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出生的婴儿听见爸爸的声音后,很快停止哭闹的视频,在某音上火了起来。
评论区里,不少人在感叹好丈夫、好爸爸都是别人家才会有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感叹胎教的神奇“魔力”。
婴儿是从受精卵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就算听力、吸吮等身体机能生来就有,可婴儿出生才几天,怎么就能区分爸爸、妈妈和其他人的身份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心理学》(13版)这本书来寻求答案。
《心理学》(13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级心理学经典读物,自出版问世至今,已经畅销了30余年,深受读者好评,深得心理学专业人士的青睐。
而我恰巧也在书里找到了想要的答案,还另外收获了惊喜。
02身体机能也会影响心理状态
说起心理学,我们常常会想到情绪、思维、性格、社交等因素,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除去这些广为人知的因素,心理学所关注的内容,还包括人体的生理机制。
吃到难吃的东西,我们会立马吐出来;闻到难闻的味道,我们会立马捂住口鼻。这样自然而然的表现,是身体机能的本能反应。
若是我们因此抱怨、发火、生气,还常常惹得身边之人不开心,那在自我反思时,请别着急责怪自己脾气不好,也别着急怀疑自己是否心理有问题。
因为在身体机能的运转之下,对应的器官也在传递它们的不满或意见。
与其草率地自我否定,我们不如及时调整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减少消极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你若不信,我们再来看看减肥失败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
如今,减肥已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就连好些未成年人,都在不合时宜地吵着要减肥,要保持身材。
然而,减肥医学界里传出一项权威数据:减肥塑形的失败率是99.5%。
中国青年网在关注肥胖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扰时,也发现:在有减肥经历的大学生中,将近一半的人未能实现成功减肥。
面对这样残酷的结果,很多人陷入了焦虑、烦躁和自我怀疑当中。
“是我不够自律吗?”“为什么我老是无法抵制食物的诱惑呢?”“是我减肥的欲望还不够强烈吗?”“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减肥成功呢”……
其实,减肥失败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已经做得很好了。可就算这样,大家要么减重不成功,要么就是无法逃过“体重反弹”的魔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心理学》(13版)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体里的基因代谢率,都与体重息息相关。只要基因代谢率没有发生突变,瘦的人就不容易变胖,胖的人也不会轻易变瘦。
基于这个规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有的人怎么都吃不胖,有的人喝水都能胖几斤”的现象。
作者还讲到,肥胖者身体里的脂肪细胞比一般人的更多、更大。就算他们拼尽全力减了肥,他们体内的脂肪细胞也只是减小,而不是消失。
基于这个规律,要想体重不反弹,减肥者需要长期坚持减肥时所采用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然,就算瘦下来了,后期体重也会反弹。
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体自带体重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复杂性,让减肥成了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一次两次减肥失败,并不一定是我们不够努力、不够自律。因为减肥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心理准备和主动付出,还涉及身体机制的运转和自我调整。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在尽力而为的情况下,把失败的原因大包大揽在自己的行动之上,从而给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包围中呢?
再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清楚这些“内幕”之后,我们若是还想减肥,就不必像往常那样盲目投入,也无需不明缘由的错怪自己。
而且,举一反三之下,我们还能以此为基础,学习并运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相关困扰和难题。
例如开头提到的婴儿区分爸爸妈妈与其他人身份的技能,就是婴儿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方式,对环境和人群进行的判断和划分。同时,婴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依靠的人,以及自己觉得安全的环境。
03如何入门心理学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都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在心理学领域扎根20余年的博士张昕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言行,都涉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13版)一书,对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也说明心理学的学习与运用,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针对人们在社会中的表现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被称为社会心理学。涉及人的心理活动与脑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被称为神经心理学。
涉及人的行为与能力的心理学,被称为发展心理学,涉及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被称为认知心理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累加,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可心理学涉及如此之多的分类,我们又该从何处学起呢?别着急,我们多次提及的《心理学》(13版)是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明明牵扯许多专业术语,但书中的图片与解释,让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这本书明明牵扯很多知识点,但心理学小游戏穿插其中,我们读起来有趣又专注。
这本书明明章节繁多,但每一章节后面都有重点归纳和答题测试,方便我们单独把握每一个章节的重点。
一天学习一个章节,日积月累下来,我们便拥有了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甚至,我们可以在目录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跳跃式地进行学习与运用。
这样的布局,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科普书籍,像朋友一般热情,他允许我们自由自在地与之交往,同时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从行为到情绪,从基因到生命发展,从身体机能到感受,从睡眠到记忆与学习,从动机到认同……在日常生活中,但凡与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本书里都会有讲述。
若是只能用一本书来奠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便我们能尽快涉猎其他的心理学书籍,那我推荐这本《心理学》(13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