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是该认真想想怎么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了。


                                                             「 这是熊老师第97篇原创文章 


你家孩子是十一长假最后一天做作业还是放假第一天就把作业做完了?

这真是个让老母亲们咬牙切齿的问题,也是个典型的时间管理问题。

当妈的本来就每天一分钟在掰成两半用,要能根治孩子的拖拉磨蹭,老母亲们至少能每天少陪半小时作业。半小时......实在是太诱人了。

有招吗?

有。

其实,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我不止一次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先别说管理,很有可能孩子连什么是时间都不知道。没有时间观念,当然没法管理时间。

那到底什么是时间?

我妈当年的回答应该跟大部分父母一样:“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但这么说跟没说一样,因为我妈除了在我没有按她的要求做完作业的时候暴捶我一顿,从来没清楚地解释过怎么才算不浪费时间。

要让孩子理解时间这么抽象的概念,我调研和实践的结果是:得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不同,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跟他们沟通时间的问题。

好消息是:孩子的大脑发育一直要到25岁才能完全完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时间观念要根据他们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

换句话说,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没有所谓的敏感期,什么年龄段都来得及。


0-2岁,强调一致和次序

小baby需要安全感,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父母对baby们发出的各种信号要给予前后一致的回应,比如他们发出饿了的哭声就要喂奶,哼哼唧唧的时候要换尿布。那当然,不同的孩子信号可能不一样,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对他们的信号越来越熟悉。小baby在建立安全感的同时,其实,也会慢慢形成自然生物钟。

开始学走路的小baby,虽然不能说出几点了,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次序感,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种感觉,是在每天不断重复的作息中形成的。所以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强调事情的顺序,比如说:你睡完午觉,妈妈就来了。或者是:我们先出去玩,然后才回来吃水果。


3-4岁,规律作息最重要

两岁之后,孩子们对固定的作息会感觉越来越强烈,这让他们有很强的安全感。所以一旦形成固定作息,就不要轻易去做大的调整,尤其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种次序上的调整。

3-4岁的孩子还不能使用表和日历这两个工具,但他们开始对这些工具有意识了。他们可能会不经意地玩爸爸的手表,可惜现在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直接看手机来报时了。不过手机和电子表对于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可作用不大。从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这件事儿来说,家家都应该买个大的圆盘形的表,别整太贵的,宜家那种又大又便宜的就很好用。

3-4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理解和使用一些和时间相关的词汇了,所以这个时间段,妈妈们可以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再刻意地说一些更加准确的和时间有关的词汇,比如说:你像弟弟这么大的时候,也是穿尿布湿的。或者,今年中秋节,我们要不要一起做月饼?当然,挑一些有时间词的绘本多读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钟表山的嘀嘀哒哒》、《时间的种子》都不错。

父母也可以做一本剪贴本,记录孩子发生的特定事件,类似大事记之类的。可以画画,也可以用照片,把一年中和孩子一起做的特殊的事情记录下来,比如哪天去看了话剧,哪天去什么地方玩了,哪天和小朋友一起外出。很特别的一个纪念,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按照时间记录事情的习惯。


5-6岁,学做天气日历和圆形时间分配表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时间来理解时间的概念。父母可以找一个台历或者手账本,做一个天气日历,让孩子观察并且画下来每天的天气,通过记录这个行为小朋友们就可以把日期和特定的日子联系起来。他们可以记住昨天是晴天,今天下雨了,还可以预测明天会是什么天气。这种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方式是最简单最明了地让孩子理解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概念的方式了。记录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对比一下春天和秋天的天气,比如说二月和九月。

5-6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在一天的特定时间有些事情会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们也有更强烈的欲望想搞清楚现在几点了,开始想要理解每天特定的时间段会发生哪些事儿。这个时间段就可以带着孩子用圆表盘来帮助孩子搞清楚一天的具体时间分配了。就像这张图这样:

或者这样:

这种时间分配表会把表和时间分配联系在一起,比其它形式的表格要直观得多。而且在教孩子怎么认圆盘表的时候,会经常说到一天有几个小时,一小时有多少分钟,这样就很容易让孩子能记住和时间相关的各个基本单位。


小学后,学会做时间记录

已经上小学的孩子,除了用圆形时间分配表,还有两个切实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

教会孩子读圆盘表:让TA能够清楚地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分钟和小时,并且对自己经常要做的事情要花多少时间,有基本的概念。比如说:背一篇课文,要花20分钟;看一集海绵宝宝动画片,也要花差不多20分钟。

做时间记录:带着孩子连续记录两周以上的时间分配,注意,是记录,不是计划。也就是说,要记下来每天几点到几点,都做了什么事情。两周以后,再用时间记录表和孩子一起看看这样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哪些可以调整,通常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不会时间管理的成年人,做时间记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得先搞清楚现状,才知道在哪适合作出改变,以及怎么改变更有效。

其实不光是孩子,有多少成年人在职场里也是拖拉成性,不磨蹭到最后一刻不交活儿,甚至根本没有时间观念,不能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所以,从小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相当于给他一个在未来工作的时候也能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如果顺道也把自己拖拉的毛病给治了,那还真得是意外之喜。

怎么样?从买个表做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假结束,是该认真想想怎么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