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父母肯定的人,都不自信

        知乎学霸王诺诺在《不可说》里对话整容女神吴晓辰。

      王诺诺幼儿园时期,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读小学后,母亲担心她“骄傲”,联合学校老师一起打压她;怕她爱美,十几年都不让她穿裙子,使她在整个青春期活在自卑里。

      这个访谈戳中我的点是,我也曾经活在我爸妈的差评里,总想向他证明,却始终未遂。那种挫败、落寞,就像排队领糖果,大家都有,我却没领到。这种“打击教育”造成了王诺诺拧巴的世界观。这也是《不可说》那期节目播出后,她成为最大槽点的原因。

        她一方面享受美丽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害怕别人讨论自己的颜值。甚至在她看来,美貌是一种耻辱,与内涵对立,所以她会故意不洗头,去参加公司年会。无法接受自己平凡的外表是一件可怕的事,更可怕的是,连自己的美与优秀都无法接受。它使人活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困境里,在自卑与自负两种极端情绪中摇摆。

    高二上学期,我学渣逆袭,考了全班第一。拿回成绩单,我爸妈轻蔑地说:“你瞎猫撞到死老鼠了。”此后的各种考试,我心里总有两个小人打架——

A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证明给我爸妈看。

B说:反正怎么努力都没用,算了吧。

        工作后我选修心理学,与我的心理学老师说起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他说中国父母过于强调外力驱动,而忽略一个人真正变好是自我驱动的结果。

        人只有被爱和满足,才更容易相信和追求真善美,找到生而为人的幸福感。

        中国传统意义上,没有心理学,只有成功学。所以传统的父母,不会觉得孩子快乐是一种成功,一家人彼此相爱是一种成功,他们为孩子设定的幸福永远是追名逐利,“比别人强”。

        在利益驱动下,中国父母特别悲壮地发明了打压式的亲子关系:你恨我没关系,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他们永远不去想,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心里藏着对父母的怨恨与遗憾,得有多痛苦。

        驯良的子女与差评师父母之间,需要一次身体或者心灵的出走。

“父母为尊,自己不卑”是我们在成长中必然接受的教育,没人有权利对我们的一生施加影响。

我们努力赚钱,拼命工作,遇到好的爱人;我们去喜欢的地方,吃美食看美景,买昂贵或者精致的东西;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找寻自我。找到那个真正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愉悦开关的点——并把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再也不松开。

        被打击大的孩子,不是更强大了,而是更硬了。

        软则韧,硬易折。对抗纷繁世界的最大力量,来自于我们的柔软和相信。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被父母肯定的人,都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