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四重奏

纽约有多好呢?纽约有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百老汇剧院、纽约爱乐乐团、纽约芭蕾舞团、茱莉亚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还有公园大道、中央公园、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J.P.Morgan图书馆、布鲁克林大桥、市政厅、联合国、华尔街。光听这些名字,再想想他们都集中在曼哈顿这个小小的岛上,就让人叹为观止了。而如果你身在纽约,前面的所有地方都是可以走着去的,没有任何阻隔,你是不是会觉得难以置信呢? 我常常从学校的116街一直沿着Broadway Avenue往南走,先到了中央公园的北门,然后可以抵达81街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可以穿过中央公园去大都会博物馆,走在上东区的街上,然后到66街中央公园的南门,再往西就是著名的林肯中心,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芭蕾舞团和纽约爱乐乐团所在地,再往南到59街的哥伦布环路,接下去就是洛克菲勒中心和百老汇星罗棋布的剧院,到达42街的时代广场,可以看见狮子王、剧院魅影、女巫的巨幅海报,逛逛黑胶唱片店,然后到达34街的联合车站。如果继续走就到了下城。华尔街是一条又小又窄的街,街口向北望去是一座扁扁的建筑,很像淮海路常德路口的美美百货的样式。其实曼哈顿的格局有点像县城,有一条主干道,叫“宽街”(Broadway Avenue),每条跟宽街交叉的路就从南到北编一个号,1编到200多,南边一隅有一堵墙,就叫墙街(Wall Street)。当然跟主干道平行的还有很多条大道(Avenue),但都大同小异。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就发生林肯中心附近。电影的名字叫《晚期四重奏》(The Late Quartet)。

有一支小有名气的弦乐四重奏乐团,即将迎来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纪念,他们准备演出的是贝多芬的四重奏作品。 电影以乐团的创始人、大提琴手Peter教授提琴课开篇。那是纽约冬天的早晨,少有的好天气,阳光透着落地玻璃窗照进来,室内的温度不低,窗户上蒙了一层水气,完全看不到外面的样子。Peter把音乐与哲学结合起来,显得那么空灵,超脱。镜头切到排练的现场,是在Peter家里,乐团的成员都来了,客厅布置得很温馨,周围都是书,有一架钢琴靠墙放着,沙发套子是花色的,上面蒙着蕾丝的小方巾。Peter用一块白色的手帕擦了擦手,轻轻地说了一声,开始吧。第一小提琴手Daniel拉出一段音符,第二小提琴Robert跟上,然后是中提琴Juliet,最后,Peter自信地拉起大提琴的弓弦,左手在弦上不停地抖动,拉出沁人的浑厚颤音,不知怎么搞得,正当大家渐入佳境之时,Peter的大提琴突然走音了。他不好意思地活动了一下手指,也许室内真的有点冷?大家酝酿了一下情绪,重新开始。还是不行……今天手指不在状态,下次吧。大家都有些失望,不过Peter是最年长的,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偶尔的一次不在状态可以原谅。 可是,不幸的消息传来,Peter得了帕金森病,他需要停下来治疗。这引起乐团其他成员的不小的骚动。第一提琴手Daniel正当壮年,富有魅力。他对拉琴近乎痴迷,乐谱上全是他标注的密密麻麻的符号,代表他所理解的乐曲每个细节的处理。他为了得到一根好的琴弓,可以亲自去马场挑选一根最优质的马鬃,回来慢慢加工。第二小提琴手Robert却早就不满Daniel的独断专行,尤其是,大家为何必须照着Daniel标记的符号演奏,他希望在Peter退出后自己出任第一小提琴手。中提琴手Juliet的母亲生前是Peter的挚友,Juliet与Peter可以说亲如父女,Juliet又是Robert的妻子,但是,Juliet在这样的多重关系中并不赞同Robert打破原有的秩序,取代Daniel。虽然Robert也曾是个才华横溢的独奏者和作曲家,但在四重奏乐团里,Juliet更倾向于Daniel来做统帅。其实,Juliet和Robert的婚姻也早已危机四伏,此时更是降到了冰点。更糟糕的是,Daniel爱上了他们的女儿Alexandera。

Daniel是Alexandera的提琴导师,Alexandera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虽然Daniel不停地批评Alexandera拉琴时的浮夸炫技,但还是被她不由自主溢出的青春气息所倾倒。她的手臂就像阿芙洛狄忒女神的手臂坚韧饱满,手指像小蛇一样灵活有力。她侧着身,头枕在小提琴上,睫毛和脸上的绒毛笼罩着一层光晕,大腿在薄纱裙里若隐若现,映出曼妙的身段,Daniel的荷尔蒙在体内不断地膨胀。虽然眼前的姑娘是他挚友的爱女,他都无法抗拒那样的诱惑。 他们一起去马场选马鬃,路上,Daniel跟Alexandera阐述了他对四重奏的理解,其实在他心目中,他认为第二提琴手更重要,是支持和衬托第一提琴的,需要更强的功力,所以他认为Robert,也就是Alexandera的父亲,更胜任这个位置。马场上积了厚厚的雪,他们都只是穿了一件薄棉衣,手插在上衣兜里,哈出去的气立刻结成了白霜。Daniel表达爱情的方式很内敛,也很炽烈,他为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了一把小提琴。 另一头,Robert正饱受酗酒的痛苦,难以自拔。他跟妻子走在纽约的夜色里,不欢而散,然后他便找了个小酒馆,在Flamingo狂野的节奏中醉卧温柔乡,连第二天要去参加提琴拍卖都忘记。他和妻子在林肯中心会合,先去试了试想要买的一把Stradivari小提琴,Robert拉了“流浪者之歌”的一个小节,音色脆亮而醇厚,果然是一把名琴。不过,最终他们没能拍得,令Juliet生气得拂袖而去。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深棕色的,跟提琴壳的颜色一样。纽约的冬天配合了这样的基调。这基本上是音乐人的故事,非常小众,但又是人的故事,人性的软弱、自负、高尚、嫉妒、爱情、背叛都在里面了。即使是有如此成就的音乐家也逃不过“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但因为有了音乐,他们的喜怒哀乐总多了那么点浪漫的艺术气息。在冬日里,可以再次重温这曲未完的四重奏。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的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