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司机群体观察:看不见的原子化暗河


卡车司机有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职业群体。按我刚搜到的排名,全国从业人员最多的三个职业是:教师,1700多万;包括公安民警在内的公务员,1000万左右;第三是快递和外卖员,大约700万。这个结果应该是不对,我最近读到的几份调查报告里估算,中国的卡车司机人数起码在2000到3000万人之间,而且这个人群高度集中,几乎全是中年男性。如果你不知道比这还大的数字,那暂时就算我对了。


这好像不是一个直接能够想到的结果,因为卡车司机是一个在各种意义上都不容易被看见的群体:他们中的80%来自农村,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公司,按照职业统计的时候,往往被算成是农民;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几乎是看不见他们,卡车大半是在夜间上路,沿着城市周边的环线行进,你只有自驾上高速,才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卡车。然而,这条条连接经济枢纽的运输河流在如何具体地运转,这个庞大的群体在如何劳动和生活,我们却知之甚少。


美国纪实作家何伟的名作《寻路中国》写的是从2001年开始,他驾车在中国乡村和城市之间漫游的见闻。中国的发展之快是他手里的地图完全撵不上的。他认为卡车司机是“这个国家里最纯粹的企业家”,他们合伙买车,结伴出行,“歇人不歇车”,是专业司机里技术最娴熟的。出租车司机开车太霸道,长途客运司机因为是受雇身份,薪水靠提成,经常超速,当时路上几乎没有私家车,所以严重车祸都是长途汽车造成的。卡车司机的车是自己的,一般不冒险,他们熟悉线路,见多识广。


何伟形容这些“最纯粹的企业家”目光敏锐,面露饥渴——这些之前是农民,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功的人脸上常有这样的饥渴。他的这番描述在那个年代是成立的。


在我的记忆里,九十年代能够养大车的人,属于世路上的头面人物,在收入、能力和门路上都相当吃得开,他们的发家往往是从借钱买车开始,如果一切顺利,就会置办第二、第三台,开始带徒弟,雇下手,家家都有一个能停车、修车的大院子。我认识一个那个时候养车的老司机,脑袋里装着大半个中国的大小道路,当他带着工具去救援别人的时候,都是亲自把故障车开回来。他说,老踩刹车的那就不是正经司机,大车加速起来不容易,那样得浪费多少油?得靠提前预判和档位控制,一两百米开外,就应该知道前后车的每个司机的水平、状态和意图,比如那些不走直线“跑舵”的,不是点烟的时候溜号了,就是在打瞌睡。他当年除了对机会和财富的饥渴,还有一种志得意满的自信。不过那时候他也在感慨:路上的车越变越多,年轻司机开车都靠导航,竟然看不懂他用车灯和喇叭发出来的行内通用信号。


二十年过去了,何帆老师在《变量3》里描写过今天的卡车司机。他在2020年5月武汉刚刚解除通道管控以后,跟着一台13米的挂斗货车从淄博到达武汉。想要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庞大而隐秘的物流体系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他在书里列举的数字是:中国货车司机驾驶着1000多万辆卡车,行驶在501万公里的公路网络上,平均每年为我们每个人运输24.5吨货物,行驶里程为10.4万公里,平均收入为10.7万元。也就是说,他们的里程表上每增加1公里,银行账户里大约能增加1块钱。


这些数字的一个来源是传化慈善基金会在2017年发起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这个项目历时三年,每年都会出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和执笔人来自清华大学、首经贸、北京社科院等高校社会学系的教授和研究员。我这几天把几份报告读了一遍,和我自己认得的、在路上遇到的卡车司机们做了一下比较。


根据这次调查,2016到2018年之间,中国的公路货运卡车是1500万辆,司机3000万名(交通部的统计是2100万),男性比例占95.8%,平均年龄36.6岁,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62.4%。开卡车是中国人口净流出省区农民打工的主要劳动出路。在这近3000万男性里,已婚比例近90%,一半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即便不计算他们所赡养的老人,全国靠卡车运输维生的人口也在1亿左右。


参与调研的清华大学社会系沈原教授在一次讲座里说:从驾龄判断,卡车司机的规模是在近10年里突然出现增长的。养车的老司机都怀念2013年之前的黄金时代,从那年开始,收入一下子就降了一半。如果你熟悉物流行业,请为我们解释一下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近几年,开重型牵引卡车的平均年收入是12万,其他车辆是10万或以下,听起来好像还可以,但是咱们得知道这个行业的艰辛和风险。卡车司机平常都是吃住在车里,每天平均驾驶8—10个小时,为了躲避拥堵和限行,几乎都是夜里装货,凌晨启程,超过的一半的司机单独驾驶,当他们到新疆这样的地区拉货的时候,常常会开出去四五百公里都见不到人,相当寂寞,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我们在短视频里看到的卡车司机“网红”,都是豪爽、欢乐的江湖儿女,他们在高原上化开雪水炖鸡,在车里吃涮火锅,其实你也猜得到,那是一种粗糙的、浪漫的表演,司机们为了多拉快跑,在半个月里能吃上几次热乎饭都不容易,每天只能在车里睡五六个小时。


为什么他们要在车上睡觉呢?


卡车司机最恨什么?偷油的、偷货的和“碰瓷儿”的。偷油的都是当地人,开着启动很快的好车,拿着撬棍在服务区里一台一台地撬开油箱偷油,一宿能连偷几十台车,所以卡车司机们夜里也要在车上看着。偷货的和《速度与激情》演的差不多,在公路上,他们开着小车利用大车的视觉盲区,用一根带磁铁的绳子吸到车的后面,小车上的人爬到挂车里去偷货,这些货物的损失都要由司机来赔偿。司机看到偷货的人多势众,也不敢下车反抗,只能像是被土狼围住的野牛,靠着左右变道来甩开小车。


开卡车太年轻了不行,走江湖要人情练达,他们遇上成群“碰瓷儿”的会说:我知道你们是碰瓷的,我耽误不起时间,你们说个数,看我能不能承受,太多的话,我就打110。一般都是给几百块钱把碰瓷儿的打发了。


卡车司机怕什么?最怕的当然是事故。一年下来,有9%的司机会遭遇交通事故,按10万公里的里程数来说,这是相当高的安全驾驶水平了。他们虽然普遍处于疲劳驾驶和超载状态,但是大多技术过硬,安全意识强,因为他们是自己的车,太清楚一次严重的失误会毁掉几年的收入,甚至连家产带性命都会搭进去。对卡车司机们来说,只要没有人员伤亡那就好办,小事故都是“私了”,不走保险。在违章处理中,他们最怕的是“扣车”,那就等于每天都少了几百块钱的收入。


把这些辛苦、风险,以及不确定的额外支出和车辆折旧全都算进去,一年十来万的收入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所以今天大多数的卡车司机对自己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是不满意的,都不想再让孩子们做这一行了。


我在报告里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卷结果。


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里,用来区分工作体制的标准也是卡车的归属,书里称为“自雇司机”和“他雇司机”,也就是自己养车自己开的和车主按月雇佣的司机,在音频里容易混淆;我们那儿的他雇司机自称为是“卖手腕子的”,有一点儿自我贬低,所以我下面称之为“养车司机”和“受雇司机”。


这两类司机在回答有关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认知的时候,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都超过了65%。而在剩下的人群里,受雇司机的自我感觉反而更好,觉得自己身处社会中上层的占了21.5%,比养车司机还高了四五个百分点。报告里写到,“这是个饶有兴味的现象,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追究”。


我想用虚构小说人物的方法来揣测一下这个原因。


要是有一个答卷者的从业和年龄参数作参考的话,我们推测起来会更有依据,因为我怀疑自我感觉良好的受雇司机是新入行的年轻人。你看,中学毕业以后从农村出来找活干,学到了一门开大车的手艺,过的又是走遍大江南北、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自己说了算,三五天跑一趟,就能赚到相当于同龄人进厂打工一个月的现钱,如果再喜欢开车和玩车,更有以爱好为工作的感觉。他们就很容易觉得自己过得很不错,超过了一般人。


说起来,我们虽然一直在议论时代和社会,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发现这个时代的特点,能够对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呢。起码我是没有这个自信,我们对自我的社会定位,多数依据一些世俗标准,比如卡车司机最风光的年头里,社会上的谚语是“车轱辘一转,大米白菜面;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有人俏皮的加了一个结尾,“不是我不换,是县长不换”。总之,那个时候的卡车司机自我感觉良好。除了这一类顺口溜里的标准,再有就是主观感受了,主要是和过去、和身边的人比较,再有就是预计眼下的问题能不能在未来得到解决。


这样去看的话,那些人到中年的养车司机的确会比受雇司机更有挫败感,他们有一大家子人要养,也大多经历过毁掉几年收入的事故。在统计里,他们的驾驶时长和工作强度是比受雇司机更大的,因为大多背负着每个月1-2万元的购车贷款,很多人的收入还不够还贷的。相对于要打交道的各色人等,无论是路政、交管,货主、装卸工,乃至江湖上的偷油的、碰瓷的,他们几乎都处于被动和下风,要伏低做小地妥协,既消耗体力,也消耗头脑、心智、情绪和尊严。


对于整个行业,他们感到今不如昔,未来恐怕又不如现在。另外,我不知道有多少司机关注卡车无人驾驶的研究进程?对物流业来说,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工成本是一大痛点,在这项调查收尾的2019年,国内已经有两家主攻卡车无人驾驶的技术企业,获得了十几亿元以上的投资。


我们今天且不说远虑,先来看看社会学家们对他们当下状态的概述——移动的原子化劳动。有关后社会状态下的“原子化的个人”,你可以听刘擎老师《西方现代思想》的第35讲,我们先顾名思义地理解就可以:就是卡车司机作为孤立的个体,以单独、分散、高流动性的方式工作和生存,他们和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完全不一样,这也是这个课题让社会学者们兴奋的原因。


可以说,中国的公路上上演着一种奇观:被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组织起来的物流逻辑严密,以很高的效能在夜里、在城市的周边悄悄地运转着,而其中的每一个粒子却是孤立的,大部分都是开着自己的车独自送货,每一单都是重新议价。原子化的社会存在并不等于彻底孤立,而是会寻找新的社群,建立新的自我认识,关于中国卡车司机的组织形式,就是我们明天要说的了。


转自《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车司机群体观察:看不见的原子化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