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作者:[美]安杰拉•达克沃思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内容简介 :

改变我们命运的,是我们一定要改变的决心。坚韧不拔,方得始终。——杨澜,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主席

我们总在问,到底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却一直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坚毅。在不确定、高变化的时代,选择会变,努力不一定有效,但如果有坚毅的性格,就总有机会成功。安杰拉•达克沃思的《坚毅》,清晰地展示了如何让自己和孩子变得坚毅。——古典,《知识跃迁》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担任耶鲁大学面试官十余年,我面试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我的切身体会是,拥有坚毅的品格、自我认知的能力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李恩祐, 耶鲁北京中心创始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Lean In China励媖中国联合发起人

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坚毅。但是,成长的前提是你要有“成长心态”,即相信你自己真的可以改变,从这点上来说,很多人不是输在努力,而是输在不相信努力。——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积极心理学推广者

心理学家花了几十年研究成功的秘密,但安杰拉•达克沃思即是唯一发现这个秘密的人。在这本充满智慧和活力的书中,她不仅告诉我们成功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而且告诉我们如何成功。——丹尼尔•吉尔伯特,知名心理学家,著有《撞上幸福》

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在于我们对自己的目标付出了多少心力。——阿里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副总裁

这本书可读性极强,非常有说服力。它具有改变教育界、管理界以及读者的潜力,堪称是一个国宝。——拉里•萨默斯,美国前财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



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与情商。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通过研究发现,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达克沃思教授从2007年开始对“坚毅”(GRIT)进行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已发布在美国各大学术杂志上。她认为,坚毅比天赋更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表现。在遇到挫折、失败时,仍能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才是决定长期成功的因素。

本书基于大量研究案例,同时也引用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及她采访过的诸多坚毅典范,包括商业精英、艺术家、教育家、运动员及军事家等。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而且应该从孩子的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坚毅品质的培养,比如多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并且一定要让他们在某项课外活动中坚持一年以上的时间。

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关于成功的另一面,那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简介:

【美】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

曾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员获得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她于201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

2013年,达克沃思进行了名为“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的TED演讲,并获得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截止目前,其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

此外,她也是非营利性组织“性格实验室”(the Character Lab)的联合创始人,此机构旨在发展、宣传并支持提高学生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干预项目。


精彩书评:

壹:

书讲的道理很简单:毅力很重要。一个人的成功基本取决于三个方面:talent+effort+luck。作者的贡献是将毅力量化了,并发现毅力的作用要远大于talent的作用。

作者认为毅力的形成有很多方式:一是要有兴趣,或者将事情作为事业来做;二是通过某些活动来培养,例如学乐器或者参加体育运动;三是采用恰当的方法来让自己行动起来,例如deliberate practice和采用If-then的执行意图;四是要形成growth mindset,即要有why not have a try,即使受挫也要从中学习并重新开始的态度;五是沉浸在一个鼓励坚持和努力的文化里。

挺好的故事,就好像Kobe与凌晨四点LA的夜空的故事一样,基本结论是坚持和激情很重要。但比较认同看到过的一个评论:故事很好,但缺乏神经科学的直接证据。到最后有种人定胜天的感觉,也有种唯心主义的意味。


贰: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人。

小学 6 年没补习,没奥数、还看动画、偷东西、打群架,从未对学习感兴趣,到六年级忽头脑开窍奋起直追,升中考试成绩竟然还可以;初中 3 年,物理化学数学看教科书就会,继续打牌、看漫画、打游戏,期末成绩还不错;高中 3 年从来没有五点起床,别人的黑暗三年,自己的得过且过,还考了个全班第四。大学 4 年几乎没认真上课,往往临考两周才复习,居然侥幸过关。

传统教育 16 年的经历,总觉自己没怎么努力,却可轻易获得身边同学怎么勤奋也获取不到的结果,这让我自觉还有点聪明。

大学毕业进入国企,宽松懒散,虽然没有了考试这种检测聪明的机制,但总觉自己仍可以凭此应对未来,于是继续混日子、打游戏、喝酒抱怨,直到 4 年后,境遇没有丝毫变化,反而越来越不如人意,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不离开这个环境,我会后悔一生。

此时,我才发现,这世界并不总是自动给你正确的反馈——自觉聪明并非事实,而只是错觉,一旦你依赖聪明,聪明便会远离。

幸好,我最后的一点聪明让我发现:我已不是聪明人。

离职国企后,我开始练习写作,没有什么技巧与方法怎么办?笨方法——每天写 1000 字,写满一年后,幸运进入开智工作,与真正的聪明人一起工作学习——早上晨会分享体会、中午吃饭谈学习、晚上加班十点成常态、周五分享读书会、周六日读书写作,才发现在外人看来的所谓「聪明」也只不过是「勤奋、专注、持久」的笨方法。

继而我又发现,其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聪明人,都用笨方法,例如达尔文。

达尔文在自传这样写:「我并不像某些聪明的人那样,有非常快的领悟力……我对冗长且纯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自认为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数学家或哲学家,而且他的记忆力也欠佳:「我对某个日期或者某行诗词的记忆从来不会超过几天时间。」

但他说:「我认为我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在于,我能注意到一些容易被他人忽略的细节,在观察方面很细致。我的勤劳程度就如我对事情的观察,以及对事实的收集能力一样强。更重要的是,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一直都很坚定而强烈。」

践行笨方法

后来,我开始总结并践行笨方法。首先是工作,小白不懂技术就慢慢看技术文档,不熟练 Mac 就看攻略心得到深夜,不懂产品技能就模仿练习;其次是写作,自知技不如人班门弄斧仍继续写,接收到大量的负面评价后仍继续写,发现没有灵感没有素材仍继续写;最后是阅读,英文差继续找知识源头,自知论文枯燥仍继续读,专业书籍大部头难读仍继续啃。

在我接受我不再聪明的三年后,我发现别人无法长时间持续做的事情,自己可以做完了。譬如写作,工作再忙,自己仍可以每周写一篇文章;譬如读书,列出书单自己总有时间一本本消灭;譬如跑步,从跑一公里就气喘休息到每天可以跑十公里——我用笨方法做到了以往的我无法想象的事情。

如今往往有人问我如何做到某某事,我想说笨方法,又觉自己所用的笨方法是一套方法论的总和,至少包含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刻意练习、心流、深度工作、内在驱动等理论,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无法让人快速找到行动的起点。若说「勤奋、专注、持久」又觉啰嗦重复。

直到看完《GRIT》,我才发现:最适合形容笨方法的第一个词,且适合新手践行笨方法的第一个行动,它就是是:坚毅。

坚毅一直被视为可贵的品质,需要长时间深刻后天指导磨练才能习得,但我的亲身经历证明,坚毅并没有多么神圣,它只是是持续做好一件事的执着品格,每个人可习得。

历史上,坚毅是高成就者的共有特性。他们在现实没有找到与雄心相匹配的标准;他们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可走,要花上比想象中多的时间;他们永远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停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困难;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追求兴趣和自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即使痛苦也依然的坚韧勤奋,绝不放弃;他们的思维聚焦,尽其所能,总是热忱地观察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内心生活;他们在哪里都能感知到榜样和激励,并积极组合手段达成目标。

他们因对事物正确的认知与行动而变得卓尔不群,简而言之,他们具备坚毅的品格。

如何才能锻炼出坚毅的品格呢?《GRIT》总结出坚毅者与众不同的 4 种特质:兴趣、练习、目的和希望,你可以据此培养属于自己在坚毅品格。

首先是兴趣(interest)

很多人以为坚毅需要激情来驱动,他们将激情隐喻为焰火,点燃自己,但这个隐喻并不恰当,因为焰火总会燃尽消失,成为虚幻的记忆。

激情是一种成功假设——要获得成功,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激情,激情会来得忽然而迅猛,此时再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工作,接着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找到工作的乐趣和动力,快乐地获得成功。

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很多事情中的兴奋和欣喜都是在你坚持了一段时间、深入地投入之后才产生的。很多事虽然看起来很枯燥与肤浅,但当你长期坚持之后,你才会发现其中的意义。

激情往往是技能精通者在深度工作中的心流,它是一种体验,而并不是源头或动力。寻找激情的人就像是寻找永不存在的捷径,会在无尽的寻找中耗尽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追求激情不会让你持续与平衡的成功,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撞一无所获。

相比激情的火焰,坚毅更需要兴趣的指南针,用时间构建、修补、调整,用它引导着你走上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最终抵达理想之地。

在坚毅中践行兴趣,在实践中调整兴趣。兴趣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引发的,其发现可能是凌乱的、偶然的、低效的,你无法确定预测什么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也无法简单地逼迫自己喜欢上某个东西。正如杰夫·贝索斯所观察到的:「人们犯的一个巨大的错误是,他们试图迫使自己产生一个兴趣。」不经实践,你永远无法搞清楚哪些兴趣值得你倾注时间与精力。

我的践行经验刚好可以作为贝索斯的证据。2014 年,我并不知道我的兴趣最终会导向写作,写作只是我探索未来,辅助思考的方向。到 2015 年,我开始践行卡片写作,持续阅读认知科学书籍,直到 2017 年,我的兴趣集中到产品、设计,阅读量大大上升,兴趣升级为将认知科学、 刻意练习的科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创作,便开始着手打造「笨方法学习」产品。2018 年,我的时间与精力将倾注完善「笨方法学习」产品。

坚毅的兴趣,是指你以一种持久的、忠诚的、稳定的方式去关注的某个顶级目标的内在驱动。因为兴趣,你会持续地问问题,让问题的答案引导你思考更多的问题而继续挖掘。你因为兴趣去寻找可以与你分享的人,寻找可指导你的老师。不管岁月蹉跎,作为学习者的你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广博。经过几年,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会增长,同时增长的还有你的自信心以及好奇心。你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改变方向,你每一天,你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能够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哪怕一小步,而不是向另一个目标迈一大步。

别人可能说你偏执,但你却乐在其中,觉得你人生因此而富有意义。

其次是练习(practice)

坚毅就是今天试图比昨天做得更好,在你确定某个兴趣后,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尽可能满足刻意练习的四个基本要求。

首先,将整体目标的切割成多个小目标。不要只专注长处,而要努力改善某个具体的短处,刻意寻求尚未达成的挑战。

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和努力。每个领域的卓越者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你需要明白,每一个看似轻松的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不被外人所知的、具有挑战性的、需要不懈努力的、不断出现失误的练习过程。

接着,你需要就会如饥似渴地寻求外界的反馈。最重要的是负面反馈,这样,你便可以快速修正。注意:寻求反馈主动性与反馈的及时性一样重要。

最后,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改进练习,直到掌握了相关技能,直到失误消失,技能越加娴熟和完美,直到意识中的无能变成无意识中的直觉。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用刻意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的。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他会收集杂志《观察家》中最好的文章,然后反复阅读、记笔记,并将原件收藏在抽屉里。接下来,富兰克林会重新把文章写一遍。「我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到我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例如,为了提高逻辑论证能力,富兰克林会打乱文章的笔记,然后试图把它们按照合理的秩序整合起来:「这是为了让我掌握理顺思路的方法。」同样地,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富兰克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将散文改写成诗歌,把诗歌改写成散文。

作家亚历克斯给写作新手的建议是:「要完成一件事情,你就必须坚持到底。我年轻的时候,曾遇到写作新手,他们对我说,我也是一个作家,但我从来没有完成过任何作品。我的评价是,要是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是作家,他们只是能够在纸上写东西的人。如果你想写作,那就去写吧,写完它。」

如果你刚好对写作感兴趣,我也写过一篇《如何正确地练习写作》,里面提到另一种刻意练习写作的方法。如今我的方法是一边持续更新笨方法学写作,一边大量阅读写作文论,以此提升写作的视野与科学。

第三是目的(purpose)

坚毅的另一个定义是长时间持续追求同一个顶级目标。

什么是顶级目标?

如果你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直到你的回答是「就是因为它本身」时,你就进入了一个目标层次的顶端。顶级目标不是任何终极追求的手段,相反,它本身就是一个终极追求,就像一枚指南针,给下层的所有目标提供了方向和意义。

顶级目标要与世界相连,理想的顶级目标会让意识到,你做的是一件必须你要做的事,还是一件可带来长远利益的事,是一件可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事,这会让你所做的一切事情(无论多么细小或烦琐)都变得充满意义。

同时,你需要将顶级目标分割成多个中级目标和低级目标,以此给出行动指导。例如名人堂棒球投手塞沃的追求始终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比赛中投出我所能投出的最好的球」。以下便是他对这种愿景如何给他的低级目标提供了意义和框架的解读:

「投球……它决定了我吃什么、何时上床睡觉、醒来时做什么。它决定了当我不投球时,怎么继续我的生活。如果这意味着我去佛罗里达时不能晒太阳,因为我可能会被晒伤,而这会让我好几天不能投球,那么我就不会在太阳底下光着上身……如果这意味着我必须提醒自己只能用我的左手来扶摸宠物狗,或用左手往篝火里扔木柴,那么我就会这样做。如果这意味着为了让我的体重下降,我要在冬天吃奶酪而不是巧克力饼干,那么我就会吃奶酪。」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设定好正确的低级目标,一旦发现中低级目标不可行,就要及时放弃和替换。对同一顶级目标的追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手段。当一个低级目标比另外一个更有效率、更有趣,或者比你原先的计划更合理时,你不妨做出改变。各个目标层次越统一、一致协调,目标的实现就越好。

但是,目标的层次越高,它就越应该被坚守。谨记一定不要放弃顶级目标,你的顶级目标就是你的人生观,它会不断将你引向同一个方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如果你还没有确定你的顶级目标,不妨思考以下 3 个问题:

反思你的工作状态,如何能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你可以思考怎样采取微小但有意义的方式,改变当前的工作态度,让它与你的核心价值观更为紧密地联结。

从有目的感的榜样身上寻找激励,「想象一下 15 年之后的自己,你认为那时候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你能否想到某个人,他的人生激励着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是谁?为什么?」

2018 年,我写这么一条知乎想法:「2018 年,愿大家立志求知,少走弯路,少走捷径,多用笨方法。持续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用日日不断之功学习写作,创造出新作品。」未来,我的顶级目标是将认知科学更好运用在创作,用笨方法系列产品是让更多人走上科学创作的道理。

最后是希望(hope)

希望是一种从逆境中奋起的毅力。希望贯穿于兴趣、练习和目的之中,希望让你一以贯之,即便你遇到困难,即使有所怀疑,也要持续行动。生活遇到挫折则听之任之,就失去了坚毅的力量;但如果你勇敢地爬起来,你就拥有了坚毅的品格。

获得坚毅有难易。难的是只靠你自己,易的是与坚毅的人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坚毅的人,请加入有坚毅文化的社群。如果你是一位社群组织者,想让组织成员具备坚毅的品格,那么请创造坚毅的文化。

从长期来看,文化有助于塑造自我。在适当的环境下,社群的准则和价值观会成为社群成员个人的准则和价值观,社群行事的方式和原因最终会变成个人行事的方式和原因。

如何创造坚毅的文化?推荐使用「难事准则」。

首先,确定社群中每个人都要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所谓有难度的事情,就是需要每天的刻意练习,将可以刻意练习与你的顶级目标联系起来。

其次,你可以退出,但你不能放弃。在你承诺的时间段内,你必须完成自己开始做的那件事。换句话说,你不能在别人批评你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在你输掉比赛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因为要在参加聚会而放弃次日的晨跑,也不能某一天情绪低落就放弃。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强者是否失误,实干家是否能做得更好,这不是由批评家说了算的。荣誉属于真正站在舞台上的人。他们的脸上满是灰尘、汗水和鲜血,他们勇敢地奋斗,他们犯错,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因为没有努力是未经过错误和失败的;真正的实干家知道何为伟大的激情、伟大的贡献,会为值得的事情奉献,他们知悉最终伟大的胜利,也明白最差的结果。但至少他们是在勇敢中失败的,所以他们永远不与冷漠胆小的灵魂为伍,因为懦夫既不知何为胜利,也不知何为失败。」

最后,由你自己选择对你来说有难度的事。没有人会为你选择,做一件你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构建会影响到人格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会对我们的坚毅品格造成影响。通常,你所做的关键性决定——譬如跑步和爬山,更能显现出我们的自我。你的激情和毅力往往并非来自关于付出与回报的计算分析;相反,你的力量源自你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社群才算是有坚毅文化的社群?个人首推开智社群,当然,也可以加入笨方法社群。

小结

坚毅是一步接一步地走下去;坚毅是牢牢地抓住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目标不放;坚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之中;坚毅是使用笨方法、结硬寨、打呆仗;坚毅是摔倒了 7 次,第 8 次再站起来。

不管如何,你始终要走出第一步。



叁:

听惯了“勤能补拙”,“成大事者,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这样的大道理,阅读这本有点像自助(self-help)味道的畅销书,也许并无多少重大价值,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这本书是从freakonomics电台上听到的,有些好奇,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学者对成功会有怎样的见解,她讲的勇毅(grit) 到底怎样。开篇部分,她讲了她父亲,一位在杜邦敬业工作的华裔科学家如何贬损儿时的她,说她不是天才,难以成功。但倔强的作者说,她可能不是最聪明者,但却要成为家里最勇毅者。她也会找到她爱做的事,会像她父亲一样地投入,不只是一份工作(job), 她要找的是一份天职(calling), 这份天职中,她会有持续的热情,每天挑战自己,不断跌倒和爬起。

    作者最后找到了她的天职,即对成功相关的心理学进行探究。她个人的成功清晰地诠释了勇毅的作用。作为心理科学家,她探寻了大量的案例,开展了多项实验。受调查对象中,成功并非来源于天才,更多源于勇毅。

    那什么是勇毅呢? Grit 这个词,原义是沙砾,但也有其比喻义。维氏辞典解释为:面对挫折与危险上,精神或思想上的坚定。但作者赋予了这个词更多外延,作者认为,勇毅意味着对一件你所倾心的事努力,并且一直持续忠实于此。也就是说,能长期精一于所做之事。勇毅,不只是一见倾心,更是长相厮守。因此,那些聪明、热情果敢的创业者未必是勇毅者,因为创业者往往跟着资本走,不会对一件事业持续努力。

  勇毅为什么重要? 因为现今时代,我们对个人禀赋往往强调太多,而往往忽略了勇毅的品质。勇毅意味着付出长期持续的努力,努力比起禀赋要重要得多。作者给出了取得成功的简单公式: 禀赋*努力=技能, 技能*努力=成功。因此,努力,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双重作用。禀赋,只是通过努力才能转化为技能,而技能更需要经过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产出。如尼采所说,是我们的虚荣,我们的自爱,催生了对天才的崇拜。如果我们认为天才是魔术般的造化,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与卓越的人做比较,没必要去奋斗。

    如何测量勇毅。作者作为心理学家,给出了相应的量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强调了目标的作用性。目标有高层次的目标,中层的目标,以及低层次的目标之分。高层次的目标,往往是不变的长期追求,是人生追求的最高鹄的。中层的目标支持最高的目标,短期支持中层目标。短期目标灵活,可调整,但往往也容易让人分心,忘了自己的中层与高层目标。(这真有点像我以前工作用的逻辑框架)

  勇毅不是天生固定的。我们采用发展的思维模式,也能培养出勇毅的资质来。勇毅有4个心理特征。1 兴趣, 2 练习, 3 ,目的, 4 希望。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个体出发,由内向外培养出勇毅来。首先是兴趣,是一个3d (discover, develop, 和 deepen)的过程。在追随我们的激情前,我们需要先培养激情。对于兴趣,我们不是通过天启或如电影里的场景一样,顿然就找到兴趣。许多勇毅的模范都是通过经年的寻找,才发掘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发现兴趣后,继而发展兴趣,更进一步深化兴趣。兴趣不是通过内观发展和培养,需要通过个体与外界互动而激发,需要不断地实验与试错。同时,我们也需要从周边的朋友或支持者得到及时的反馈。

  其次,对于练习,需要的是刻意练习。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a. 刻意练习要求:清晰定义的目标,完全的专注与努力,及时与有效的反馈,以及通过反思(reflection)和提炼(refinement)之后的重复用功。b. 要让刻意练习能有最大成效,最好让这种刻意练习称为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以舒适的方式来进行刻意练习。c. 改善体验刻意练习的方式。要拥抱上挑战,不做情感判断。如婴儿学步一般,跌倒又爬起,未不因为未达到目标而受到折磨,没有尴尬、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干扰。

  再次,要培养勇毅,需要有目的。兴趣是激情源泉之一,而为了他人的福利而奉献的目的,同样也有助于锻造激情。当然,人们会在pleasure 与purpose 之间有所侧重与取舍。作者调查的勇毅模范者,并非僧侣,他们也与普通人一样,追求个人享受,但很明显的是,这些模范者却表现出相比普通人更多的利他情怀。需指出,利他的目的,也并非是勇毅的必要条件,希特勒就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需要有希望。“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壮”,这句话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通过老鼠的实验说明,在逆境下,只有在你能控制你的努力时,你才能使你更强壮。需要用发展的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来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心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来培养勇毅。外界环境包括家庭教育,课外活动,以及组织文化。对于育儿来说,这方面有参考价值,做父母的需要以身作则,来激发对孩子的勇毅。课外活动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价值(想想应试教育过来的我们这一代,忽视课外活动的教训太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自己的家庭成员提出了难事规则( hard thing rule)。a.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一件难事,这件难事需要日常的刻意练习。比如说跑步,瑜伽,练习小提琴,芭蕾等。b. 对于这些难事,成员可以放弃,但至少要坚持一定时期以后。c. 对这些难事,成员需要自己做选择,不能由其他家庭成员强加。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勇毅是否就与个人幸福相关,尽管大多数受调查者显示出了二者的正相关性。但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会因个人的勇毅而付出代价? 另外,亚里士多德推崇的“中道”的幸福,那么对于勇毅者而言,是否就意味着过多的勇毅,也会有不好的结果呢?



肆:

听惯了“勤能补拙”,“成大事者,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这样的大道理,阅读这本有点像自助(self-help)味道的畅销书,也许并无多少重大价值,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这本书是从freakonomics电台上听到的,有些好奇,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学者对成功会有怎样的见解,她讲的勇毅(grit) 到底怎样。开篇部分,她讲了她父亲,一位在杜邦敬业工作的华裔科学家如何贬损儿时的她,说她不是天才,难以成功。但倔强的作者说,她可能不是最聪明者,但却要成为家里最勇毅者。她也会找到她爱做的事,会像她父亲一样地投入,不只是一份工作(job), 她要找的是一份天职(calling), 这份天职中,她会有持续的热情,每天挑战自己,不断跌倒和爬起。

    作者最后找到了她的天职,即对成功相关的心理学进行探究。她个人的成功清晰地诠释了勇毅的作用。作为心理科学家,她探寻了大量的案例,开展了多项实验。受调查对象中,成功并非来源于天才,更多源于勇毅。

    那什么是勇毅呢? Grit 这个词,原义是沙砾,但也有其比喻义。维氏辞典解释为:面对挫折与危险上,精神或思想上的坚定。但作者赋予了这个词更多外延,作者认为,勇毅意味着对一件你所倾心的事努力,并且一直持续忠实于此。也就是说,能长期精一于所做之事。勇毅,不只是一见倾心,更是长相厮守。因此,那些聪明、热情果敢的创业者未必是勇毅者,因为创业者往往跟着资本走,不会对一件事业持续努力。

  勇毅为什么重要? 因为现今时代,我们对个人禀赋往往强调太多,而往往忽略了勇毅的品质。勇毅意味着付出长期持续的努力,努力比起禀赋要重要得多。作者给出了取得成功的简单公式: 禀赋*努力=技能, 技能*努力=成功。因此,努力,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双重作用。禀赋,只是通过努力才能转化为技能,而技能更需要经过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产出。如尼采所说,是我们的虚荣,我们的自爱,催生了对天才的崇拜。如果我们认为天才是魔术般的造化,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与卓越的人做比较,没必要去奋斗。

    如何测量勇毅。作者作为心理学家,给出了相应的量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强调了目标的作用性。目标有高层次的目标,中层的目标,以及低层次的目标之分。高层次的目标,往往是不变的长期追求,是人生追求的最高鹄的。中层的目标支持最高的目标,短期支持中层目标。短期目标灵活,可调整,但往往也容易让人分心,忘了自己的中层与高层目标。(这真有点像我以前工作用的逻辑框架)

  勇毅不是天生固定的。我们采用发展的思维模式,也能培养出勇毅的资质来。勇毅有4个心理特征。1 兴趣, 2 练习, 3 ,目的, 4 希望。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个体出发,由内向外培养出勇毅来。首先是兴趣,是一个3d (discover, develop, 和 deepen)的过程。在追随我们的激情前,我们需要先培养激情。对于兴趣,我们不是通过天启或如电影里的场景一样,顿然就找到兴趣。许多勇毅的模范都是通过经年的寻找,才发掘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发现兴趣后,继而发展兴趣,更进一步深化兴趣。兴趣不是通过内观发展和培养,需要通过个体与外界互动而激发,需要不断地实验与试错。同时,我们也需要从周边的朋友或支持者得到及时的反馈。

  其次,对于练习,需要的是刻意练习。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a. 刻意练习要求:清晰定义的目标,完全的专注与努力,及时与有效的反馈,以及通过反思(reflection)和提炼(refinement)之后的重复用功。b. 要让刻意练习能有最大成效,最好让这种刻意练习称为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以舒适的方式来进行刻意练习。c. 改善体验刻意练习的方式。要拥抱上挑战,不做情感判断。如婴儿学步一般,跌倒又爬起,未不因为未达到目标而受到折磨,没有尴尬、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干扰。

  再次,要培养勇毅,需要有目的。兴趣是激情源泉之一,而为了他人的福利而奉献的目的,同样也有助于锻造激情。当然,人们会在pleasure 与purpose 之间有所侧重与取舍。作者调查的勇毅模范者,并非僧侣,他们也与普通人一样,追求个人享受,但很明显的是,这些模范者却表现出相比普通人更多的利他情怀。需指出,利他的目的,也并非是勇毅的必要条件,希特勒就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需要有希望。“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壮”,这句话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通过老鼠的实验说明,在逆境下,只有在你能控制你的努力时,你才能使你更强壮。需要用发展的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来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心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来培养勇毅。外界环境包括家庭教育,课外活动,以及组织文化。对于育儿来说,这方面有参考价值,做父母的需要以身作则,来激发对孩子的勇毅。课外活动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价值(想想应试教育过来的我们这一代,忽视课外活动的教训太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自己的家庭成员提出了难事规则( hard thing rule)。a.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一件难事,这件难事需要日常的刻意练习。比如说跑步,瑜伽,练习小提琴,芭蕾等。b. 对于这些难事,成员可以放弃,但至少要坚持一定时期以后。c. 对这些难事,成员需要自己做选择,不能由其他家庭成员强加。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勇毅是否就与个人幸福相关,尽管大多数受调查者显示出了二者的正相关性。但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会因个人的勇毅而付出代价? 另外,亚里士多德推崇的“中道”的幸福,那么对于勇毅者而言,是否就意味着过多的勇毅,也会有不好的结果呢?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毅》作者:[美]安杰拉•达克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