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e:一枚创作者送给创作者的礼物

作为一个因为种种原因而经常要「写东西」的人,编辑器无疑总是我在所有平台上使用最频繁的应用之一。正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我用过各种各样的编辑器,也一直在寻觅最好、以及更好的那一个。

在我的概念和想象里,一个足够好的编辑器应用应该尽可能地具备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体验感」做到足够的强,另一方面,「体验感」又能够足够的弱。

所谓的「体验感强」,是指它会有许多设计,让写作的体验尽可能的舒适、便捷,提供足够多的工具、但不至冗杂,给予充分自定义的选项、又不至混乱。而「体验感弱」,则是想说它自己最好「隐身」,让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流畅的「使用」之外感觉不到软件的存在,特别是因为软件自己的设计不足而「刷」出来的「存在感」。

完美的、最好的应用软件可能永远都是并不存在的。但在每一个阶段,却也总可以有一些用起来最舒服、最顺手的——有时得益于新应用的出现,有时又是因为迭代中的你追我赶。

Effie,一款非常非常年轻、年轻到才刚刚全面上线一个月的写作应用,就是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一经推出便直接成为了我的首选的那枚编辑器。

Effie 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今年(2021 年)的 1 月 7 号,创始人为此在 b 站上发布了一段「一个人、一把椅子、一个没有舞台的产品发布会」。

我其实是从关注的其他博主的转发动态那里最早看到的。后来我看完了「发布会」全程,旋即下载并在电脑和 iPhone 上相继安装了应用,成为了注册用户——紧接着又成为了第一批付费订阅的「创始用户」。

用一句已然非常俗气的话来描述这款编辑器应用最突出的特点,无疑是「简约不简单」。极简主义,这是从发布会到官网、再到应用商店介绍页面里,都始终在被强调的一个词。

专注、逻辑、高效、自由,这些对于潜在用户、各种「创作者」和「思想家」们特征的认知,则直接构成了应用设计和开发的主线索——开发团队甚至找出了更文艺些的四句文言来描绘它们:

「不觉已春深,物我两相忘。」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

「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说真的,对我来说,自带这样「背景」的一款应用本身,就已经足够具有「诱惑力」了。因为,到这份儿上,话说得已经够精湛了;那么作品呢?

功能:不徐而不疾

想要比较充分地来说清楚 Effie 的功能,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一款「编辑器」应用,无限地归根结底、删繁就简之后,无非就是个「记事本」或者「备忘录」。

但,此「备忘录」要想真的和彼备忘录区分出来,究竟还是大有文章。

如今,一个「现代化」的编辑器应用,几乎都应当是一个围绕文章展开的综合体。除了编辑器、记事本之外,它需要具备基本的排版功能,又得做一个文件管理器,还要能够多样化地分发,最好还能跨平台……Effie 自然不例外。

它首先提供了作为一个纯文本的编辑器所需要的几乎所有主流功能:Markdown 语法自动标记和排版,多达六级标题、粗体和斜体、有序和无序列表都是基础操作;电脑端所有的操作都能够在键盘上实现,除了语法之外的各种控制选项也都有对应的快捷键;可以将文档以 PDF、DOCX、JPEG 等多种格式导出,尤其是自动生成的长图片对于手机阅读异常友好;还有云端文档自动同步、浅色与深色两种主题模式、文档内与列表间查找……应有尽有。

在这样的基础上,Effie 还在编辑器中集成了思维导图这一关键工具。注意,是「集成在编辑器中」——就像电脑处理器中的「集成显卡」那样,编辑器本身就是写作的「CPU」,思维导图则是写作的「GPU」。

Effie 的思维导图本质上仍然是「文本」。只要在编辑器里输入一系列的无序列表作为大纲,便可以将其随时在编辑器内通过快捷键或转换按钮渲染成导图的形式。这时,大纲本身就是文章的一部分,随写随用;而不是将「思路」和「正文」刻意地分隔开来;但导图的图像形态以及可视化的特点,又是对写作本身的一种特别的强化。不仅如此,Effie 的导图页面还支持实时修改。拖动分支、修改文字都所见即所得,而且编辑器内的大纲文本和结构都会随之调整。

——毕竟是写作而非专门作图,这里的「集显」形式,在「效率」上自然也就比编辑和导图分置的「独显」形式更有优势了,实践中的体验更是尤其明显。

当然,Effie 的开发团队也并非是有什么功能都照单全收。例如,当前的 Effie 并不支持插入图片,因为各种各样参差不齐的图片很容易把文档的页面充斥得乱七八糟,对齐、分页、色彩等等都会成为影响文档得体美观的突出问题;多人协作因为不符合 Effie 的定位,因而也并没有被带到应用里面来。

从开发者的表态上来看,他们对于 Effie 的功能采取的可以说是一种「不疾不徐」的态度。首发至今的版本已经实现了足够多的写作核心功能,而且每实现一个,就把体验尽可能做到最好;更多的功能既有部署,但也不急于求成、大包大揽。对于一件一旦用起来就非常高频率、个人化的工具来说,这样的开发思路无疑也是件好事。

其实,纵观 Effie 的功能,「思路」正是最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创作来自思路,Effie 便为思路的产生、完善和实现提供最切近的支持;而 Effie 的开发也来自「思路」,一点一滴,都扎根在设计里。

设计:极致与别致

一言以蔽 Effie 的设计,那就是「极简主义」。我非常认同它的创始人谈到的关于这个词的见解:极简绝不是直截了当地做减法,而应当是在幕后完成更多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让前台「暴露」给使用者的部分在完成功能使命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精简。

如此一个大大的长难句,恐怕已经要把人绕晕了。然而,真正做出「极简主义」的过程,或许就是这样的感觉。

Effie 确实「不辱使命」,把极简主义、而且是真正的极简主义做到了极致——极致的表现之一就是充分的「customized」(定制化),在设计中做好尽量多的工作,然后就尽量地彻底退出使用者的视线,把所有的「主动权」交给使用者。

在编辑器页面的布局上,Effie 采用了常见的三栏式的结构,但做出了两段式的「段落感」。

左侧与文档管理相关的两栏集中在一整块毛玻璃上,共同分享大致五分之二的页面宽度,右侧的主要空间则留给一片干净的纯白稿纸。如此一来,整个页面在完全展开时便有了从左至右的一种梯度,三个层次由文档管理与概览的抽象和宏观逐渐过渡到文本编辑的具象和微观——这种过渡在视觉上的体现,便是三栏之间从「毛玻璃」向「白纸」的渗透,以及从集中的列表到从容的卡片、再到整张的稿纸的渐变。不仅如此,随着键盘上写作的持续,左侧的毛玻璃效果还会不易察觉地淡化,所有的逻辑重心,便完全落在了稿纸上。

在编辑器内部的这张稿纸里面,Effie 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写作环境的「纯粹」。如果你想,一切按钮都可以隐藏让位,只留下一张干干净净的稿纸本身。但,纯粹也不意味着「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刻在冷淡的稿纸上暗示着灵光的生机的,是每一自然段第一行右侧的段号。

我不得不感慨,这大概是我使用到现在为止意识到的,整个应用里最漂亮的「神来之笔」。

在编辑器的所有常见的文章统计数据里,段号可能是最为隐蔽、但确有特别意义的那一个。它就好像处在一条「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分界线上。无意义时,它似乎并不能直观地独立反映任何现实的信息;但有意义时,它却是写作过程的现场见证——而且在分布上往往错落有致,成为稿纸上贯通创作者与作品的一段意念上若即若离的桥梁。

再回到编辑器左侧的这两栏,出了稿纸,也就不必再继续执着于「纯粹的键盘」。无论是分组栏还是卡片栏,都针对光标的移动做了随之高亮的效果;卡片一栏中,光标移到卡片中时,卡片还设计了随着光标轻微跳动和放大的动效。

如此种种的「设计」,最终的原则除了「极简主义」,更需要任何一个具体的行动都能指向实际的意义,像是一篇精彩的文章那样逻辑清晰。

——这些所谓的实际意义,源于使用者创作时的真实体验、又高于那些具象的细节,缘此才有了优雅的设计感,并且换来了精湛的体验。

体验:有为并无为

自从这篇文章一开始我就提到,Effie 是我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里,用得最舒服的编辑器应用。这之间除了一些「研究性」的学术材料仍然离不开 Word 的习惯,我几乎所有「创作性」的文章或草稿,至少 90% 都在 Effie 上完成。

我想,如此高度的密集使用,终究让我有点「资格」,来谈谈「体验」了。

事实上,在 Effie 之前,我有超过六成的创作都在我的初代 iPad Pro 10.5 上写就,然后再把文本和图片分别传送到笔记本上,进入发布的平台里排版。这也就意味着,对我来说,最习惯的工作流原本离不开那台 iPad——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对 Effie 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早日完整支持 iPadOS,特别是能够和 Smart Keyboard 完整地联动。

但 Effie 的体验终究还是太突出了,比起我在 iPad 上常用的 Bear 等等应用都有不少优势。因而当下对我来说的一种比较常用工作流便是,在手机上随时用大纲写下思路,回到笔记本上继续撰写文章,再随时用手机审看修改。这也是得益于 Effie 自建了服务器,从而能够实现平台之间的无缝衔接。

而在使用编辑器本身的过程中,Effie 的体验正如我一开始所说,带来的感觉既足够「强」、又足够「弱」。

比如段号的设计,加上能隐藏的顶部工具栏,就让这张用来写作的稿纸无比「沉浸」,既躲开了所有打扰、又能时刻感觉到来自眼前这块屏幕上的互动。

应用的许多设置也非常友好。除了前面提到的选项上极致的「customized」、让使用者自己决定自己的工具之外,Effie 还做足了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往往只有在使用中遇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已经设计好了!」比如同一个文稿组内的排序方式,既可以按一定的规则自动排列,也可以完全手动(默认即是手动)。说真的,我一度还好奇这件事情呢。

——实际上,说到底,Effie 呈现出的表象真的就是「简」。整个应用暴露给使用者的接口一共就没几个,但既没有任何一个浪费的,而且也真的都足够用。

而且,Effie 也几乎从不喧宾夺主,强行地刷存在感。一个使用中非常小的细节是,我一向并不喜欢在电脑的桌面上摆太多乱七八糟的快捷方式,而是习惯于把常用的拖进「开始」菜单里再张罗布置。在我第一次安装完把桌面快捷方式删掉后,Effie 每次更新时,都并不会「自作主张」地非得再放一个快捷方式到桌面上,而非像绝大多数应用所做的那样。这真该好好夸赞一下。

自然,只有这样的体验,才能真正成功地「面向现代化」,并且「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未来:坦途非迷途

身为一款如此年轻的应用,Effie 显然还有许许多多等着在未来不断更迭和进化的地方。更何况,写作工具本就是一条「传统赛道」,老牌扎堆、列强林立,不进则退。

中国古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款应用其实也如此。对于优秀的团队和作品来说,从它的过去和现在,就能看出未来——只不过,这里看到的并不是某种看似确切的未来模样,而是能看出一些趋势和路线来,这却是更加重要的。

Effie 的核心是极简,未来想必亦然;Effie 的路径是设计,所有的开发一定仍然离不开设计的驱动和护航;Effie 看重思路,任何未来的功能迭代自然都不会忘了「师出有名」……

因此,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的 Effie 仍然会像当下一样,功能上并非「我全都要」,而是在融入更多能帮助更好创作的功能的同时,不以牺牲体验感和设计感为代价;设计上则一如既往,做好「真正的极简主义」。

出于私心,我自己对 Effie 近期的期待,主要就集中在三件事上:

一是希望尽早地实现对于 iPad 全面的、完整的支持。既然 MacOS 的版本早已原生支持了最新的 M1 芯片,适配 iPad 尽管需要适应更多的分辨率,但桌面端和移动端的开发经验结合下来,iPad 版本也理应是件很近的事了。

二是依然期待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策略,融入对于图片的支持。虽然我自己确实也以纯文本的写作为主,但遇到需要图片的时候,Effie 实在就捉襟见肘了。而且当下各家的写作工具对于插入图片的处理也普遍都不理想,导出时的「排版灾难」比比皆是。如果 Effie 能在自己的这套设计规范和标准下实现一个不错的文中图片支持,特别是针对导出做好优化,那应当也会一鸣惊人的。

三是一个小小的功能——文稿的高亮或置顶。有时可能会需要同时写很多文章,它们可能分属不同的文稿组,也可能各自处在不同的写作阶段,但总有一些可能是「优先级最高」的。如果能够提供一个选项卡,支持将一些需要的文章链接到一个特定的组里,就像是「桌面快捷方式」那样,至少对我会非常有帮助。

如今 Effie 提供的三种付费模式中,除了一个月、一年两个档次之外,还有一个一次性订阅十年的选项。在最初的那条首发在 b 站上的「发布会视频」里,创始人其实早已坦诚地说,十年的选项就是留给有财力、愿意用爱发电支持 Effie 发展的人的。

一件或许残酷的现实问题、用一句俗套到极致的话来说就是,Effie 未来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它自己。无它,只是 Effie 需要考虑的问题,恐怕是如何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比较稳定地实现持续经营,而不要「中道崩殂」。

从应用本身来看,设计、开发、维护、经营……未来的 Effie 要面对的大可以被看作是一条坦途。它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逐渐成为一件更好的作品。但从应用之外来看,竞争、成本、营销、推广……留给 Effie 的很可能是一份关于「迷途」的挑战。乱花渐欲迷人眼还不够,生存的压力对于 Effie 这般工程量远超普通「独立项目」、定位也远非「小工具」能比拟的应用来说,也许会更难。

我自然是希望这样一个起步就如此精彩的新的写作应用一直完善下去。毕竟,遇到一个这么舒服的工具每天陪伴,真不是件容易事。

也许和很多人一样,我起初也不太理解 Effie 这个应用图标的用意何在:一枚写作工具,标识是一个目光凌厉,干练而严肃到甚至有些冷峻的女性形象。

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见到任何官方对这样一个关键设计给出的权威解释。

但,有天我突然想到,在关于「创作」的这个语境下,有一个古老的意象和线索不时会被唤起:缪斯(Μουσαι)。这个熟悉的名字,是希腊神话里掌管艺术和科学的女神的称谓。在西方的话语中,「缪斯女神」,往往就被看作是激发创作者灵感与思想的那个神圣而神秘的关键角色。

在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里,主人公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便是缪斯的化身。这部歌剧的很多制作版本中,全剧的最后就是尼克劳斯重新化身回女神,她也是诗人霍夫曼始终如一的伙伴、和真正意义上的启发者。对于几乎所有的西方作曲家,他们的创作中也常常有着一种「缪斯观念」伴随,以此为种种乐思和灵感赋予入口或出口。

我不知道开发团队是否也曾如此思考,也未曾寻找机会去求证。但于我而言,我想这样的解释是说得通的:一枚出色的写作应用,Effie 或其他,与创作者之间能够实现的最高级的相互反馈,便是化身为缪斯女神般的身份,给予创作灵感和空间,为创作提供支持和保护,贯穿创作者的创作始终,帮助他和她写出更棒的作品来。

照这样来看,Effie 已经上道了,只是还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我也相信它会像自己的头像可能隐喻的那样,真正成为写作中的缪斯;因为,拨云见日到最终,它的基石、根本与来历都会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枚创作者送给创作者的礼物。

未来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Effie:一枚创作者送给创作者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