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经典时评】人民日报“砥砺当代知识分子精气神”系列评论(下)

            士不可以不弘毅

        ——砥砺当代知识分子精气神③

                    人民日报  张凡

每每看到科研尖兵、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典型人物的事迹,心头总有一番特别的感动。那种担当道义、践行所学、锐意进取的精气神,传递着激励人心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可说是时代风貌的生动注脚。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总能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气。从先秦诸子到“班马”“李杜”,从严复、林纾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李保国……他们或皓首穷经、寄身翰墨,或潜心钻研、探求真理,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博学笃行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为更多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迈步新时代,知识分子承载着新期待,唯有怀抱“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激发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自身优势,才能不断提振精气神、成就新作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今天,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只会比以往难度更大。如果缺乏坚韧的意志、勇毅的精神,没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就难以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天地。“种子专家”钟扬扎根青藏高原16年,“吃最苦的苦”,为未来留下了4000万颗种子;“高铁二等座院士”刘先林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背后是他年近八旬依然“永不停歇”的工作身影。求知求学、科研攻关,没有捷径可走。知识分子不必做苦行僧,但不能不下苦功夫。

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还当砥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术精神,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回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时说,当时没有计算机,只能用算盘进行海量复杂的运算,“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如果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求是的科学精神,小小算珠如何能撬动大国重器的梦想?今天,物质日渐丰盈,设施日臻完善,一些人却丢掉了优良学风和务实态度,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捏造数据、粗制滥造,只求著作等“身”,不求著作等“心”。如此这般,何谈以深厚的学识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引领风气?唯有端正学风,真做学问、做真学问,方能造福国家、成就自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动能力,检验着一个人的实践品格。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我们还有一些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还有不少领域尚在“跟跑”阶段,亟待知识分子为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创新支撑。面向现实问题、砥砺实践精神,将知行合一落在实处,知识分子才能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赓续“弘道”之追求、“弘毅”之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当代知识分子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成就无悔人生、唱响奋进之歌。


            俯首甘为孺子牛

        ——砥砺当代知识分子精气神④

                人民日报  李洪兴

这是一组令人肃然起敬的“时间记忆”:邓稼先为了国家核弹事业,离妻别子,隐姓埋名20多年;黄旭华为了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攻坚克难,“人间蒸发”30年;南仁东为了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埋首攻关,专注于此20余载……他们,为什么能“主宰”时间,最终被时间所铭记?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哲人有言,“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无私、利他的奉献精神,能够升华生命的价值。我们的民族历来崇尚奉献,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淡泊名利、勤于付出、勇于献身的感人故事,熔铸成伟大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渴望成就新的光荣,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民族复兴的梦想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时代期盼着,广大知识分子勇立潮头、矢志奉献,以甘当“孺子牛”的勇毅接续奋斗,书写改革创新的新画卷。

甘为“孺子牛”,心中装满忠诚与信念。一个人志存高远,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双脚就能充满前进的力量。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科技工作者们,几代人薪火相传,在60多年时间里,48次踏入新疆腹地、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先后有46名同志献出生命,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将有限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人民,将无限的情感真诚奉献给国家,我们的事业,正是靠千千万万人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奉献点亮人生的征途,可谓知识分子的应有担当。

甘为“孺子牛”,甘愿淡泊于功名利禄。奉献意味着舍弃,明辨公与私、看清舍与得,方能抵达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观察那些默默奉献者,有的人放弃了海外优越待遇,不远万里回国扎根科研一线;有的人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去艰苦的边疆支援建设、绽放青春;有的人告别了美好的爱情,去戈壁荒漠守护文化瑰宝……他们不求物质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用真诚与无私标注了生命的高度。奉献的情怀最动人,奉献的价值最可贵。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毅诠释奉献精神,知识分子所收获的,是不朽的业绩和无悔的人生。

甘为“孺子牛”,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奋斗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旅,离开奋斗,一切美好愿景都只是空中楼阁。我们今天享有的基础设施、累积的物质财富、拥有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奋斗者用劳动和汗水创造的。奋斗是奋斗者的通行证,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焕发奋斗的激情,以接续奋斗诠释爱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将奋斗进行到底,正是新时代知识分子所应坚定的价值追求。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广大知识分子用为国为民的埋头奉献,真实写照了这样的风骨和精神,也还将在建功立业的奋斗实践中彰显新时代的精气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素材·经典时评】人民日报“砥砺当代知识分子精气神”系列评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