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小到大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成年女子,在和父母相处的这么多日日夜夜中发现父母现在虽然已经步入老年,可是相处过程中还是会发生很多摩擦,经常弄得彼此很不愉快。
这些令我十分苦恼,当看到《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的书名时就被吸引了——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赶紧入手,花了2天时间就看完了。接下来说说我读完之后的几点思考:
一、成书背景:
1982年格蕾丝·勒博等人成立“暮光服务网”社工看护管理机构,专门协助老年人及其家属。这个机构帮助了很多成年子女处理好了与难搞的父母之间的相处难题,为了帮助更多有同样困难的成年子女,于是在专业人士等人的帮助下出了《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
该书重在探讨父母的麻烦行为的解决办法,多从旁人该如何协助治疗患者出发,主要针对有人格障碍的老年人的治疗。
二、本书简介: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总共有九个章节,分两个部分内容,共列举了25个真实案例。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六种难缠的父母类型:依赖型父母、泼冷水型父母(上下各一章)、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恐惧型父母,第二部分则从怎么陪父母面对老年课题和如何优雅面对自己的衰老入手。
三、触发我思考的点:
第一点、中美子女与父母间相处的差异
读《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麻烦父母,作为子女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仍旧无法取得皆大欢喜的情况下,美国成年子女可以向社区、老年精神科医生等求助。
而在目前的中国其实在社区服务方面还远远没有这么完善的机制,至少在现在以至未来几十年要赶上美国现在的服务机制还是蛮难的。
也许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比较可行,比如其中有个案例是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不在身边,面对日渐难搞的母亲,导致父亲要承担家庭绝大部分家务到难堪重负,他们可以轻易地请家政上门服务。
除了家政服务,还有财务经理会帮忙你管理财务,生病有家庭医生可以预约上门,有老年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在美国他们的养老产业相对比较细化和到位。
而在中国,很多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无论是经济上、物理距离上、精神上都很难彼此独立。因此,书中的关于向专业人士需求帮助的建议便对于中国成年子女而言缺乏吸引力。但我相信未来我国在养老方面会越来越完善的。
第二点、作为成年子女面对日渐衰老和难搞的父母,我们该如何自处?
尽管在向外求助(求助专业人士)方面《如果父母老去难相处》这本书上我们得不到实质上的帮助,但是阅读该书可以帮助我们向内求助。
1.不管你的父母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难搞,自恋型也好,自毁型也好,还是依赖型、攻击型……总之,我们要明确一点:父母活了半个多世纪了,他们的性格、习惯等等都已经定型,休想去改变他们!
我妈就是那种难搞中的难搞,她邋遢、卫生习惯不好、不爱做家务、有囤积癖……总之连她的小孙孙都不爱和她待一块,想想前一秒还对你和颜悦色,下一秒你不如她意立马怒目相对,别说小孩了,大人都想跑(我哭)。
关于她身上的毛病实在太多了,就囤积癖这点,呃……反正每年的大扫除我们都要背着她悄悄扔东西。
也曾试图用说理、争论、吵架等等方式去改变她,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可是总和负能量的母亲待在一起经常令我奔溃,甚至曾经气到一整天什么事都干不了。
为了彼此好,别强迫父母迁就你。——《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认清自己改变不了父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你与父母关系改善的关键,读完这本书加上前面那些年与母亲“斗智斗勇”的失败经历,我慢慢放下了让母亲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母亲的念头。
2.与其跟负面性格的父母争执或理论,不如试着对他们展示同理心。
想对父母展现自己的同理心就必须花时间想办法了解父母的成长背景——桑妮的父亲已经去世20年。但对她母亲来却总似昨天发生的一样。所以她母亲经常向她和妹妹哭诉:“怎么会这样?”而桑妮每次遇到母亲发作就会走开,她觉得自己这样很冷血,经过5年、10年、15年,桑妮实在受不了母亲的眼泪了,不管她怎么劝慰母亲,母亲还是哭个不停。
直到桑妮得知母亲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她才能比较控制自己。之后母亲再哭得厉害,桑妮不再走开,不再认为母亲这样是冲着自己来。她明白了母亲对父亲的去世很生气,认为父亲离世是对自己的抛弃。
因为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生病了就会把她丢给阿姨照顾,这令小小的她总觉得父母不要她了,有很严重的被抛弃感。所以当父亲离世,母亲把这也当做一种对她的抛弃,所以每次想起来总是很难过很生气。
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有助于我们坦然地面对自己和父母,也更加有利于亲子之间的相处。
3.明确界限,不要让父母无限榨取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相处质量,在精不在多
有的父母总是会用各种幺蛾子让子女苦不堪言,不停打扰子女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杰瑞米和独居的母亲并不住在一个洲,杰瑞米自己的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还要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和忙家务活,可是母亲却要求她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打电话给她,只要晚一些打过去就要被母亲阴阳怪气地指责,还每周要规定时间去陪伴她等等,这令杰瑞米感到亚历山大,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
面对这样极其依赖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指出:好好照顾自己。许多人只想着如何让父母开心,结果却忘了自己。也许那是成长时期的旧事重演,若是如此,赶快认出这个模式,积极调整,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①与负面性格的父母相处,不见得时间愈长愈好。你无法疗愈他们的寂寞与痛苦,只能保持稳定的联系。
②让自己保持愉悦和平静。在找到适合跟父母一起度过的活动前,尽量多方尝试。
③小心自己的性格,别被父母传染了负面性格。
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面对父母哪些是自己能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于能够改变或改善的,努力去争取;面对无能为力的地方则放下它,也警惕自己别被父母的负面性格传染。
第三点、把书中的办法运用于实际中
对于普通家庭动辄看心理医生或者请护工等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承担的,所以面对难相处的父母我们更多时候必须靠自己。
因此,《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中列举的那些事例中用到的方法便是帮助我们剩下了一大笔咨询费咯!
比如第二点中提到的桑妮那个例子,咨询师就教了她好几个办法:
①跟散居世界各地的亲戚搜集许多关于母亲的照片和故事,合力做成一本家庭相册。PS: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从现在开始多给父母拍照,然后打印出来做成相册。
②带父母熟悉自己工作的地方,让父母对我们的工作有了解,也让他们更加有存在感。
③陪父母去探访老朋友和自己的朋友,创造共同的回忆。
③多观察了解父母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比如我妈特别喜欢钩花,那么我可以网购一些钩花用的材料支持她的爱好,对她的作品也要适当给予肯定。
④带父母去看世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他们去邻近的地方旅游,感受不同的人情风光。
给父母更多生命的参与感,让他们觉得虽然自己已经年老 ,但是我们心里都是爱他们的,希望他们好。
三、小结
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身为80后一代的成年子女,其父母也已经陆续步入老龄阶段。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而养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难的在于精神上的。
而精神上的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交往、交流,该如何尽到为人子的义务,又该如何不让自己因为父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可以借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