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尚书·周书简述(一)

【周书简述(一)】

周书·泰誓:泰,《史记》作太。太是极大。公元前1048年武王伐纣,在盟津大会诸侯。武王向广大诸侯誓师,所以叫做《泰誓》。这三篇《泰誓》都是梅氏所献的伪古文。《泰誓上》是梅氏伪古文之十四。真古文《泰誓》存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然而,据《左氏春秋·襄公三十一年》所引《泰誓》佚文来看,《史记》所收并非全本。

周书·牧誓: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记述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前的誓辞。内容是训示从征将领和联盟部落,要知道为什么伐纣,如何列阵攻击,以及处理俘虏,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它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所录与通行版稍异。

周书·武成:记载的武王伐纣的事件经过,作于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2014年的通行本是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的《伪古文尚书》。真古文《武成》的部分佚文存于《汉书·律历志》中年,完整版即《逸周书·世俘》。《逸周书》是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书中内容主要记载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的时事。

周书·洪范: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或两汉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提出了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

周书·旅獒:旅獒,当时西方的部族献上一种大犬,当时的太保做《旅獒》劝诫武王不要沉湎于乐。

周书·金縢:记载的是周武王死后成王消除对周公误解的事件。金縢:武王胜商后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骨肉之间发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取得辉煌的胜利,又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因一次偶然的天灾,成王打开金滕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深受到感动,隔阂终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滕匮中的册书作用这样重大,于是记录了这件事来表彰周公的忠诚。为了突出金滕中册书的作用,于是名叫《金縢》。

周书·大诰:《大诰》是周公相成王时,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作乱,周公率兵东征,出师前,以成王的口吻发表诰文,申述所以东征的理由。是周公姬旦所做平定武庚之乱的战前动员文告,是当时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谈话曾多次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说理透彻、生动,又很质朴,有很强的说服力;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周公那诚挚、深厚的满腔赤诚。周公以《大诰》平息了纷争、统一了思想后,毅然率师东征。3年后,平定了管蔡之乱,重新统一了周朝。

周书·微子之命:周公借用成王的命令诛杀武庚、管叔,放逐了蔡叔,又让微子开管理殷地,以继续殷先祖的事业,并作《微子之命》告诫他,国名为宋。微子本来就仁义贤能,代替武庚后,殷的百姓十分拥戴他。

周书·康诰:是西周时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本文体现了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他以文王建立霸业的过程为例,说明了“明德慎罚”的重要性。

周书·酒诰:作者是周公旦,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

周书·梓材:指优质的木材。因篇中有“若作梓材”之语,故以《梓材》名篇,并以此比喻治国的良策。 此篇是周公教导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

周书·召诰:成王欲迁都洛阳,先派召公去经营。 周公视察洛阳时,召公委托周公上书,告诫成王应当敬德,使天命长久。

周书·洛诰:周朝准备在洛邑(今洛阳)修建都城,召公已经勘查好了宫殿、宗庙、朝市等重要建筑的选址,周公也前往营建洛邑,派遣使者迎接成王前来,把所占卜的吉祥预兆报告给成王,史官为此写下了《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尚书·周书简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