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争议

2018年的最后一天

我们迎来了最具争议的跨年夜

之后的几天

也因这部影片产生了无数不同的意见

有人骂这是烂片

也有人说这是将爱情表达到极致的文艺片

我倒觉得这不是一部符合常规尺寸的电影,对《地球最后的夜晚》任何一个款式的的痛骂或热爱,都不可耻。叙事模式,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以黄觉饰演的罗紘武戴上3D眼睛为界,《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故事一分为二。前半段讲的是父亲过世,罗紘武回到故乡凯里。家乡,已经物是人非,但仍时时逼迫他想起,12年前,被杀的好友白猫和神秘消失的情人万绮雯。他去拜访白猫的母亲,在她那个古老的理发店里,聊起了很多旧事。一起沉浮于往事里的,还有12年前就不知所踪的的情人。在父亲的遗物里,罗紘武发现了一张老照片,他相信,这属于早就不知所踪的母亲。沿着照片上的线索,罗紘武踏上了寻找的旅途。走着走着,他已经无法分辨,要找的是母亲还是情人。

后半段讲的是罗紘武迷路,误入一座老房子,赢了一场兵乓球。在一个戴着牛头骨面具的少年指引下,来到一个小镇,遇到台球店老板凯珍。当晚野柚子歌舞厅有一场露天演出,凯珍最后一个上场。在凯珍上场之前,罗紘武遇到了一个染了红色头发的女人,举着一个火把,质问一个男人。而凯珍也告诉他,可以带他去一个甜蜜的房子,只要念出一句咒语,房子就会旋转起来。而此时,梳妆台上,罗紘武送给凯珍的烟火,一直闪耀。两个部分最直接的联系是演员,汤唯饰演了第一部分里的万绮雯和第二部分里的凯珍。张艾嘉饰演了第一部分里小白猫的母亲和第二部分里的红头发女人。两个部分明显的区别在于第一部分是2D,第二部分就是那个一镜到底的3D长镜头。从内容上说,这种设置的原理很简单,2D部分是现实,现实是混乱、断裂、无解、苦涩的。3D部分是梦境,梦境是被情绪PS过的现实,是立体、浪漫、连续、甜蜜的。二者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称其为超现实。

——写在前面的话—

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扑街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当然这锅也应该由营销去背。

一部文艺片,本身很难突破它自身的局限去获得更多的市场受众。只是,《地球夜晚》是一部爱情文艺片,有了爱情的元素,也就在营销上找到了突破口。因为投资额过大,出品方不得不追加宣传寻找观众,这无可厚非。唯一的问题便是,错位营销。再说,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大部分还停留在讲故事看故事的阶段,这类太过意识流的作品很难让大多停留在故事阶段的观众理解其中的深意。

《地球最后的夜晚》

故事本身:《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十二年前,黄觉因为朋友白猫的死,遇到了很像自己母亲年轻时模样的神秘爱人汤唯,他们有过一番情爱,但因为老大(及其他)的原因不了了之;十二年后,黄觉因为父亲的死重返凯里,寻找神秘爱人汤唯,最终在一场奇诡的梦境里相继遇到了儿子、母亲和爱人,与自己的过去混沌和解。把一个简单到粗鄙的故事变成一段沉溺于黄觉主观意识里的、如梦似幻的时空之旅,再加上调度精致的长镜头,嗯,这很毕赣。

艺术和意义:《地球最后的夜晚》里埋了太多耐人寻味的互文意象:柚子、时钟、乒乓球、苹果、黄觉的黑发白发、旧照片、旋转的咒语......这些细节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观者“破译”导演的叙事意图,让观者一边沉迷影片的世界,一边摸清楚两条叙事线之间以及与梦境的关系。但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电影文本,又在多大程度上只是毕赣的小聪明?对我来说还要打一个问号。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证明了他作为导演的调度能力和美学,但《地球最后的夜晚》比起从凯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路边野餐》,匠气多于灵气。有钱之后每个场景都比前作精致了十倍,在视觉上很美很享受,却美得有些空洞,比如繁多的道具堆砌起来的复古景观,让反复出现的「凯里」也成了某种意味空泛的概念,就像《江湖儿女》的那个「江湖」。

而且毕赣也和贾科长一样,年代感营造全靠老歌、霓虹灯和KTV,不过不得不说这次姑父的演技自然多了,为姑父点赞。但平心而论,批评也是出于对毕赣的期待和关注。我还是挺喜欢毕赣这部《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精致瑰丽的视听语言与双层嵌套的叙事相互融合,又一起服务于最后的梦境高潮,荒诞,梦幻,一气呵成。反复出现的关于水面的上摇镜头在提醒我们,别太当真,也许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黄觉的「潜意识」与「私人回忆」而已(水象征潜意识与情绪);而当黄觉在电影的影院里戴上眼镜,我们也在荧幕下的影院里戴上眼镜,随他一起潜入毕赣所构建的静谧梦境,这种关于线上/线下、虚拟/真实的对比还是很有趣的。还有那个一个小时的3D长镜头,流畅的调度实在叹为观止,诗歌般的影像氛围也让我大部分时间沉醉其中。

这是今年非常特别的一次观影体验,不应该错过。但美中不足的是,技术的圆满也让我偶尔会忍不住“分心”去想技术的问题(“哇这个地方转换好牛逼!”“哇这个调度设计好紧凑,居然没出岔子”),也就是说,过多的“匠气”破坏了观影感受的完整性。至于演员,觉得黄觉在本片里表现比汤唯好很多,汤唯的文艺女神气质全靠空洞冷漠的眼神和硬凹抽烟造型撑起来了,最大的亮点是那口贵州话说得贼溜,我很佩服。当然,不能都怪汤唯,这个类似于「黑色电影」里femme fatale的角色本来就流于表面,毫无层次和深度可言,汤唯想发挥也很难。

作为年轻导演,毕赣是非常幸运的,拍完长片处女作之后就跟坐火箭般拍上了大制作的文艺片,毕赣得以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自由实现自己可能在《路边野餐》里没能实现的表达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地球确实像《路边野餐》的升级版,不管是不同时空的交织、男主对神秘爱人的追寻、梦境的构建、凯里潮湿而神秘的气质,都是一脉相承。可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把《路边野餐》的课题进行了升华。总的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绝非一部“烂片”,它的制作水准堪称华语顶级,但看它需要耐心和不那么较真的态度,去慢慢品味亚热带潮湿的梦境与回忆。心疼毕赣被喷,但文艺片/作者电影引起更多人关注或许也不是坏事,希望大家不会对国产文艺片失去信心,也不要因此就不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了。其实,看不懂的影迷们也不用气急败坏地给差评,对有些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本来就不是叙事,而是视觉和氛围上的东西,这就像文学一样,有专门讲好故事的小说,也有自由抽象的诗歌。我们不必强求每部电影都要讲一个能看懂的故事,有些时候“看不懂”,但只要在过程中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观影感受,不也是看电影的意义所在吗?

至于好与坏:这无法评价谁好谁坏,只能取决于各自的喜好。

微信公众号:南山城下刀笔吏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