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

国民党为什么打不了游击战

  抗日战争这段历史里国民党军队人数更多,装备更好,组织更健全,为什么是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打游击战而不是国民党呢。

  游击战的经验不是怎么打,而是怎么组织。要做到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总司令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还要做到军民紧密结合充分发动和依靠敌后民众的力量等等。然而军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特殊之处就在于内部严格的等级和纪律。“官大一级压死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有这样军队才能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成千上万的士兵像一个人一样行动。所以树立军官的权威是一个有效甚至不容置疑的手段。

  在当时的西方军队里,军官的食堂澡堂厕所,和士兵也是要严格分开的。这些生理性活动大家都在一起容易损害军官的权威。在战俘营里,军官和士兵也是要分开来看管的,因为一旦军官不再,士兵的组织性也就丧失了,反抗能力也就消失了。在中国古代也是一样,这种建军模式被概括为“兵贵愚,将贵智”。招兵只收淳朴可靠的青年农民,蒋介石也是用这个原则招兵,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蒋介石就非常重视笼络军官。他几乎亲自接见过每个高层军官,听说谁家里有苦难立刻批钱救助。而对士兵只让其服从命令上战场,不但不教育,还很害怕士兵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所以官兵不平等在当时看来不仅不是什么腐化堕落不民主不人道反而是通行的正确做法。

  所以当时共产党搞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官兵平等,发挥基层士兵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强调发动群众反而是不正常的做法。

 

  做一项大事业虽然从结果看,你是做对了事情,但是在过程中看恰恰是由一堆当时看来不正确的事累积出来的。在官兵关系上共产党军队恰恰是做了当时看来不正确的事。

  在另一方面,共产党军队当时虽然被称为“土八路”但实际上共产党高层人士大量是留学归国的,底层官兵在文化水平上也比国民党军队要强。从红军开始,共产党就强调对士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有士兵认字才能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共产党对基层官兵的教育非常重视,参军后的重要任务就是扫盲、学知识。行军路上都要看识字板。到了宿营地也往往要把士兵们组织起来上课。不久很多文盲士兵就能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比较起来,虽然军官的学历等硬指标不如国民党,但说到部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共产党军队反而占优。正因为这样抗日的敌后游击战才能有组织上的基础。小股部队,不仅能够骚扰敌人还能发动群众,同时能够灵活地隐蔽自己。这就要求一线官兵有很高的文化和政治素养,即使脱离大部队的支持和协作,照样能够完成任务。能指望国民党军队中的那些“愚民”政策下的士兵去完成这种任务吗?显然不能。

  创新之难不在于做正确的事而在于:第一,在创新的过程中,在很多决策的具体关头,都要和当时主流的做法有差别。这种差别在当时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离经叛道的。第二,仅仅离经叛道还不够,还要在当时人本来不注意的其它方面,作出足够多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