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课第二次课复听笔记——四大流派

一、行为主义

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强调在某一环境下进行训练,人就会受到影响。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巴甫洛夫创立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出来的。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保存下来,都是有它的好处的。(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只不过是暂时被问题困住。(如父母关系不太好,但是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出现状况,父母就会来照顾孩子,也会缓和夫妻关系,所以孩子意识到一旦自己出现问题,出现状况,父母关系就会好,这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让父母关系好的方法,他可能就会把这种行为保存下来)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做的好的行为进行强化是正强化,对做的不好的行为进行强化是负强化。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消退:对于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越关注,问题越多。越强化,越关注,越强化问题就会越多。这是焦点的理论。所以说各学派间是相通的。本来可能就是问题,过度强化,过度担心,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把它定义为问题,再想到他将来多么糟糕。(极端化思维)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学会找事做,因为关注本身就是强化。消退就是做到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太多的关注,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消失的。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装作没看见,随便他,不要催促和强化,让问题停留,问题停留越久,越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成长自己,能稳的住,作为一个容器,能接的住他。)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强调人在社会中学习的。交互作用就是人受社会影响,也影响着社会。系统观:我们影响孩子,孩子也影响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学习,意识到要做到先接的住,模式交互作用,用焦点的眼光来看,应对方式改变,对方也会改变,从自身改变,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观察学习:榜样作用(孩子通过观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少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会受影响。)

厌恶疗法:把不认同的行为和不好的东西联系起来。相反,可以把好的行为与美好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把学习和好的感觉联系起来,孩子就更爱学习,一想起学习就是美好的事,就有动力,不会厌学了。焦点建立良好关系的五个要素: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暴露疗法,满灌疗法:让他一直做,做的太多而感到恶心,比如打游戏,抽烟,吃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二、精神分析

创始人:弗洛伊德

他创立的冰山理论图。人都受潜意识影响。人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无法表达,压抑到了潜意识,通过自由联想,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东西。精神分析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最终还是对人的关注。固着:某一阶段没有成长好,有一种行为被过度关注或过度反应,导致行为停滞没有改变和发现。移情是针对来访者与咨询师,发生在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就是把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移情分为正移情,负移情和反移情。把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叫做正移情,把不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叫负移情。咨询师把生活中的东西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咨询师对来访者有了超过其他来访者的情感。精神分析认为有移情反应了,说明进入状态了。没有移情,说明治疗没有正式开始。阻抗视为一种合作,提醒我们方式不对。精神分析咨询有三大原则:中立、节制、匿名化。节制在焦点里就是可说可不说,少说或不说。可问可不问,少问或不问。匿名化是隐藏在背后。信任非常非常重要。

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动物,精神分析研究的是重度病人。人本主义研究的是正常人。人本主义相信人的潜能,只不过现状受阻,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导致出现问题。

三、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关注人本身,看到人的潜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比较难,特别是有想法但实现不了最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到继续学习,才能突破这个阶段,最终做到接纳。

四、家庭治疗

1、萨提亚

萨提亚女士创立的萨提亚疗法,她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家庭治疗之母”。认为每个人都是明星,每个人都想更好。

2、策略派

受艾瑞克森影响。焦点解决受策略派影响最大。用症状去改变症状。

特点:(1)矛盾处方

如,睡不着就别睡,想男朋友不好,什么时候想,因为爱情很神圣,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地点去想才不会亵渎爱情,最终不想了。

如,两口子吵架,咨询师让他们吵架就好了,不过吵架时要录下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吵的,结果每次他们吵架都得暂停录下来,所以夫妻俩觉得搞笑,就不吵了。

允许症状存在,在中间加点料,打破原有的模式。

3、结构式

具体化。

4、系统式

人出问题是家庭系统出问题。

循环提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筑基课第二次课复听笔记——四大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