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图片发自App


亥三、明所為

【為欲令此五種欲貪,斷滅除遣不現行故,建立六種不淨所緣。】

  這前面說「不淨觀」說了六種,這什麼意思?目的是為了,「欲令」想要使令這五種的欲,「五種」的欲貪「斷滅除遣不現行故」,就是「斷滅」了這種欲貪。怎麼叫做「斷滅」呢?就是把心裏面的這種染污心「除遣」、排除出去,不再有這種心理的活動,何況有這種事呢?這目的是這樣子。「建立六種不淨所緣」,所以說出來「六種不淨所緣」來滅除去這麼多的欲、欲貪,叫它不現行。前邊這是「明所為」。

  前邊「標建立」這是第一科,現在「配對治」分五科,第一科「於內身欲欲欲貪」。

戌二、配對治(分五科) 亥一、於內身欲欲欲貪

【謂由依內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內身欲欲、欲貪,心得清淨。】

  這前面說這個「朽穢不淨」的時候,有內朽穢不淨、有外朽穢不淨;現在是「內朽穢不淨」,那一段文是有什麼作用呢?就是你若能作如是觀的時候,你就對於內身,你自己的生命體你這個「欲欲,欲貪」的心就清淨了,對他有厭離心、厭惡這個身體,感覺到不滿意,這個身體這個臭皮囊、不歡喜。

  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於外身淫欲淫貪」分三科,第一科「標」。

亥二、於外身淫欲淫貪(分三科) 天一、標

【由依外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外身淫欲、淫貪,心得清淨。】

  「由依外朽穢不淨所緣故」,前面那個第二段就是對外邊的「朽穢不淨所緣境」,你若能作如是觀的話,「令於外身」的「淫欲、淫貪,心得清淨」,對於外身的淫欲心、淫貪心就「得清淨」就沒有了,它是有這種作用。所以這兩種;內朽穢不淨、外污穢不淨,你應作如是觀。

  這地方這是「標」。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廣分別」分三科,第一科「總標」。

天二、釋(分二科) 地一、廣分別(分三科) 玄一、總標

【淫相應貪復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承事貪。由依四外不淨所緣,於此四種相應淫貪,心得清淨。】

  「淫相應貪復有四種」,我們這個凡夫,心裏面有與淫欲相應的這種貪心有四種不同,那四種呢?一個「顯色貪」,這個人這個青黃赤白,這樣的這叫做「顯色」,在這上有貪欲心。「二、形色貪」就是長短方圓,這個人是瘦的、是胖的、是高的、是矮的、是高眉廣額,各式各樣的事情,對這感覺到滿意、愛著。「三、妙觸貪」,這也是一種貪。「四、承事貪」,怎麼叫「承事貪」呢?這個「承」者是「稟受」,稟受你的意思,你把你的意思表示出來他接受了,按照你的意思為你作事叫「承事貪」;這個人會做事,你感覺到滿意你就生了貪心,就是這麼意思。

  「由依四外不淨所緣,於此四種相應淫貪,心得清淨」,我們這個凡夫有這四種貪,怎麼樣能對治呢?「由依」這外的朽穢不淨有四種「不淨所緣」,對於這「四種相應淫貪」的心就可以排除出去就沒有了,心就不愛著了。

  這個佛教是令人轉凡成聖的,並不是已經得聖道才出家的,不是嘛!就是凡夫出家的嘛!令他轉凡成聖之道,的確是應該有一個很完備的對治的方法,而不應該是馬馬虎虎的,馬馬虎虎怎麼能有效呢?的確是應該是這樣子的,說得清清楚楚的。

  前面這是「總標」。下邊是「別釋」分四科,第一科是「於顯色貪」。

玄二、別釋(分四科) 黃一、於顯色貪

【若於青瘀、或於膿爛、或於變壞、或於四脹、或於食噉、作意思惟:於顯色貪令心清淨。】

  若是這個人,你作如是觀:作這「青瘀」的這種觀想,或者作「膿爛」的觀想。或者作「變壞」,這個身體全面的都壞了。「或於四脹」這個身體四脹起來,好像一個袋子風吹起來,都鼓起來了。「或於食噉」、這個狼來了、或者是狗來了、或者鳥來了來食噉這個死屍。你能「作意思惟」,能這樣子。這個「作意」就生起來這樣子的不淨觀,這個「作」是生起的意思,警覺、警覺你,你努力把你的心把這個智慧生起來叫「作意」;生起來「思惟」,作這個不淨觀的思惟。「於顯色貪令心清淨」對於那個人那個顯色怎麼怎麼好,這時候心沒有了;都青瘀了、膿爛了還有什麼可愛的呢?就這顯色被破壞了,清淨。

黃二、於形色貪

【若於變赤作意思惟,於形色貪令心清淨。】

  這是第二個「於形色貪」,這個是胖的、是瘦的、這是高的、矮的,各式各樣的色。「若於變赤」,假設你這位修行人,你作「變赤作意思惟」,就是這個血肉、皮肉、血都沒有了,變成了一個或者還有筋纏著骨頭,可能還剩一點血,還有剩一點肉,就叫作「變赤」。你在「作意思惟」的時候,「於形色貪令心清淨」,你歡喜形色的這個貪心沒有了,心就清淨了「令心清淨」。

  這是第二科。下面是第三科「於妙觸貪」。

黃三、於妙觸貪

【若於其骨、若於其鎖、若於骨鎖、作意思惟,於妙觸貪令心清淨。】

  「若於其骨、若於其鎖、若於骨鎖、作意思惟」,思惟只是個骨頭,一節一節的骨頭,觸髏骨、脛骨、肩骨、肋條骨,乃至腳趾頭骨頭都是骨頭,你這樣的作意思惟的話,「於妙觸貪令心清淨」,再也沒有這個意思了,沒有這心情了,也是有效。

黃四、於承事貪

【若於散壞作意思惟,於承事貪令心清淨。】

  這是第四「於承事貪」。「若於散壞」,他這骨散壞了,頭骨在一個地方、手骨、肋骨各在一個地方都分開了「作意思惟」,「於承事貪」呢也不會貪心,心也清淨了,不會有這個貪心了。

  這麼多的不淨觀分成這麼四種,對治這四種貪,說完了。

玄三、總結

【如是四種,名於淫貪令心清淨。】

  下面第三科是「結」。第一科「總標」,第二科「別釋」,現在第二科「總結」。

  「如是四種,名於淫貪令心清淨」,使令心清淨,再沒這個貪心了。
(2018.6.6)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