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了疫情下留学申请者心理动态的调查。
“2020疫情对当前申请出国留学是否有影响?”
80%的回答者选择了“有”。
而至于“哪些具体因素影响留学申请”,80%的回答指向“疫情控制”和“排华问题”,60%提到“社会治安”、“国际政策”和“心理健康”,其他影响包括“经济形势”和“教学教务”。
在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原本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们,在疫情下的数月中,经历了起伏不断的担忧与迷茫。
一方面,留学目标国的疫情状况牵动着学生和家长们的心。
“当美国确诊达到100多万新冠病例,还有一些暴乱事件,都会对我之后的申请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产生一些影响。我会想美国的疫情最后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我能不能顺利申请,顺利读书。此次疫情势必会造成针对华人的歧视情绪的激增,未来入学后是否会遭到不公的排华对待,我也有一些担心。”
另一方面,除了对于“疫情”“安全”的担心之外,有些学生们经历着反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
疫情之前只是准备出国,但现在“同时准备出国和考研,而两者需要的东西不一样,要做两手准备,很麻烦。”“今年很多学生申请延后一年入学,不知道明年招生政策和名额有什么变化。”可以说,现在看到的都是困难,而未来更是模糊不定。因此,“尽管没有放弃继续准备申请,但是心情已经受到影响,这就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自己的评价因为由恐慌导致的失误不断下降。并且对可能的失败结果的不断想象,打击着目前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最后假如真的失败了,则进一步印证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个预言的自我实现。”可以看到,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已让一些学生陷入自我打击、自我折磨的恶性循环。
顶着上述各种内外压力,“2020疫情是否有更改或取消你的出国计划呢?” 对这一问题,约15%的回答者选择了“有”,约30%的回答者选择了“还在考虑中”,而略多于50%的回答者选择了“没有”更改或取消出国计划。
对于没有因疫情改变出国计划的,我们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依旧想要出国留学?”。回答主要集中于“出国留学是我的目标,此想法不会因任何事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因疫情而动摇出国申请计划的同学,坦言“有动摇但不完全是因为疫情的因素,只能说是疫情加大了我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可见,留学申请者的内心坚定程度是不同的,这很正常。而内心坚定程度对我们做事做决策的影响极大。原本不够坚定的,在动荡的环境下,怀疑犹豫会愈发地放大;而原本异常坚定的,在动荡的环境下,会忍受艰难匍匐前进。
不过话说回来,内心坚定,不是想坚定就能坚定。对于并不坚定的学生们,ta们也不想犹豫不决啊,可是ta们就是左右为难啊!而举棋不定,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现在还要不要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用被访者的话说,“身处中国的同学在准备申请时大部分的信息来源于网络尤其是中介。而中介不会告知我们真正的情况,假如国外的情况的确很严重,严重到影响申请的地步,中介是不会将这种信息透露出来的,因为这对他们是不利的消息。因此,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会经常性地做出对中介表示怀疑的猜测,这样更会引发我们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生活。”
“我们没有机会和对国外状况比较熟悉的人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对于实际上国外当前状况的把握仍然是推测式的,这种时候会让人觉得很不安全,好像失去了控制感。我觉得,一般来说人如果失去了控制感,人们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情绪状态,而这种状态对我们去积极高效的应对紧急事件是没有帮助的,反而可能引起一些其他的消极连锁反应。”
相信这些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有这么多困难,为什么还想出国?
记得在全球疫情扩散、中国留学生开始回国时,网上有些人骂留学生“千里投毒”。其背后是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的社会上存在的对留学生的偏见,认为留学生群体都是一个样、留学生都是因为觉得国内不好才出去的、留学生不爱国、留学生不为祖国建设付出努力,等等。
但是,这次问卷中,绝大多数学生(即未来的留学生)都表达了中国优于国外的观点,如国内的治安和政策更好。尤其因为这次疫情,“过去觉得国外很好,现在开始持有一点怀疑”“以前以为美国医疗体系完善,现在发现也有很多问题”“国外的政策变动不可预测,还是国内安全”。
而出国的目的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希望在国际平台上接触不同文化,拓宽视野,挑战思想的局限。随着中国的强大,越来越多留学生的目的是出去走走就回来,回来参与到中国的建设。
这样的发心,是有温度和勇气的。如同以往我在不同的讲座和平台上呼吁,希望在国内国外的我们大家,更多地、更有意愿地了解留学生们,用我们更细分更准确的理解,来代替误解。
到底,还出国吗?
关于决策的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在压力之下容易“倒退”。压力与焦虑,难以承受,我们忍不住想去消除或至少降低这种难受,于是我们不由自主地采取了一个举措,那就是减少和简化选项。减少和简化到,二选一。还出国吗?要?不要?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但其实,“还出国吗?”这个问题不是只有要和不要两个回答的!
它有地点这个维度。如果不去美国,要去加拿大、英国吗?
它有时间这个维度。如果要出国,不一定今年要出国。但如果今年不出国,不妨问问自己,是推后一年,还是推后一个阶段,抑或是人生轨迹就此一个岔路岔开了?
它有目的这个维度。我留学的目的,受疫情影响,完全不能实现了吗?还是可以实现,但是打了折扣?我如何权衡这个折扣?
……
离开二元思维模式,扩大思考范围,想想我们心中的价值观、留学的目的、最终想要实现的生活状态等等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赖以稳定心境的“锚点”,能让我们在动荡不安的处境下更加沉稳,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定。(详见《我是留学生,我容易吗? -- 迷茫中,我要如何坚定地走下去》)。
今天分享这些,我是希望,处在进退两难中的学生和家长们看到,你们不是孤单的。你们的为难,太可以被理解了!你们的犹豫,再正常不过了!没有人有权利给你们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没有人有这个答案。别人能提供的只是“换做我,我如何看如何做”。而你们在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之前,这段路,是颠簸的,是孤独的。
也就是说,处境,不孤单;但做决定的过程,不得不孤独。
一方面,别人怎么说也并不能真的为我们承担责任,这是自我承担责任的沉重之处;但另一方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这又是自我承担责任的自由之处。
在动荡不安之中,一定会有很多相互竞争的声音和观点,这时愈发需要回到自己,问自己。
不论如何决定,在你去留学或者改去读研时,你都会遇到与你有相似经历的人。无论在哪一条道路上,你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得到令自己意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