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为何付出越多的人,越被人嫌弃呢?这三个真相,令人心寒

01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个较为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人付出越多,就越不被家人所谅解。

一位勤劳贤德的妻子,她为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而忍着痛苦去生孩子。等生完孩子之后,还得去全心全意打理家庭,活成了保姆一般的模样。

她原以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就会得到丈夫和公公婆婆的体谅。可到了最后,现实告诉她的是,你的付出,别人永远都没有看在眼里。

慢慢地,她自己就认为,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多,干得不够勤奋呢?于是乎她也就透支自己的精力去做事儿。

到最后,她容颜老去,身体也变得不怎么好,可家人还是埋怨她,说她这里不好,那里做得不符合规矩,反正就是到处挑刺。

在那个时候,她才彻底明白,原来不是自己不好,也不是自己的努力不够,而是人性心理,确实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定理,那就是人一旦在这方面做得多了之后,那么别人就会把这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完全推给你,从而不管你的死活。

这,便是残酷生活中的现实。我们要知道,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别人体谅,这是生活的常态。

02

对于这种矛盾的事儿,我们要明白其中的真相。

第一个真相,那就是人之付出,不能够一厢情愿,而是要专司其职,不能够做多,也不能够做少。

就像是一位妻子,她生儿育女,还得打理家庭,这就已经足够了。可要是人做得更多,甚至要主内亦主外,这就不正常了。

试想,你也就是一个人,并非三头六臂,又怎么能够做到那么多的事儿呢?

所以,只做跟自己有责任的事儿,而不要去做那些跟自己无关的事儿。一旦人越界了,或者做得多了,这就超过了度,就有害了。

饭吃多了会撑着,水喝多了会涨着,眼睛睁久了也会累。那么,为人处世就该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的对象,不仅是外人,还包括家人。

你是一个男人,既然主外了,就该把主内的任务交给女人。要是你事事都争着干,把别人的任务都抢了,那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别认为家人都是和蔼的,都是通情达理的。有些时候,和你矛盾最多的,恰恰不是外人,而是家人。

所以说,人之付出,能够全心全意,但却不能够做多,也不能越界。一旦越界,你肯定会会自讨苦吃。

03

第二个真相,那就是人要懂得“灵活”做人,不能给人留下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

陈先生是一位孝子,也是家中的老大。可是,他一个人却要担负起父母的养老责任。

曾有很多人劝他,该把这些责任分一些给兄弟姐妹,可他没听。他认为,自己是大哥,就得做好榜样,让兄弟姐妹知道自己的付出。

当兄弟姐妹知道大哥的行为之后,其实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的眼中,大哥做那么多,就是为了谋求父母的资产而已。

所以,他们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大哥的身上,而且经常在父母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还挑拨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到后来,陈先生越干越感觉到压力巨大,便想推掉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可是,兄弟姐妹和父母却认为他不负责,没有责任心。

他很疑惑,怎么家人会这么对待自己呢?

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给别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刻板印象,就是他是一个极其负责,凡事都包揽在自己身上的老好人。

如此,当他稍微松懈之后,不管这里的责任属不属于他,他都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吃力不讨好。

04

真相三,跟家人相处,凭的是智慧,而不是盲目地付出。

盲目地付出会造成这么一个恶果,那就是别人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你去照顾父母,这是你理所当然要去做的事儿;你要赚钱,这是你理所当然要做的事儿;你要打理家庭,这是你理所当然要做的事儿。

当“理所当然”的事儿多了之后,那么人自己就会陷入到无休止的痛苦当中。

做人,不需要说盲目去付出,也不需要被人看成是“理所当然”这么做。而是要懂得适当放手,适当收手。

如此,我们该怎样跟家人相处呢?

最为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相互尊重,凭智慧去跟别人相处,而不是满腔热情去付出,去贡献,得罪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并非说我们要对家人不好,而是说这种“好”并非是泛滥的,而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属于自己的事儿,我们要努力承担,认真做好。可不属于自己的事儿,我们不能去碰,而是让别人来解决。否则,多管闲事的人,就是你。

所谓“闲事莫管,烂事莫理。”

一旦人分清楚何为主,何为次,何为责任,何为义务之后,人才能够更好地得到家人的尊重。

文/舒山有鹿&薛海吾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中,为何付出越多的人,越被人嫌弃呢?这三个真相,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