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克里斯之剑
2020年,在新冠疫情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迎来颠覆性的变革和挑战。放眼世界,数据泄露事件发生率爆炸式增长,安全漏洞数量直线上升。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阿喀琉斯之踵”。
抬头谈国际、论社会离我们还是有些遥远,低头看,网络安全在校园内也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比如发生在2020年11月28日的这起案件:我院学生刘某在宿舍上网,一陌生账号添加其为好友,问其是否需要兼职刷单。刘某后添加对方发送的微信,按照对方要求扫描对方发送的收款二维码。盲信盲从,掉以轻心,刘某一步步走入骗子的圈套。当意识到不对劲时,他的支付宝花呗已被支付了近三千元。
究其原因,是刘某对网络信息内容辨识能力的匮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不仅仅是他一人存在的问题,如今大部分网民都有着网络素养偏低的缺点。
正如2017首都网络素养座谈会上,黄庭满提出了网络素养的三大特征之一是普遍性,即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要具备网络素养。网络素养已经和网民密不可分。我认为,当代青年站在21世纪的风口,正身处信息爆炸,网络密集的时代。从年少时接触互联网,到如今工作学习无法脱离它,在无形之中我们都形成了自己的网络观,有自己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是是密不可分的。网络素养的低下会致使网络安全遭到破坏,而网络安全足够稳定也能反映网民的网络素养的提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动态发展,网络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然而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人的网络素养低下,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仅使得自身易于陷入网络陷阱,造成个人损失,更有甚者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侵害他人的利益。
回望发生在2014年的重庆短信拦截木马盗窃案。犯人利用短信拦截木马实施网络盗窃、并将赃款通过电商平台以购物、充话费、购买彩票等方式套现。在感叹网络浪潮里犯罪如洪水猛兽形式愈发多样,人们也特别关注到两名主犯的身份竟是应届大学生。这令人唏嘘不已。对于这类在高等院校正接受和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众人寄予他们厚望。希望他们会具备良好的素养,期望他们不只自己遵守网络规章制度,更期待这群青年起到带头作用,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却不曾料想这批青年更容易遭受诱惑,更容易陷入歧途。
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难道身为开拓性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连这种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都不具备吗?
首先,我们要看到在数亿网民中,大学生的地位特殊性。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需要家庭学校监督到进入社会承担责任的身份转变过渡时期。他们仍带有孩童的好奇,做事缺乏思考,却又急于证明自我,往往过于冲动,不考虑后果,不加以指导容易步入歧途。尤其在此之前,同学们总被限制接触互联网。当步入大学,突然被解开了枷锁,互联网良莠不齐的事物突然冲进他们的眼前,缺乏内容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致使他们受到侵害,亦或是去损害他人。他们紧跟时代潮流,熟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成果,当受到诱惑或者错误思想的误导时,他们便有可能利用网络犯罪。
同时,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只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老师、学校甚至社会都会忽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高等教育并不代表会对学生的网络素养进行教育。缺乏对此的正确引导,大学生便会更容易陷入窘境。
其次,当提及大学生,不得不提到在大学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在大学中,老师不仅仅是初高中时期威严的形象,更像是同学们的朋友。在这一特殊阶段,尤其是辅导员,给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理念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网络素养的形成,师生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任意一方的理念都会刺激、影响另一方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同时提出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及时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这要求我们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抓住师生身份特殊性,加强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师生网络素养,维护网络安全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能力方面入手。
首先,是价值判断能力。与判断事物真假的事实判断不同,价值判断是一种更为主观的意识。它结合道德与伦理学,当师生面对新的事物、状况或是困惑,都有可能对自身的价值判断形成影响。价值判断是基于全体成员最高利益的标准认知。这意味着师生不可以一意孤行,全程以第一人称思考。要将自己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才能避免判断错误,步入歧途。
譬如近些年比较常见的“网络暴力”案件,那些施暴者便是缺乏价值判断能力,人云亦云。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对他人评头论足,在不明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只凭着第一感觉,将自我带入进去。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满是谣言的网络暴力。人们总是习惯性站在自以为正义的一方,审视着他人,试图还原事情的原貌。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充当了刽子手的身份。这类事件不仅对被网暴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且伤害了网民全体的相互信任感,不利于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
这启示着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定期分析时事案件,引导学生避开思维误区,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对事物进行判断。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自我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双方的价值判断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在网络中过于自我的表达也暗示了学生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除了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面外,大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的发展,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空间的讨论和建设。
其次,是自我保护能力。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庇护,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由于大学生是从学校到社会,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容易将事情想的过于美好,过于简单,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侵害。
从缴费抽奖、兼职刷单到游戏装备买卖、冒充好友借钱,这样的案件在任何一所院校都会发生。是这些大学生太过单纯,没有任何防备?还是他们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总是将事情想的过于简单?我想,如果老师、学校和社会能及时站出来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网络素养,那么这类案件也会大大减少。
正如幼年时,父母会带着孩子通过电视影音亲眼所见一些灾难、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在大学校园里,针对网络各类案件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提高。当师生亲眼看到、接触到这类案件,自然会吸取教训,再此后自己碰到时多留一个心眼。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应变能力,才能做到成熟应对此类案件。
第三,在纷乱杂多的网络信息中,内容辨识能力也尤为重要。2014年8月,江苏省淮安市局网安支队破获了这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借助互联网使用江苏南京、扬州、淮安等地的三个无线上网卡登陆维护管理“上海城市建筑大学”等46所虚假高等教育院校网站,涉及14个省、直辖市,并伪造该批虚假高等教育院校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在网上进行兜售,涉嫌诈骗犯罪。有人在卖,有人敢买。缺乏内容辨识能力的青年,不需要任何人推波助澜便会自投罗网。
想要提高内容辨识能力,大学生自身首先要选择正确的信息获取来源。比如某些学术资源中会夹杂暴力血腥色情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处理大赛,通过活动吸引同学参与并锻炼自己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丰富文献资源,也可以在一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在搜索时接触到不正规的途径。
第四种能力常被人忽视,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即批判解读能力。从字面意思理解,批判即分析判别,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批判不同于批斗,批判是带有正向积极的意义,批判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发对方更深层的思考。批判是一种反向的辩证思考,我们对自己的批判的过程要非常谨慎,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每一步都要反复推理,反复思考和研究。解读是指在批判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必须强调,批判单靠勇气是不够的,这是一种思维能力。
批判解读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不同在于,后者只需要自己清楚,做出正确选择,而前者更要求大学生将自我观点表达出来,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尽自己一份力。
比起听从他人指导,批判解读能力更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当个体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审查程序,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时,个体的批判解读能力就会提高很多,
根据新快报报道,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不断发展,违法犯罪的魔爪已然伸进了网络社会,犯罪的数量、影响程度都在在逐年增长。网络安全成了所有人关注的重点。
究竟如何才能共同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中国特色网络素养学中提到一点,要把握好实践功能,培养健康网络素养新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那么大学师生有必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引导网民构建和谐网络社会。
唯有这样,达摩克里斯之剑才有可能被封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