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纹样之美

纹样能呈现在纸上,能呈现在瓷器上,还能呈现在刺绣中,那它还在哪?也许那个答案还可以是——木雕。

说起“木”,你可能想到的便是古建筑结构中一凹一凸、严密扣合的榫卯;或是让“木”活化的神技——雕刻,在严谨的几何序列中迸发出美化、象征和祈愿的丰满灵魂。

中国的木雕艺术大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刳木为舟,剡木为辑”的迹象,或是夏商时期的就刻有精细纹样的雕花木椁。虽已寻不到当时的出土实物,但是也有学者在一些大墓里发现了木器上雕饰的纹样——“花土”的朽痕,由于木器在雕饰之后上了朱漆红,木器在随葬中腐烂后,漆痕便留印在夯土上,成了“花土”。“花土”的纹样基本上跟青铜器上的相一致,传说中贪食恶鬼的饕餮纹,驱邪避鬼的虎纹、龙纹等都带着古人寄予的寓意也成了早已消逝的木雕之纹。


时至楚国的木雕工艺已经明显地发达了许多,湖北江陵地区的楚墓都出土过大量的漆器,其中工艺灵巧,引人注目的木雕禽兽彩漆座屏,匠人在方寸之间能雕刻多达51只鸟兽形象,蛇纹、蛙纹、凤纹、鹿纹等动物纹样都形神俱佳,展现鸟搏蛇、蛇吞蛙、凤舞、鹿跃的场景,楚地的浪漫想象似乎又跃然于眼前。

此外,在长沙的战国墓中也有不少镂空木雕花板,《礼记》中曾称之为“垫床”,是放在棺材内垫尸用的,其纹样及艺术风格也与同时代的青铜器、漆器基本相同。


秦汉时期,木雕纹饰已常存于棺木以及随葬品之中,汉墓中有削木成人的木俑、动物俑,就连汉代十分流行发达的瓦当纹饰,如四神纹、卷云纹等也都是用木刻模子印上去的。


魏晋至唐代,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显露锋芒,北方大建石窟,南方大兴土木修建寺院,木雕的佛教纹饰虽不如石雕艺术贡献大,但也肃穆可赏。与木雕息息相关的漆器在多元的唐代也大放异彩,龙凤、花草、自然动物等纹样在镂刻錾凿,与漆工艺相结合下精妙绝伦。直至宋元时期,中国的木雕纹饰风格尽管有所发展,但整体看来也仍是继鲁班之风。


中国的木雕艺术最终还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灿烂的全盛时代。明代海运发达,外交频繁,郑和下西洋也带回了许多花梨、紫檀、杞梓等高等木材;加上国内对园林、住宅建设的打造等一些重要因素推动了明代家具的创造。明代家具的雕刻纹饰的独特之处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处处都是点睛之笔,其中的植物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以及吉祥寓意类的方胜、盘长、如意、曲尺、连环等纯粹而雅逸的纹饰都深刻地渗透了当时的美学观念、哲学思想,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质。当然,明清时期辉煌宏伟的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自然美与和谐美统一的江南民居建筑等都有留下木雕纹饰深厚的足迹。


每一座古建筑中的木雕都饱含了数百年的风雨,原本淡雅、细致的纹理和木质已经黯淡成沉重而古旧的灰棕色。当色彩被剥落,剩下的只有属于纹样与时间的漫长告别,也可能是目光在门楣、窗棂、栏杆、隔扇、飞檐、斗拱、雀替间不经意的停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木雕纹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