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美97年生人,她说毕业后去了一家奇葩公司,什么活都让她干,让她去发传单做地推,还美其名曰“人要不断突破自己,做地推很锻炼人的”。小美说:“我不需要这种锻炼”。然后便辞职了。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不同的人生。“突破自己,锻炼自己”,听起来没错,然而正是这种思维模式,毁了很多人的职业生涯,浪费了大好年华。
彼得.霍林斯在《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中讲到一种反向思维模型:避免非天才区!
避免非天才区的意思是你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弱项,避免这个领域,坚持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
小美的领导说:“地推很锻炼人的,你要不断突破自己”这话谈的是成长。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鲜事物,的确会让你成长。
然而避免非天才区,谈的是结果。把时间和资源放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避免在非优势领域跟人比赛。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我们要做自己理解的事情。我们何必要在毫无优势——甚至陷于劣势——的领域参加比赛呢?何不在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参加比赛?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才华所在,你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想要在自己最差劲的领域取得成功,你的职业生涯就会惨不忍睹。我基本上可以打保票,要在自己最差劲的领域取得成功,就像时买彩票中头奖,或者在其他方面走大运一样渺茫。”
想要“避免非天才区”其实你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认识自己
在古希腊德尔斐的一座古神庙前,巍然矗立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一句象征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了解自己,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这个世界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看来认识自己自古以来都是最难的事。
认识自己指的是认识你的本来面目,不是你拥有什么,你掌握什么技能,你表现的面目和你应有的面目。
如何认识自己呢?
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自己》中说到“要认识自己就要观察自己”,观察只发生在当下,观察意味着不批判,不谴责,不辩护,观察你的思维、语言、行为、感受、情绪。
杰德.麦克纳在《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本书中说:开悟就是了解真相。而真相不能是别人告诉你的,只能是通过自己观察得来的。 这种真相,也不是脱离社会、家庭和工作得来的,而是深入其中,观察自己和他人得来的。
《非暴力沟通》中也说到第一步是“描述你的观察”。可见观察多么重要。
想要认识自己,就要不带批判地观察。这听起来很简单,然而我们却经常处于不觉察状态。比如你突然发火了,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不舒服的征兆,你可能会毫无察觉就突然爆发,爆发之后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或者你觉察了,但会带着批判指责,比如你可能会说我为什么又发火了,怎么不能冷静呢?
想要做到观察,就必须保持敏锐和完全地活在当下。人们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胡乱飘飞,你可能嘴巴里给孩子读着故事,脑子里却不知道想着什么。你可能一边给孩子辅导作业,一边想着这么简单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所以你不会觉察,毫无意识地受本能驱动。
只有完全地活在当下,并保持敏锐,你才能追随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的全部过程,既不去谴责,也不去辩护,从而在各种关系中认识自己。
这种不带批判地观察同样可以用在认识你的孩子,你的爱人。不带批判地观察会让你们的关系更融洽。会让你自己更解脱更自由。
2.接纳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如果你开始认识自我,但并不试图改变自我,那么你正在经历脱胎换骨。”
你开始认识自我,但是又试图改变自我,其实就是不接纳自己。当你认识自我,并不试图改变自我时,你会更自由。
接纳自己,其实要有一个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一无二。就像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没有好坏,没有优劣。
比如我以前跟人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要找话说的感觉让我不知所措。那是因为从小被大人指责:“怎么见人都不叫人呢,不爱说话怎么行。”。所以我也就觉得这样不好,不接纳自己。然而现在我跟谁在一起也不会不自在了,人再多我也怡然自乐,因为我再也不需要无话找话,不想说话就安静地呆着。
“当你开始认识自我,并不试图改变自我,你会脱胎换骨”这句话同样可用于家庭关系。当你开始认识孩子和爱人,并不试图改变他们,你会变得更自由。心灵自由,情绪可控。
3.了解职业赛道或专业分类
“避免非天才区”除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还需要充分了解专业或职业。如果对外界完全不了解,你又要在哪个区域奋斗呢。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兰德在1959年提出了职业兴趣理论。他将职业归纳为六大类型,某种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
比如实际型的人,喜爱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他们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语言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
适合的工作环境:较多地运用到身体的实际操作,处理与物接触的问题比处理人际问题还重要的工作环境。
代表的职业:工程师、园艺师、外科医生、军官、兽医、运动员等
如果你是实际型,却非要去自己的对角线区域奋斗,那你的职业生涯就会很惨。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想要在自己最差劲的领域取得成功,你的职业生涯就会惨不忍睹。”
所以在职业生涯中,不要相信“离开舒适区,突破自己”的鬼话。要认识到自己的弱项,避免这个领域,坚持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