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就在课本中读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而当我看到《人类简史》中的一个小标题——不知为不知时,我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个标题。
在书中,作者提到: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的第一个不同就在于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现代科学的基础就是拉丁文前缀“ignoramus-”,即“我们不知道”。从这可以看出,我们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于是,没有什么概念、想法或理论时神圣不可挑战的。
的确,从地心说到哥伦布提出日心说,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体现着人类思维的巨大改变。
而这,少不了“不知为不知”的功劳,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使得其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人类才有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迅速发展的高科技。
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有可能变得富有知识。就好像只有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们才有可能将其改正。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就拿我来说吧,我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了不起了,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知。那时候小,再加上爱看一些课外书,在同龄人的眼里我仿佛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问什么我都知道。
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我的这个幻想瞬间就打破了。来自不同地方,比我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不再是那个无所不知的人了。
当时的我很不服气,我不想承认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无知的人,我是多么得厉害啊,我才不无知呢。可是事实给了我很大的教训,我的自以为是并没有拯救我的成绩,反而一落千丈。
到那时我才明白,承认自己的无知是很有必要的,我就是只井底之蛙,以为我看的天空就是整片蓝天。其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人可以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后来我学会了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虚心向别人请教,我的成绩才有所回升。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承认自己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放弃了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位老教授已经教课很多年了,他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讲课功底无人可比,所以他一直沿袭自己的风格,从不学习新的知识。慢慢地,听他课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都没有人。
直到这个时候,这位教授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此认真学习前沿知识,最后深受学生喜爱。试想想,倘若他没有反省到自己的无知,仍旧坚持他的想法,最终怎么样呢?我想结果不言而喻吧。
因此,我觉得无知并不可怕,正因为我们无知,我们才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当我们承认自己无知的时候,恰恰是最有智慧的时候。
就像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