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之五德”之信

181214 日更第13天


在“将之五德”中,“信”排在第二位,还要排在“仁”之前。若不是因为“智”太过重要,“信”甚至可以排在最前面。

以表面意思而论,“信”就是统兵者应该言而有信,对下属讲信用。

与“信”相对应的是“诈”。一“信”一“诈”,正好相反,都是用兵之法。但区别是,带兵要有信,用兵要有诈。

所谓“兵者,诡道也”,“夫战,始以正合,终以奇胜”,“知奇正之变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讲的都是用兵之诈。

但用兵之诈不能用在带兵上。因为用兵的对象是敌人,自然用诈;但带兵的对象是自己人,要讲信。

有人会问,昨天讲“智”时你举了“三国演义”的例子,我也举个“三国演义”的例子,说说带兵也可以用“诈”:曹操攻打袁术时,军中缺粮,就让粮官王垕以小斗分粮,等军中怨声四起,再把王垕杀了,把克扣军粮的责任推到他身上,“借”王垕的头平军心民愤。

现实中当然有这样的领导,而且还不少,热衷于在下属面前搞诈术、耍心眼,比如开空头支票、封官许愿、挑拨是非、捏造事实,就是想把大家耍得团团转,只对他一个人忠心卖命。

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要知道,有的人笨些,有的人聪明些,但能在一起共事的一群人,智商不会差很多。即使是一把手,也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通俗地讲,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兵以诈立,人却无信不立。能带兵的统帅,靠诈术只能得意于一时,靠取信于人才能长久。更何况,乱世用其才,治世用其德。当下治世,凡事还是按规矩来好,带兵没必要兵行“诡道”。

还是举“三国演义”的例子,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定下规矩,军士每百日轮换一半。恰好该轮换时,魏国二十万雍凉兵马到来。

他的参谋长杨仪建议:魏兵来得甚急,丞相可将换班军且留下退敌,待新来兵到,然后换之。

武侯却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

众军士听到统帅这么讲信用,皆要出战,不愿回家。

“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与那些恨不得一天假都不让下属休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制定规则的人自己先不能破坏规则,否则留下人来,也留不住心,打仗一样溃不成军。

(微信公号:孔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将之五德”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