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看中国古代人才资源整合使用——社会生产管理与人才资源的互相依赖性关系

正文

古代人脉资源圈的建立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交际圈突破了地域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可以在全领域全时限内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人际资源关系并进行沟通协调,这就是我们信息化时代的人脉圈。然后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我们没办法在一周甚至一个月几个月内进行迅速人脉资源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往往只能利用同地域或者顺路等条件进行人际交往,很多古代的诗人的送别诗或者寄诗就是如此产生,因为地理意义上的道不同,很多程度上就无法再联系再相为谋了。所以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尚未完成皇权的高度统一的朝代,尤其是宋之前为了在最小的人力成本的基础上,更愿意利用自己统治区域内各地方的大族群和门第。门阀世家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垄断官僚晋升体系,更多的是这些家族出身的人才并不比一些身份低下的人才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而是更为便捷和低成本的人力调配成本。举个例子,如魏晋南北朝,东晋是王与马共天下。在当时的统治架构体系下,司马王朝想要征调地方基层官员100人,与其使用不知名或者在野的人才,王朝统治者更愿意在王氏家族和南方世家中直接按照门第去征调,一是缩小了官员选拔的时间,在古代往往官员的任职都需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完成从接到任命去赴任,如果大规模地去征辟寒门甚至底层出身的人才必将导致这项工作最大程度的成本付出。第二,往往在王朝中占据实际权力的阶层更愿意在自家中寻找权力的奠基,因为任何时代的权力永远是由基层也就是土地,人口以及兵权这三方面决定的。皇帝代表了正统,世家门阀决定了土地和人口,而土地和人口又决定了兵力的多寡。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论述并不涉及更深层次权力运行模式的研究。皇帝在宋之前可以说是最大的门阀,各个门阀也可以说是在各自权利范围的土地上的土皇帝,例如北朝西魏的八柱国就各自有自己的田产土地和兵权。宇文泰代表的西魏,杨坚代表的隋,李渊代表的唐,都是从八柱国制度衍生而来。所以站在权力中枢的统治者们更需要一批自己用起来顺手的基层统治基础人才。于是他们在自我的宗族体系和门生师徒的传统的人际关系中又增加了官僚上下级关系。而且本质上,作为世家的统治者们在土地管理和人口调控以及兵员征召上有着显著优势。他们依托本土乡党对自我势力范围严格控制,并提供一定的晋升渠道来达成权力利益交换,例如东汉至宋以来,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基本都是一个世家取代另一个世家成为皇帝。曹魏利用九品中正制确定门阀选官标准,正式拉拢住所有世家为我所用,从而取代东汉建立合法封建政权。司马氏在此基础上也是取代曹魏,南北朝除了刘宋政权依靠军功和兵权外基本都是如此。在信息不畅的古代,门阀世家最大程度上可以支持中央政府财政,兵员,人力等方面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所以任何的选官制度都必须符合统治者在最有限最高效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奴隶社会中,禅让制国家制度为何是首选,因为个人的能力最大程度可以带领地区部族走向强盛,例如大禹治水等等,而进入封建初期,王朝的统治架构由人治改为制度化阶级化,如此一来,由于土地和交通问题,很多基层权力触角没办法到达国土最远的角落,这样一来郡县制的统治基础就必须通过乡村等广大郊区的乡村大族群来统御。自秦汉时期,各类大世家也是渐渐通过这种方式牢牢掌握土地管理的权力,对上通过家族影响来察举做官提高地方到中央的话语权,对下通过土地兼并,私藏人口来获取根基,这也是西汉以来外戚和宦官的对抗最终演变成谁得世家,谁得天下。号称汝南袁家的袁绍袁术家族就是如此发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魏晋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看中国古代人才资源整合使用——社会生产管理与人才资源的互相依赖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