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八)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 文

12.12 孔子说:“根据不完整的供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从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12.13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我更看重的是有没有让诉讼案件根本不发生的方法。”

引申

必也使无讼: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打官司?

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治理的重点是教化。通过一辈又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劝人向善,使老百姓对礼敬服,自觉遵守基本的道德标准。所以打官司在中国人看来是引起纷争的表现,破坏了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然而现代化发展的大潮早已使我们进入法治社会。在今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必要且高效的途径。

感悟

“必也使无讼乎”,那是人们的愿景。而在当前,遇事不蛮撞,能明辨是非,在自己的利益严重被侵犯时,不要“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而是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明智之举。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 文

12.14 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12.15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引申

居之无倦:职场瓶颈期可能来自“惯性思维”

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充满干劲,而且态度比较谦虚,能主动反省自己的日常工作,看看有没有再优化的可能。然而在职场闯荡了几年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业务日益熟练,这时候就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里,也就是从前怎么干,现在就还怎么干就行了,别想太多。要知道,从前那些推动你走到今天的好习惯,反而有可能成为阻碍你进阶的坏习惯。所谓“无倦”,就是不懈怠,多反思,多做主动出击。

感悟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知易行难。每个人都有惰性。在一个岗位时间久了,新鲜感没有了,工作再不具备挑战性,人慢慢地就会产生麻痹思想。

这时,一定要警钟长鸣,重锤敲醒那颗半睡半醒的心。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你想换到哪个岗?二是你想去的岗位,你能否达成所愿?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再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告诫自己,面对现实,珍惜当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