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
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
今日中国两大基本问题:
社会各个阶层没有生命幸福感,没有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没有精神家园,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走到了从精神上普遍不安的时代;
中国并没有因为对西方资本逻辑的引进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持续,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并没有做成按照理性作为基础的契约原则打交道,今天没有做成,将来应该也不会。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不成功使得中国社会逐渐处于解体的边缘,最大的体现就是普遍的信任危机:穷人和富人之间,政府和百姓之间,社会公共机构与社会公共机构之间,甚至家庭内部的成员之间等等都互不信任——一盘散沙,沙粒变成了利己主义的个人。
在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背景下,思考中国文化,思想,国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个人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将何去何从,都和这些中国本土的哲学息息相关。其次,我们要重构中国精神家园的思想源泉来自哪,换句话说,中国儒家,道家的思想如何实现现代化。就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会被资本全球化抹去,尽管资本突破了欧洲的疆界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全球史。资本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逻辑:主导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在独立的个人之间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这个时候,人权和人道主义原则被广泛的接受(这里的广泛也是全球化的,包括中国)。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原则被遗忘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差异渊源:为什么我们永远真正学习不了西方?根源在汉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之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有了语言,就有了世界,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世界,也造就了不同的和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
由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撰写的《文明的冲突》对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有很多启示。
8个文明区,区分标准,宗教:
基督教文明区,西欧国家;
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国家;
东正教,俄罗斯,土耳其(部分伊斯兰教)和希腊;
中华文明区,在亨廷顿看来也叫儒教文明(这里亨廷顿写错了,儒家不是一种宗教);也正因为如此,亨廷顿不知道中华文明的根在哪儿。他不知道中华文明或者现在的中国,尽管有宗教徒,但是我们是无宗教的文明和国家。中国人的人心是自己掌管的,不是上帝和真主。
Japan文明,最孤独的文明,尽管公元前300年学习中国文化,学了儒家和佛家,但始终没有学到道家,将其放入中华文明并不合适;
拉美文明区(分南美和北美两部分),也是根据宗教来说,是基督教和拉美本土的宗教融合而来;
非洲文明(可能的,没有统一的文明区)
ps:
日常生活的维系不是靠法律的逻辑,也不是靠资本的逻辑,而是靠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
80后90后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中国只是一个种族概念;在教育体制中,只有历史,语文有一些中国文化,其他基本都是引进于西方;
Japan学习不了中华民族的道家是和自己的地理位置有关的,道家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日本弹丸之地,狭小海岛,也存在于地震带之上,严酷的生存条件使得Japan文化根本体会不了道家“无为”这样深邃的思想;但我们要向他学习为方面的长处;
幽默感的前提是智慧;
不同的文明背景造就不同的文学和艺术;
人对世界的基本经验,都是在语言中的经验;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是在语言中的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积累起来的情感,也是在语言中。人类在世界上生存所形成的基本态度,也是母语带来的。
只要汉语还是我们的母语,那我们还是中国人,存在于中国的思想中;
宗教的宣传或者说宗教徒数量的增加永远不会取代一个文明,比如说中国传统文明,比方说,即使是中国的基督徒,祷告的时候并不是西方的神学观念,也不是有罪的灵魂亟待拯救,而是祷告儿子高考一切顺利!
中国人并没有像西方神学观念那样,发现所谓的灵魂!
语言的消失,是对世界一种理解的框架的消失,对世界人生态度的消失。
道德经永远不能用其他语言完整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