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3.3 长期充电:工作成就日志-20190724

【21天精时升级课·第3.3讲学习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4日“崔律精时力”之“21天精力升级课”第3.3讲(长期充电篇:工作成就日志)的学习日志。

1.我今天的收获:

精力语录:请大家享受工作时间的乐趣。

1.1 善待工作

1)【时间】工作时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每周有5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有1/3的时间花在工作中,此外还有早晚通勤时间。工作时间占据了一天中的绝大多数可用时间。
2)【精力】生命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工作的意义。工作蕴含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巨大的能量。
3)【工作认知误区】很多人把工作当做获取工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为了老板,工作是为了混日子,这些都是不对的。
对工作的正确看法是:工作是事业;工作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工作可以增长个人技能,实现个人价值,达成个人使命;享受工作的乐趣。

【过去】我过去对工作的看法是工作助我规律作息、经济独立,让我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我来说,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获得工资。此外,我过去并没有认为我的工作是事业。
【反思】我的工作的确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通过教导学生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未来读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在帮助他们建立专业知识的知识体系上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的工作的确可以让我增长个人技能。一方面我在完成基本工作后有充足的的自由时间,可以去学习我想学习的东西,去实践;另一方面我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比如四化,比如经验萃取用到了工作中,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讲解给学生,我做PPT的能力和讲解的能力也有提升,站在讲台上也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
我的工作中行政事务、开会等都比较少,相对独立自主,让我觉得也比较舒适。

1.2 成就日志

写成就日志可以帮我们梳理并找到擅长的、喜欢的、有意义的工作。
具体做法:1)回顾过去的成就事件;2)现在起,及时记录。
然后呢?
1)总结其中的规律。比如自己在什么时候特别投入?在什么时候产生心流?在什么时候充满能量?在什么时候有成就感/意义感?
2)记录时,注重细节。表面上看可能是某个事件带来了成就感,但是仔细分析可能会发现是某些细节带来了心流、成就感、能量等。
3)反复推敲,到底是哪些细节带来了心流/意义等。

【过去】15年阅读《小狗钱钱》后曾经写过一段时间的成功日记。后来融合进了晨间日记。之后在自我探索时,也写过一些成就事件,进行过一些简单地分析。
18年11月做过2018年的成就事件梳理,19年做过3月、4月、5月、6月的成就事件梳理。不过侧重点在于我在不同领域做了什么,缺少总结规律和反复推敲。

2.我今日的实践&亮点:

1)当我听到成就日志时,最先联想到17年下半年生涯规划时写的成就事件,以及何老师帮我梳理的成功模式。不过仔细分析会发现成功模式是我怎么做能够有成就感,而成就事件则是我做了什么事情有了成就感。前者侧重条件、方法,后者侧重结果。
从资源视角看我的成功模式:
1. 找到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有关的链接点:符合我的个性,同时满足自己的自我提升要求。
2. 有自我管理的系统,为了实现事情创造资源,变成可实现。
3. 有支持系统(精神支持、情感支持):人或其他方式,例如我读的书、朋友或导师。
4. 有反馈系统-人或其他方式,形成闭环。
5. 本身能找到做这些事情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共同点:安全舒适的环境,独立性,自我成长
特点:专注、投入(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太需要坚持)、成功
缺点:没有输出

2)查看19年3-6月的成就事件,去总结其中的规律,反复推敲是哪些细节带来了心流。
* 记录时间、事件、收入支出的时候会非常投入。为什么?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持续做。
* 整理、加工信息的时候会非常投入。比如多次对印象笔记的笔记本组-笔记本进行了整理,对内部的笔记添加标签。对电脑文件夹、时间记录类别、记账的收支项目等进行梳理和优化。为什么?喜欢框架、分类,然后基于框架/分类进行整理。
* 在制定下周、下月的月计划,完成上周的周复盘、上月的月复盘时会非常投入,产生心流,同时也会充满能量。
* 参加学习型社群活动时特别投入。比如拆书帮的线下拆书活动,感觉2个小时嗖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 与朋友一对一地面对面交流时会特别投入。比如跟日本朋友线下语言交换,感觉2小时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什么叫做成就事件?做了的事情就是成就吗?显然不是,要投入进去,要带来能量,要有意义感。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日志-3.3 长期充电:工作成就日志-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