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念就是一种人生,极简主义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更是人生

我们一生下来就浸润在一个倡导消费的文化里,早已习惯了不间断地买买买。家里总是囤积着大量我们很少用或者根本不会用的东西,以至于我们的家变得拥挤、杂乱。

可是,谁不想拥有一个清爽、舒适的家呢?

电视节目《交换空间》我可喜欢看了。每次看到那些被选中的家庭,经过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造,当主人回来揭晓谜底,看见焕然一新的家,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我也有一股想改造家园的冲动。

但是,他们的消费理念并没有改变,继续着买买买的模式,家里堆放的东西还是会越来越多,最终又会还原成原来拥挤的样子。

怎么办呢?那就是风靡全球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倡导者乔舒亚·贝克尔所著的《极简主义改变了我》,为我们全面解读何为极简生活。

乔舒亚·贝克尔创办的“成为极简主义者”网站,拥有超过一百万的读者,激励了世界数百万人践行极简生活,并从中受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来写:你,空间,未来。里面有非常具体的贝氏极简整理法,表面上看,我们是跟着乔舒亚·贝克尔一步一步精简自己家的每一个角落,实质是在精简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想要对自己的家由衷地感到满意,想要过上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我们需要来一场极简改造。

01重新定义你的家

在这个买买买的消费时代,我们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环顾屋子,珍珍发现只要能放东西的地方,她都放有东西,几个桌面上全是他们两个人的各类护肤品、化妆品;

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占据了屋子的一角。当时觉得好看,或者是“以后也许还用的着”的想法,随手就把东西丢在了那里。其实根本不会用或很少用,特别是那些纸袋子,看着好看,用起来结果大都是穿底,反而更麻烦;

为了减轻家务劳动,她买了洗碗机、吸尘器等,可是并没有感觉家务减轻了多少,要擦洗的、收拾的总是那么多,各种家务琐事搞得她十分疲惫。本来上班就累,看到这又挤又乱的屋子,她动也不想动。

这一切烦恼其实是他们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拥有的物品在干扰他们的生活,侵占他们的时间,消耗他们的资源。

她有一种被家束缚住的感觉,而不是给她自由。珍珍并不是个案,有这种感觉的人大有人在。

童话故事《绿野仙踪》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哪儿都比不上家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是生活的大本营。

一个极简的家能给你带来什么的好处呢?

好处之一就是能拥有一个更好的归宿。把杂物都清理掉后,你会发现你的家让人更舒适和放松。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人的压力也减轻了,心情舒畅了。

家不再是你逃避的地方,而是你渴望回到那里的地方,好好放松的地方,是给你带来快乐的地方。

一个极简的家也是更好的起点。过上极简生活,购买的东西少了,维护保养的费用也减少了,银行账户的钱是不是变多了?这就是“极简红利”。

由于花在家务活儿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你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全情投入到外部世界中去。

原来,家是一个动态概念!

如何拥有极简之家呢?作者贝克尔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万能方法——贝氏极简整理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牢记自己为家和生活制订的目标;2.尽力发动全家人都参与进来;3.做事要有章法,从易到难;4.尽可能享受极简过程中的乐趣;5.全部完成后,回头审视并修订自己的目标。

如果家中的物品无一例外,全都是你心爱并常用的,那么你必定会热爱这个家。带着目标去做精简吧,极简生活会送给你一件名叫“自由”的无价礼物。

记住,并非家里的每一件物品都真正“属于”你,它们可能早已不再属于这个家了。你能做得到的,就是采取行动。

02有空间,并不意味着你就得拿东西把它填满,家如此,人生也如此

极简主义运动已经在全世界流行开来,可它依然是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与我们身边流行的消费主义与物质主义针锋相对。

既然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能让我们设计自己的家,那就行动吧,跟着贝克尔踏上这段精简旅程。

按功能区划分,贝克尔在书中详细列出了各部分的精简清单,还有能反复使用的极简改造检查表。

精简之旅无外乎就是“断舍离”,精简的原则是:

把不属于那里的东西移走,给它们安置合适的位置;每拿起一件东西,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需要它?”“它是不是非常有用,我必须留着?”。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丢弃吧。要知道,无论我们丢弃的是什么,腾出来的空间会更有价值。

有人会问,清理出来的东西该如何处理呢?

有3个去向:捐赠,卖掉,扔掉或回收处理。

看一看你的家。在家里的一些地方,我们总喜欢把东西摆在外面,因为想用的时候很方便就能拿到:摆在厨房台面上的烹饪小工具,浴室洗脸池旁的洗护用品、桌上的办公用品等等。

之所以把这些东西摆在明面上,是因为我们觉得方便,节省时间。这其实是一种“方便”陷阱。

当我们需要时随手一抓就能拿起,确定能节省几秒时间。可是余下的99.9%时间里,它们堆在那里,干扰视线,看起来乱糟糟的,上面遗落的灰尘更难打理。

所以,在精简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方便”陷阱。

当然,极简改造并不需要一天完成,它是个漫长的过程。清理一件物品,也是让我们深入地清理内心的旅程。

当我们去权衡一件东西的去留时,在拿起与放下间,我们学到的技巧,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去。

比如我们的日程表、承诺和人际关系。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我们知道不必把时间浪费到某些人身上,也不必去讨好、满足某些社会期望。

对干扰说“不”,意味着对我们的梦想说“是”。

因你活出的人生而被人铭记,而不是你购买的东西。

03大胆追求人生中的全新可能

某一天,贝克尔花了一天时间收拾他的乱车库,汗流浃背。辛苦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发现5岁的儿子在庭院里孤零零地荡秋千。

他看着车道上堆着的那些东西,花了一整天摆弄它们。他意识到,自己拥有的这一切没能让自己幸福,反而干扰了他,让他没能关注生命中那些能够带来幸福、意义和充实感的人和事。从此他踏上极简之旅。

极简生活让他觉得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了,他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有时间去思索生命的意义。

他和妻子利用“极简红利”——时间和金钱,创办了“希望效应”非营利孤儿养育机构,帮助无数孤儿在家庭的氛围中幸福生活。

帮助他人,成为他新的人生目标。

在极简生活的道路上,总会有人质疑,仿佛极简主义就是要人不拥有东西似的。我推行极简生活时,就遇到有人说这只适合富人,对穷人没用等等,其实这是对极简生活的误解。

极简主义的目标并不只是少拥有物品而已。它的目标是为我们的人生减负,好让我们能做到更多想做的事。

极简主义不是劝人出世,恰恰相反,它让人更加积极地入世。经历了极简改造,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做得到,看到了自身的潜力;也更懂得把资源分配给自己最重视的事和人身上;懂得了说“不”;在留下和给予间,也学会了感恩和慷慨。

贝克尔对极简主义的定义是:有意识地提升我们最珍视的事物的地位,把其余一切令我们分心的事物清理掉。

贝克尔家里有两辆车,他也曾想过减掉一辆,可是他和妻子两人的工作都很忙,两个孩子也大了,为了出行便利,他也只好暂时都留下来。

精简实际上是做优化,不断减少拥有物品的数量,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的那个量。

极简主义并不是让你丢掉心爱的东西,而是丢掉那些让你分心,妨碍你享用心爱之物的东西。

《极简主义改变了我》这本书是写给所有人的,无论你是单身还是已婚,无论你是住公寓楼还是别塾的。

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改变身边环境,改变自己的生活。

家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也是一个出发的口岸。而自己就是那艘船,解开锚绳,扬帆起航,去探索和体验更辽阔的世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理念就是一种人生,极简主义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更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