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景观摄影

其实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对景观摄影的看法还是停留在泛泛的风景摄影层面上,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来谈谈我对中国景观摄影的看法。

谈到景观摄影,有一个与之无法绕开的话题就是风光摄影。20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于摄影表现的语言积极探索也随之笼罩在整个20世纪的现实主义摄影实践中。现实主义摄影在西方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进入后现代时代从而开创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中国到了80年代审美启蒙之后,中国摄影才开始走上对现在处于探索的道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当代摄影是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体,景观摄影亦是如此。北美和欧洲对于中国景观摄影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

我所感兴趣的景观摄影师:

1.张克纯《北流活活》

在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中拍黄河最炙手可热的作品,应该算是张克纯的《北流活活》了。自六年前这部作品问世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玩味这这部作品:媒体多关注其中的大国和小民 ,文艺爱好者关注它与宋画和诗经的联系,普通人津津乐道其中充满趣味和矛盾的人物状态。优秀的景观摄影,总是不断向人们发问 ,《北流活活》就是一部不断向人们发问,而并不给出确切答案的作品。



2.张晓《海岸线》

中国摄影师张晓从2009年到2013年,几乎把中国的海岸线都走遍了,足迹遍布了所有沿海城市。它的作品 表达的重点并非海滨风光,而是基于沿海城市的社会景观记录。 沿海地区是中国紧跟全球化浪潮的前沿,在这里也集中反映了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归宿,外在与内心等一系列问题。

创作的时候,作者经常被问:“这有什么好拍的?”回答是:“来看看,看看……”



3.高岩《凤城》

高岩的《风城》拍摄的是福建平潭附近的城乡景观。因为这里风很大,所以项目叫做“风城”。作品关注的是由于迅速的开发所带来的这片城乡结合土地所带来的变化,以及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与之适应。

中国艺术摄影师们关于城市的景观摄影,很喜欢关注的议题城乡结合和巨变,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慢慢有了些对景观摄影想法的总结:景观摄影是比自然风光摄影更广的概念 ,将人文景观、人造景观、城市景观、政治景观和经济景观等纳入拍摄对象,可以以公路、河流等地理线索进行拍摄。图像的态度不一定是讴歌,更可以是客观的记录或反思。景观摄影不仅是“拍摄漂亮的风景” ,“ 人”的位置也很重要。景观和纪实没有明显的界限,也不必在拍摄前明确定性,剧烈变化的中国是景观摄影的绝佳拍摄场所。

近几年中国摄影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有关景观摄影的展览直接把“景观摄影”推向当代摄影的主流,它直接影响着摄影人的创作。此外,展览的宣传作用也让更多的人去学习或效仿。一时间,摄影圈里便出现了“景观热”,而“景观热”正在引发新一轮的问题,例如越来越多过于形式化的“批判”式景观,并没有体现出创作者过多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只是徒有表面的模仿。正如颜长江在《荒诞以及荒诞之后》一文中所提到的:我们应该不止于揭示荒唐,这样的东西已太多了,我们批判时应该有收敛、理解与同情,保持一点对现实和人们的温情,这就是时下罕见的文化品质——悲悯。这样看来,景观才能上升到内心的高处,景观才有教堂的意义,才有仪式感受,才有拯救与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中国的景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