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音频杂谈·尴尬的各自为战

索尼作为全球顶尖数码产品巨头,实力不需赘述,而旗下最为知名的产品线之一便是音频产品。

Sony的技术池,捏根毛出来都是黑科技,但,这家集团公司极其尴尬之处便是出了名的各自为战,导致产品线冗长到吊诡的地步。

举个例子,以音频产品为例,耳机是大头。

索尼的低端耳机交由珠三角代工厂,除品控外——几乎完全ODM,并未包含大法黑科技。

中端耳机比较邪乎,近年来不值钱的“HI-RES”小金标开始填中端产品线,中端产品线多以“配色”为主的时装耳机,且该产品系列往往聘请本土知名年轻艺人代言,不菲的代言、营销费用自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确会融入一些相关降噪、高频音域延伸、低音加强技术等,但整体音质,大家都懂的,实际性价比不敢恭维。比如h.ear系列。

但,稍微往上抬抬价,中高端到高端耳机的产品线,则是彰显大法黑科技的维度,应该说,大法在中高端的产品,任何一款拿出来都可圈可点,即便索黑也仅仅能靠通过脑补来形容产品不足。重点是——大法中高端耳机伊始,造型便少了“花里胡哨”的配色元素,而是更具有人性化与设计感,产地也更青睐马来西亚、大阪的工厂。比如1A、Z7(包括新款Z7M2)

另外,大法中高端耳机抛开HiFi线,还有商务与家用线,比如商务降噪耳机、家用虚拟多声道无线耳机(包括无线挂脖音响),这些产品和HiFi并非同类,甚至很多技术并不共通。

索尼被誉为大法还有一大原因,比如玩耳机绕不过的“动铁”概念,大法直接不采用楼氏、声扬或天朝产,干脆自己开条产品线,专门为自家动铁元素耳机供应单元。

注意,大法自家出品的动铁单元并非简单地别人有,我也跟着仿照,而是在整体结构上都有自己一套玩法的,包括可塑的外延单元支架以及极精密的便于拼装焊接的金手指结构。

可是,大法TWS耳机中的诸多“黑科技”,却迄今没见过自家的动铁单元(动铁加入到TWS中其实是趋势,因为体积小,阻抗低,省电),又如TWS中的主动降噪功能,其实,是由内置的高通芯片实现的,同样并非大法自家技术。

另外,索尼有款justear手工订制系列,定价20w日元起步。

以上聊到的产品线,表面上看都是大索尼旗下耳机、音频产品,事实上,大多是子公司各自为战的,仅仅在一些注册的技术标识上用到一些“共通”。比如时下流行的一款有趣的tws耳机,Xperia Ear Open Concept,便是索尼旗下的子公司打造,因为整体很有概念范儿,便也上升到母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总之,大致情况是,索尼冗长众多的音频产品线,也许,仅仅是用了同一个logo,而已。

以上这些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曾用zx100接驳pha2a耳放,企图用廉价方式达到高阶平衡效果,尴尬的情况出现了,用pha2a连苹果手机,妥妥的ok,不愧是mfi认证,音质暴增。可是Walkman zx100……

不但音质变得离奇吊诡,而且,居然,zx100在给pha2a——反向充电!

哔哔哔了ooxx了!

续航可达一周的ZX100,半小时后电量开始提示充电……后来上了ZX300也懒得尝试了。

又一次,给boss演示一款索尼蓝牙设备,因为据说不是标准蓝牙协议,我提前用XZ2P演练了几遍,OK才提交的,后来的情况是,在boss办公室里,反复连没对接上,boss用他的苹果手机,秒连……

Boss说,别急,我这边先退出,忽略这个蓝牙设备,你再连。

十分钟后,没成功,boss再次打开苹果蓝牙,秒连。

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索尼音频杂谈·尴尬的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