当很多演讲者求助,时间紧张,来不及按照理想的模式去准备演讲稿,有没有什么速成方法来提高现场呈现的效果呢?那就是至少要设计好开头和结尾。
一、设计好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开头和结尾对一个演讲的成功,至少发挥了50%的功力。从传播规律来看,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时间,是听众注意力最集中的两个黄金阶段。开头是首因效应在发挥作用,就是说一个好的开场能够在一开始就给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后续内容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也都将会因此而受益;而结尾是近因效应在发挥作用,“近因效应”就是听众会对你刚刚讲完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1、开头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在演讲领域是绝对适用的。我们都喜欢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带给人的这种振奋感和期待感。除此之外,开头会一个演讲者本身也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几乎每一个演讲者都经历过忘词、口误这些小波折,那么如果这些波折是出现在演讲的开场,那这就会对演讲者的演讲和后续表现产生很大的打击。很多演讲经验不足的新人,就会在心里一直惦记这个事,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后面的演讲当中,甚至会一错再错,怎么都过不去这道坎,甚至失去坚持演讲下去的欲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使演讲的开场很顺利,没有什么失误,但是内容平淡无奇,听众没有任何反应。听众非常的冷漠,是不会跟随着演讲者的引导进入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的,甚至是意兴澜珊,有些许的冷淡以及冷漠。这种情况其实比忘词更让人感到恐惧,这会让演讲者对自己的内容直接产生怀疑,一旦这种怀疑出现,我们就会本能的开始心虚、慌张,状态也就跟随着一直掉下去了。
我们注意到,其实听众的冷淡和冷漠是有一定惯性的,如果一开始就很冷漠的听众,你很难在演讲的中后期让它对你的内容重新再次提起兴趣;而一开始就非常热情的观众,只要你演讲内容后面不算太糟糕,他们的情绪就会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层级。
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电视综艺节目现场,会有一个专门的编导,专门用一个时间去做热场,讲一些暖场笑话,带动大家热烈的鼓掌,这就是为了让观众的注意力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之上。那有一些走鸡血派、传销派、甚至洗脑派的的销售演讲,也会安排好让很多现场场控,用一些很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带动大家鼓掌,用激进的音乐,让现场的观众保持狂热,这里他们使用的已经不是演讲技巧了,而是情绪控制技巧。
演讲现场表情淡然,而且充满自信,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演讲者,上台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的状态。
回到实战派演讲训练营,不管是出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的考虑,还是让自己保持斗志的考虑,演讲的开头都是我们要精心设计的。事实上你的开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听众的兴趣,也就体现着你对自己所讲内容的驾驭能力,以及思考的深度。
2、参赛策略的重要性
比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的擂台赛制当中,由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采取一人一票的淘汰机制,让每个歌手都在费尽心机的去挖掘共同记忆,给观众制造惊喜。因为只有得到最多人支持,才能够留下来捍卫自己在歌坛的“江湖”地位。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想象,有的歌手是昙花一现,唱一场就走了;而有的歌手就会带着比较明显的竞赛策略在选歌,挑那些既广为流传的,有群众基础的,又能体现难度还有改编创意的歌。而那些昙花一现的歌手大多都是输在选曲上。
比如在“好声音”里出道的金志文,他是踢馆歌手选拔赛的全国冠军,本来我们对他的期待是非常高的,但是他太注重自我表达了,选了一首自己首次发表的原创歌曲,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没有考虑到观众记忆点和期待值,也没有考虑到自己参赛的第一轮首要任务是安全留下来。而另外一位台湾歌手张信哲就是一位选歌高手,原本大家对他没有什么期待,但是他却幸存到了最后歌王之站,再次翻红。
这些歌手除了上面说到的选歌之外,最在意的就是出场顺序。大家都希望往后排,趁观众的激情还没有褪去,票数通常都会高一些。
对于我自己对参赛的理解,平时性格非常宽厚,但只要参加比赛,我的求胜心特别强。因为我认为,既然参加竞赛,目标就是要赢。你可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体验,那么我告诉你:你只有取得了战绩,别人才会珍惜你的这份体验;只有你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你的思想,你的成长故事,你的感悟,才有可能被传播出去,才有可能去激励更多人,你才是你想要展示的所有思想和成长的最基础的价值。没有这个前提,你连发言权都不会得到。
3、开头和结尾篇幅的规划
开头和结尾如此重要,自然要精心设计了。
一个演讲的开头和结尾,我们需要用多少的篇幅来进行规划呢?
根据口语传播学者米勒的研究,开头占据一个演讲的总时间最佳的比例是10%—13%。如果你打算讲10分钟,开头就应该在1分钟左右;如果你准备讲一个小时,那么开头的铺垫可以用6—8分钟来进行。结尾进行的比例大概是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准备一个10分钟左右的演讲,可以花30秒钟来结尾;如果你准备了一个小时的演讲,结尾可以用到3分钟。演讲正文的篇幅大约都是占据了80%上下。
二、开头的功能:
1、激发听众兴趣
激发兴趣是演讲开头是吸引观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演讲的目标就是让观众接受你的新思想、新观点,那么制造出兴趣就是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按照神经学家的说法,我们就是要创造出让大脑渴望去填补的知识缺口,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大脑的主人认为应该去聆听你要讲的内容。
那么在开头这10%的篇幅里,你要回答四个问题:你的演讲主题是什么?跟听众有什么关联?凭什么由你来讲?听众能得到什么价值?
这四个问题就揭示了演讲开头,要实现激发听众兴趣的两个着力点:引起注意,建立关联。
(1)引起注意操作办法:
第一,提问。这是一个很讨巧的方式,既是互动,也是暖场,还能够引起注意。刘媛媛的寒门贵子就是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或者是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他人对于主题的思考。如果光棍节你想讲一个恋爱或脱单的话题的话,你可说:我想请问在座的大家有谁经历过相亲吗?又有谁觉得相亲是一件尴尬的事呢?或者你在相亲时遇到过什么奇葩人物吗?这些提问会起到强制思考,激活大脑的作用。
TED演讲当中最常用的一个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视频案例:来自斯坦弗的凯莉教授演讲视频:如何与压力做朋友)
第二,震撼技巧。可以用震撼技巧在开场中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和观点做出一个惊人的描述。这对听众在分心,或者处于游离状态,是显得特别有效的。因为它能够启发听众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来。
通常我们可以用一个人普通接受的的认知,来引出话题,然后再用一个有震撼效果的事实,来刷新认知。
举例:通常人们都认为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因为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在进步。北京和、上海的一线城市,人均寿命达到82到83岁。另一个数字是30到40岁的年轻人过劳死,每年达到了60万。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600个人,因为过度劳累而丧命。当我们还在开玩笑的说自己在宫斗剧里能活几集的时候,真的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拖国家人均寿命的后腿,能在现实生活里活到第几集呢?
所有关于死亡率、犯罪率,这些会导致人们恐惧的话题,都可以用来制造震撼技巧。除了恐惧,还可以利用人们对财富和自由普遍的普遍向往来制造震撼。比如,二八理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20%的人掌管全世界80%的财富,我们今天就要告诉你怎样成为这20%的人,以及在这金字塔尖的20%的人群当中,还有80%的人都不知道的理财方法。
如果你觉得在开场,用语言描述一件震撼的事,让你感觉难以掌控的话,可以利用一些视觉辅助手段,比如可以给大家看一些有震撼力的图片、或者比较有震撼力的视频,前提是这些要跟你的演讲主题是有关,或者就是你的开场话题之一。
震撼技巧同时也包括使用道具,用一个醒目的道具告诉大家演讲的主题。比如现在很多减肥产品广告,大多会采用减肥前后做对比照片,大部分都是腰围巾的对比。那么有一个减肥产品,用了道具的方法:让一个减肥成功之后的人,提着两桶油站在那里,告诉大家,我减掉了40斤。这40斤就是我提的这两桶油这么大的体量。这个效果也就比较震撼性。选择道具的前提,就是道具跟你的主题有非常契合的关系,不要为了制造道具而拿出一个道具,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第三、构建场景。构建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能够产生代入感的场景,增加代入感和画面感。比如,农夫山泉的广告,他没有下力气去说自己的水是如何去净化的,而是大量的描述了跟水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水源地生态多样性和无污染的画面,最后就提出了他们的理念: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视频案例:陈秋实《趣谈男女》(构建了一个健身房的场景)
(2)建立关联
建议与听众的联系,让听众觉得你的演讲与我有关,从而引起关注。
第一,与场合建立关联。可以谈论这个场合,谈论介绍你来演讲的邀请人,谈论这个时间点对于自己意义、这个地点对自己的意义。总之就是要引起一些善意的关联,再引导出你今天要主讲的内容。
第二,与听众建立关联。去挖掘一些跟听众同样的经历,主动寻找跟听众的渊源,是比较能够激起听众对你的互相理解的。也可以顺势表达出来对听众的认同和赞赏。这是一些比较案例的,也是大家会经常使用的方法。
视频案例: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
第三,话题链接。导入一些当前的热门话题,可以是新闻热点、可以是热播电视剧,还有一些流行的词汇,都可以让听众快速的产生代入感,让你的演讲顺利展开。
不要忘记了,要建立你跟听众的视觉联系,跟听众一业要进行目光交流。这有助于你打造认真、诚恳而充满自信的形象。如果眼睛只是盯着演讲搞,那就完全切断了与听众的视觉联系,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很多朋友为了克服对演讲的恐惧,会说明自己把听众想象成冬瓜或者大白菜,严重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只有你的听众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才能给你带来正向的情绪反馈,鼓励你进行表达。
建议大家在听众的前排、中间、后排左边、中间和右边选择五个点,作为眼神交流的坐标,在演讲全程眼神要覆盖这几个坐标点,自然的切换,就能够收到与全场眼神沟通的效果了。
通常我们在陌生环境的演讲都要从自我介绍开始,
自我介绍也是演讲开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我介绍主要回答的是:你是谁?为什么由你来讲?你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能提供什么价值?
在这里提供一个模版,就是:首先说你是谁?有什么不同?怎么证明?你能提供什么价值?
自我介绍要有不同版本,众多标签和斜杠身份,只选择与听众相关度最高的最符合听众期待值的
在这一部分的详细操作步骤,在另外的课程中详细拆解。
注意事项:
开头点到为止,话题不能扯得太远,在注意力最黄金的时段,要强势的输出最高价值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你是谁?来自哪里?什么身份地位?演讲的话题等等,如果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或者说观众手里有资料的话,就不需要重复说明了。如果要换一个更有技术含量的说法的话,用故事或场景的模式来表达就更好了。或者拆分成具体的信息,不露痕迹地穿插在后面的相关话题当中。
视频案例:陈秋实:大东北
2、引出演讲主题
A、快速进入主题:
有些人问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在开头就阐明演讲主题呢?需不需要再多讲几个故事?再卖几个关子呢?
建议,除非是那种气氛氛围非常好的熟人场景下的演讲,可以给你这么时间去过度和铺垫,如果大家都是陌生的场景下的初次演讲,还是需要快速的进入主题。因为新媒体的时代获取信息太便捷了,或许都不用主动获取,推送上来的东西都来不及看了,那么多的信息,那么多的公众号推送,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在看电影的时间,如果剧情进展太慢,很多人就会选择快进。平台在剧情开头插播广场,卖会员 ,也是利用了人们没有耐心的特点。
B、听觉路线图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一场演讲当中,听众听了10分钟,还需要他从你的演讲当中,提炼你的观点,这对于听众来说,是太高的要求了。听众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然后是对这个信息的传递效果好坏的评判者,他不是思考者。即使是思考者,那也要在听完你的演讲之后,所引发了的思考。
所以在整场演讲的当中,尤其是在开场过程当中,就是要以消除各种不确定性,以给他带来确定性的信息,为你的第一要务。
视频案例:蔡聪,世界上不该有残疾人
他的开头非常简明利落,短平快地说出了几个非常刷新认知的小故事,然后马上进入到自己的主线故事,不给观众留下走神的时间和机会。开头在实现引出主题功能的同时,从输出主题之后,还要告诉人们,你的演讲会是多长时间,你可以说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我将和大家分享什么之类的,然后我会给大家多少时间进行提问和互动,我把这个方法叫作听觉路线图。把掌控感交给对方 。
三、结尾
很多人对演讲开头的部分,是已经足够重视了,但是对于演讲的结尾,却有些轻视。常常都是用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PPT的最后一页也写着“感谢聆听”,然后就交差了。
每次看到这样的结尾,都觉得好惋惜,一个最容易给听众留下好印象的好机会就这么被放过了。要知道无论你之前的演讲内容多么成功,这一句话的杀伤力是足以抹杀你前面的所有努力。这句话的潜台词等于告诉观众,我没有估计好时间,咱说到哪里就算哪里,给人草率、敷衍的感觉。这就跟一个男生向一个女生求婚的时候说:你嫁给我吧,但是抱歉,我不能给你一个时间上的承诺,咱俩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这是不是一个的效果呢?
为了提高结尾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呢?结尾要实现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1、经典回放。
经典回放是影视剧最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当一个主角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你的情绪达到顶峰的时候,会用慢镜头帮你回放他生前的精彩片段。或者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走到尽头,两个人转身渐行渐远的时候,慢镜头开始回放他们两个人之前曾经同甘共苦,经过的点点滴滴。这些经典镜头的回放,一个是把之前那些很重要的情绪爆发点再次集合在一起,给观众再次的情绪激发,把情绪渲染到了顶点,然后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成功的悲剧在电影结束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在哭。这个情绪已经重重击中了观众,让他们没有办法抽离,演讲的结尾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
别忘记把你最核心的关键点,再回放一次,让观众再次强化印象,留下情绪、留下影响力。
2、激励行动。
每一个演讲者都暗含一个需求。激励不必生硬的号召,可以采取提出一个高价值愿景的方法,让大家知道听完你的演讲,刷新了认知之后,得到可复制的成功之法之后,在内心当中形成一个愿景,也就是说在人们心中去“造梦”,去造一个让他坚信,可以实现的梦。这对于个人成长型的演讲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
激励行动还可以设计一个现场验证执行力的互动环节,比方说现场点赞、现场扫码,添加好友、或者是关注公众号,现场分享朋友圈,就可以马上现场领取纪念品、合影机会等等。能在现场解决行动促成,就不要留到他回家之后,去增加执行的意志力成本。能在多大的范围和在多快的时间内,去促发行动,是对你演讲效果的最佳评判标准。
关于演讲的开头和结尾,台湾口语传播专家提出的一个评价标准:始于喜悦,终于智慧。
希望我们每一次开口演讲和结束演讲,面对掌声的时候,你都能够对得起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