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同样活在期待下的我们,是否也会被“杀死”“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看到书封面的那句话,选择读它,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大概也是看到这句话心里产生触动,翻开第一页,然后欲罢不能。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困惑又愤怒,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一定脱不了干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一个承载家庭太多期望的女孩死去,由此为线索展开,牵扯出莉迪亚真正的死因,以及导致莉迪亚死去牵扯到每个人的细枝末节也逐渐清晰明了。

看完本书会觉得代入感很强,平铺开来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而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不管你的家庭是何种形态,你总在其中有自己的角色,也许你是女儿或儿子,又或是一位照顾家庭的母亲,要是你是一位暗恋者,从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无声告白》还牵扯到性别、种族、歧视等情节,但自己看完感触最深的还是“期待”这个话题,以及对“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别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这句话有所理解,语言应该是情感比较准确的表达方式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还是比较难相通的,如果没有说出来,单靠猜想、臆测,可能会有许多麻烦,而有的东西就此错过和痛失。


莉迪亚生活在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华裔,母亲则是地道的美国人,从小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父亲与怀揣医生梦励志打破女性歧视的母亲,两个人的结合仿佛才是悲剧的开始,婚后的生活,父亲依然是那个有心理缺陷的中年男人,而没有完成自己从医梦想的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家庭中“浮躁”的生活着。

在一次母亲离家出走的风波后,平静就此打破,必须再找一个能够把家庭再次连接起来的纽带,那个人就是莉迪亚,她承载了父亲希望她受欢迎的关怀,和母亲远大的从医理想。


(原文内容:浓郁的苦涩粘住了它的舌头,“做别人都在做的事,你一直都这样告诉莉迪亚,交朋友、适应环境。但是,我不希望她和别人一样,”她的眼角精光闪烁,“我希望她出类拔萃。”)

哥哥变成透明人,妹妹像“小狗”一般生活,她成了全家人关注的中心,整个家庭如愿的维持下去

为了满足父亲,莉迪亚营造出自己很受欢迎的假象,固定时间的电话粥其实永远只有滴滴声,和同学看电影,父亲走后,其实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报着母亲希望她学的各种兴趣班,在只有一次满分测验后就不得不用谎言欺骗母亲的莉迪亚其实不堪重负。

(原文内容:但她清楚,她姐姐的内心正在发生着变化,她站在一条远离地面、十分危险的狭窄岩架上,她在极力保持平衡。)

在家里,哥哥内斯是唯一一个懂她的人,是她的心灵支柱,当哥哥也离去,莉迪亚的世界骤然轰塌。

(原文内容:最恐怖的莫过于那个懂你的人在某一时刻突然离开了你,整个生命就像不能承受般坍塌,你遥遥无期的盼望,却换来和陌生人一般的回答,伤心之处莫过于此。)


不知道看这本书的读者,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否和我一样,是一个女儿,是一个独生子,所以自己看的时候就很能带动自己的情绪,莉迪亚每一次回答母亲“是的,”每一次和唯一懂他的哥哥交流的时候,总能让我心情起伏,甚至身体微微发热,每个子女都应该是背负着家庭一些期待的。


想到前不久的一条新闻,某高考考生历经三次高考,从高楼纵身跃下,一条美好的生命就此消逝,实在令人痛心惋惜。

但很多东西,说出来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本书如果看它的英文书名会觉得更加的贴切,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杰克没有对内斯说出那难以启齿的隐忍的暗恋,莉迪亚没有对父母说出她真正想要的一切,詹姆斯没有对玛丽琳说出一直都存在的种族芥蒂,那些我们没有说的,才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不要用其他东西掩盖。

最后莉迪亚的溺水死亡,你仔细看过就会明白,那不是自杀,当她决定说出一切的时候,她选择了有仪式感的开始,战胜让她恐惧的水,但有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尾,不会游泳导致溺水死亡。当真相大白,莉迪亚这个纽带断掉,但他们也好像也不予要了,新的无形的纽带形成,那是宽容和理解,以及继续生活的勇气。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个故事,悲剧才能更加吸引人,不过,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故事里,不会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周遭满是风雨和疼痛吧,所以,当我们陷入两难境地,说出来会是比较好的办法。


不是一本悬疑小说,但整个故事从文章的节奏从第一句话就会有越来越急促感觉,用词精确而克制,表达的情感十分的婉约和细腻。故事虽然回忆与现实穿插,但依然读起来十分的流畅,读到最后,会有一种暴风骤雨过后阳光洒满大地的和煦感,非常不错,推荐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告白》:同样活在期待下的我们,是否也会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