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动则一万字,说一说,为何一言不能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坚持写作的人肯定也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因为写作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好的人,说起话来有条理,自然也就是个会说话的人了。

但是也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身边有些人,写的文章很有深意,但是说起话来总是词不达意。”这又是为何?

看到这个疑问,我不由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本书,名字叫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立足于“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这一假设,要求受训者在思想高度集中的前提下按顺序完成一系类受训者不会做但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小任务。

举个例子来说,你因指法不够纯熟,拉小提琴时总是会出错,但是练习了好久都没有进展。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是你练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一直都在重复小和尚念经式的练习,没有用心。若是你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是哪个指法不纯熟,为什么不纯熟,然后给自己定个期限,带着特定的目标去训练,结果可能会好上很多。

同样的,那些写了很多文字但是沟通能力不行的人,或许也是因为自己写作时没有用心。

很多人写作,要么是为了发泄情绪,要么是为了激发灵感,鲜少有抱着某个鲜明目的去认真构思的。那洋洋洒洒的一堆字给了大家一种“我很认真”的错觉,也就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收货了。可实际上,收获有是有,但并不表现在沟通能力上,想要在这方面有所提升,还得刻意练习一番。

那么,问题来了,写作的概念那么广,我们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刻意,又怎么个法儿去练习呢?

1、主题

沟通的第一要务就是别人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如果你说了一大堆,兜了几十个弯,结果别人却一脸茫然,这样的沟通还有什么意义。毕竟谁也不想在胆战心惊地汇报完业务后,听到老板的一句“讲重点”,也不想在焦头烂额电话报修之际,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写作和聊天用的是同一个逻辑思维,都是用语言(文字)向对方传达信息。所以,若是在写作时刻意练习主题,对沟通也绝对是大有裨益。

主题想要明确,首先得学会压缩思想。我们脑中的思想很多,彼此之间或有联系,但一时之间很难觉察。这时候给自己10分钟,不想其他,只专注地将自己脑中冒出的想法记下来,10分钟后再细细分析,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细分压缩,选出其中的共性,得出合适的主题。

2、风格

试想一下,如果你对老板说话和对亲妈说话的态度一样,和朋友说话和对总统说话的态度一样,和对象说话和对小孩说话的态度一样,你们的关系还能维持吗?或者不用说维持,可能连开始都不会。看场合说话是一个沟通高手必备的素质。

写作的风格和沟通的态度其实是一回事。若是一个人知道,面对什么样的读者该用什么样的风格,可以轻易地在其中自由转换,那么当他和别人沟通时,也可以很简单地依据场合和对象适当调整自己的谈话态度。

写作风格的练习要点是“虚拟读者”。也就是当你确定了主题之后,你要继续思虑自己文章的读者是谁,比方说,你写的是一篇主题为“猫很可爱”的文章,如果你打算给孩子看,那语言就要尽量的稚嫩简单;如果你是给志同道合的铲屎官看,那最好使用闲话家常的语气娓娓道来;若是给一些猫科专家看,那风格最好是像学术论文一般的严谨。写作的风格非一日练习能成,前提是要模仿模仿再模仿。

3、结构

应该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是真心夸赞别人的衣服好看,但是人家却觉得你是在讽刺;明明你只是客观地评判日本的政策方针,但听在别人耳里,却觉得你是在抱怨;明明你只是告诉别人自己家的拖把很好用,别人却觉得你是在搞推销,主题很明确,但结构没把握好,最终也是没法完成有效沟通的。

写文章也是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不一致是非常常见的事,这主要也是因为结构上的失误,简言之,就是逻辑思维上的漏洞。通过对写作结构的刻意练习,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从而让自己的谈话能够说在点子上。

要想练好结构,一定要提前规划。动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有个基本框架,将其主要脉络梳理清楚。弄明白每段内容的存在目的,哪要详写,哪些要略写。还是拿之前的猫来举例,第一段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猫,然后第二段指出猫在外貌、习性两方面上格外可爱。第三段重点讲猫的外貌,用其他品种的猫与其做对比,凸显自家猫外貌上的可爱,第四段写猫的习性,可以用某些东西做反衬,突出猫的娇憨等等,最后总结一番。这其中要注意详略得当,要是在那些对比、反衬用的事物上落笔太多,可能就会喧宾夺主。

所以说,想要提升沟通技巧,但凭一腔写作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主题、风格以及结构上花费精力做刻意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一写,动则一万字,说一说,为何一言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