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听康震老师讲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作品《醉翁亭记》以及他背后的故事,真是让人吃惊不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政坛和文坛领袖,兼有北宋政治家、改革家和史学家之称的重要文学家之一。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军人物,在他从政15年即40岁之际,却涉嫌一起不明不白的通奸案,说是与外甥女有染,让人匪夷所思。


原来故事是这样的,欧阳修的亲妹妹在此事发生之十年前嫁给了张龟正,后来张龟正死了,还留下一个他与前妻生的女儿,此时已有7岁。

欧阳修为了妹妹便将此女即所谓的外甥女一起养了起来,不但养大成人,而且还为她婚配嫁娶,嫁与欧阳修的一个远方侄子欧阳晟,亦是尽善尽美之美德。


此女张氏嫁人后又与欧阳晟身边的仆人有了私情,造成通奸案被告官。而官者正是欧阳修所抨击过的贪官,怀恨在心的他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时机。

用严刑拷打张氏,被打得神智不清的张氏就胡言乱语起来,含糊不清的说在出嫁前与欧阳修有不干不净的事。这让官者大喜所望,就此上凑给宰相治罪于欧阳修。


后面的办案人员和宰相也都是在工作中结下梁子,欧阳修支持改革政策,抨击保守思想者,还有他不愿与宦官同行等等言行,得罪了某些同僚,这次整他已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联合起来做套子,罗列罪名大开杀戒。

好在不是每个人都是睚眦必报,有一位欧阳修曾经嫌弃的宦官叫王照明,却是一个耿直率真的人,他坚持秉公办案,事情才有了转机。


正所谓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他们最终罗织出一条罪证,说欧阳修用张氏的钱购买了田产,却归到了自己名下,以侵吞别人财产起诉欧阳修。

最终以“欧阳修侵占财产”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上奏朝廷,皇帝宋仁宗不得不做出罢黜欧阳修原有官职,将其贬为滁州知州的最终判决。


欧阳修被贬谪来到滁州后,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欧阳修当时的心情和意境,他发现大好河山之秀丽风光,吟诗作赋,与好友对酒当歌,沉醉其中。难道他的醉翁之意真的只在山水 之间吗?他的另一层含义又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

但这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却成为了千古佳话,人们都用来比喻那些借机行事和投机取巧之人的阴险行为。


这样阴谋诡计害人之道举不胜举。典故《鸿门宴》中“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说的是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其亚父范增让项庄在宴上假借舞剑助兴,寻机刺杀沛公。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进入宴厅,拔剑与项庄对舞,切断了项庄下手的机会。项羽慑于樊哙超凡的气势和武功,遂打消了刺杀沛公的念头,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这样看似热情洋溢的宴请,却隐藏着杀机!这一典故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之险恶,必须学会处处提防。

真是人世繁杂无常,自古以来再伟大的人都有被陷害的可能,更何况我这样的无名之辈。在这里“醉翁之意”就在于诬陷迫害,达到某些人借刀杀人之目的。


由此不禁感叹人生不易,险象环生之苦旅。我们时刻要擦亮眼睛,善于辨别真假与善恶。善良是可取的,但一定不能被恶人所利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