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为"命苦"而惆怅,"认命"不如"改命"

2016年《欢乐颂》大火,"今天放到哪一集了?""安迪太牛了!""樊胜美真是大美女,可以太命苦,全栽自家人手上了!"

樊胜美的悲剧真的是命中注定吗? 她的"命苦"真的没有改变的余地吗?

苏珊·福沃德带着他的著作,一本万人追捧的好书,曾经登顶《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44周的好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告诉我,"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重要,但是不起根本作用,请走出有毒家庭,拥抱自己的人生。"

《原生家庭》一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8类有毒父母,分别是: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性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后一部分则告诉读者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苏珊·福沃德是谁?

苏珊福沃德,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的心理治疗师,还是一位作家,演说家。除了《原生家庭》之外,还著有《情感勒索》《金钱魔鬼》等心理学著作。目前她的作品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苏珊福沃德治疗过很多外表光鲜,内心忧郁的人。如外科整形医生,企业老板。而让他们忧郁的深层原因,却是来自他们的原生家庭。在苏珊的治疗下,这些忧郁的病人都逐渐恢复自信,拥抱幸福。

于是苏珊将这些治疗案例整理成册,与克雷格·巴克一起,将他们出版发行取名《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希望帮助更多被有毒家庭侵害的人。告诉他们如何走出有毒家庭的阴影,重新收获自信、自由,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本书读下来,最贴近我们的就要数: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身体虐待性父母。这三种类型的父母,在我们身边最常见。也许你就身处这样的家庭而不自知,觉得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一 操控型父母披着爱的外衣,却偷走了你的自由

真坏人和假好人,谁的破坏力更大?

李,32岁,一个相当成功的人。职业生涯如同开了外挂。在乡村俱乐部担任网球教练,是业余网球界的头号种子。

这样一个外表光鲜的姑娘,能有什么烦恼?你一定会这么问?事实是她患有周期性抑郁症,而且非常严重。

抑郁症还能周期?你当这是大姨妈呀!月月来报道?

李的周期抑郁症还真和生理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妈咪。

李的妈妈是很爱很爱李,有多爱呢?

李的妈妈经常带着带着饭菜来到李家,她总认为李吃不能好好吃饭,需要妈妈陪着。而事实是,没有妈妈的陪伴,李可以随心工作与生活。

妈妈经常把李整理的好衣服,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整理一遍。妈妈还会将李的家具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摆放。李不能对此提出异议,只能默默接受。否则,妈妈会立刻流下眼泪。告诉李"妈妈担心……"

妈妈一直把李当成小孩子,看似是关心李,其实是想介入李的生活,控制李的生活。

同样的遭遇相信很多人也遇见过。为什么婆婆和媳妇的矛盾白热化?

其实就是婆婆介入小家庭太多。

有个朋友,小时候父母离异,妈妈一手把他带大。朋友一直是妈妈的骄傲,虽然已经到结婚的年龄,但是对象却总是像走马灯一样,不停的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问他:你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还是真没碰到合适的姑娘?抑或是你就没想正儿八经的找对象?

朋友叹了口气:我的条件你知道,一个铁饭碗,饿不着,撑不死,学历也就是高中,外形你也看到,"肥头大耳""腰缠万贯"说的就是我。所以啊,我的要求能有多高!姑娘吧,真的有我很喜欢的,非常喜欢。

"那还分了?"

"我妈嫌她学历太低,才高中。"

"和你一样的学历,多好!""

朋友继续说:"我也觉得很好,有共同语言。我妈死活不同意,硬逼着我们分手。说女性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下一代。我也抗争过,我妈就开始说她拉扯我长大多不容易。我拗不过她,和喜欢的姑娘分手了。"

朋友的说妈妈的要求很高,身高一米六以上,长得漂亮,身材好,学历至少二本,三本都不行,家庭幸福的,有经济基础的,女方的工作也要好。

说完,朋友深吸一口烟,缓缓的吐了出来:"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得打光棍儿了,有这条件的,人家能看的上我吗?"

朋友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操控型母亲,看似在为儿子的将来谋划,而她的谋划脱离实际,以自己的臆想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她的爱之下,痛苦不堪。

二 言语的虐待,近的触手可及,她摧残的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你咋那么笨?""我就没见过你那么笨的。"

"你真没用!"

这几句话陌生吗?也许不少小伙伴就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至少我小时候经常听到上面两句话。

小时候,我属于脑子反应比较慢的,别的同学一分钟能想到的,我需要十分钟甚至想不到。所以"你怎么这么笨"是我听的最多的,老师会这么说,爸妈也会这么说。

当时我听了这句话,只有一个信念"我是笨蛋""没有人比我更笨了"。

其实,当我有这个信念的时候,我就变得自卑,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也从来不相信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好。自己把自己流放了。不敢争取,不敢表现自己。永远蜷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瑟瑟发抖。

这是我童年的阴影,一直到现在,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了,依然不能信心满满。依然觉得"我不行的"。有这种思想,让我做事总是畏首畏尾。

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家访的时候,我发现,但凡父母把"这孩子就是笨"挂在嘴边的孩子,学习成绩与出色二字不沾边,做事不自信,平时也总是战战兢兢,话很少。

看似一句吐槽,却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内心,摧残了孩子还在建设之中的精神世界。

三 打在儿身,痛在儿心,身体虐待是童年的漫漫黑夜,赶不走,挥不去,逃不掉的痛

打是亲来骂是爱。

这句话话我们从小到大,听的耳朵能起茧子。但是这句话真的是正确的吗?

乔的爸爸告诉乔:"为了让你少受生活的苦,对痛苦免疫。所以我打你。"乔的爸爸前一句是否正确?后一句确是正儿八经的,切切实实的去落实了。乔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爸爸暴打一顿,有时在自己房间待着,就会被突如其来的爸爸,破门而入,劈头盖脸的来一顿。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爸爸一定是那种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人,没有成就就拿孩子撒气。但是,乔的爸爸可不是这样哦!乔的爸爸可是一位很成功的人。所以,成就与是否有暴力倾向可没有关系哦!

乔的爸爸真的让乔对痛苦免疫了吗?

乔说,成年了,自己依然很害怕,成了惊弓之鸟。他无法和别人产生亲密的感情,因此他的婚姻一塌糊涂。

看来爸爸打着为孩子好的大旗,却终于把孩子推向了痛苦的深渊,爬都爬不起来。其实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成年后能否与别人建立关系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最信任的人,却也容易成为伤孩子最痛,最深的人。人生好灰暗啊!这是上天注定的吗?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吗?

有,只要你真的愿意,敢于冲破,"亲情"的封锁。

一 勇敢对峙

为什么说要勇敢对峙呢?

既然需要对峙,说明这对父母毒性很烈。他们一定会拿出各种措辞来否定你,并集结七大姑八大姨来控诉你,说你狼心狗肺,说你不孝顺,说你忘恩负义……而且曾经"幸福"的表象也将荡然无存。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年龄很大,或者病重,有心脏病等这些情况,对峙就需要考虑是否应该进行。

那么为什么要对峙呢?对峙的目的是什么呢?

和有毒父母对峙,是为了克服对他们的恐惧,直面他们,告诉他们你的真实感受。结束一直以来的伤害。从此开始新生活,新生活里,你不再受制于人,不再恐惧。

对峙,就是去父母家吵一架吗?

我觉得,吵一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峙,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好的办法是写信。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寄给爸妈。

那你会问:打电话行吗?发信息行吗?微信留言行吗?

额……我想说:电话随时都有被挂掉的可能,你酝酿了很久的话,刚说一句就被挂断,挂了…..

信息可以删,你确定父母就会看?

所以,写信,写信是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可以使用这几句话:

1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2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3它就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4这是我对你的要求。

写好信,不要着急寄出去。过两天拿出来,读一读,看有没有需改正的,如此几次。等你确定,你能接受父母打过来的咆哮电话,或者约你回去好好谈谈的,你能从心理上应对的时候。把信寄出去。等待着父母的回复。

别担心是否寄到的问题。现在的信都是送到手上的。而且收到信,人的正常反应是什么?

二 面谈:少做反应,多做回应,使用非辩护性回应。阻止伤害,表明立场

面谈之前要做什么准备吗?

要的。

先预测父母的反应,先来预演。

大声的演练你准备好的"台词"。然后找个小伙伴,请他陪你练一练,直到你熟悉你的"台词"。同时预测,你的父母会说什么,绝大多数的有毒父母都会做出反击。毕竟能尊重你,听你说完的父母就不会是有毒父母了。

记住,在对峙过程中,他们的反应不重要,你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在对峙过程中,你的父母,有毒父母会暴怒,狡辩,还有威胁你。保持冷静,利用这几个句子进行非辩护性回应.

父母说:这都是你的错。

回答:你可以把这些错都算到我头上,但是,我不会为我小时候做的事承担责任。

父母说:我已经向你道歉了。

回答:谢谢你的道歉,如果你真的觉得歉疚,就请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手,和我一起解决问题,重新建立起美好的亲子关系,这才是我想要的,母(父)慈子孝。

父母:想想我为你付出的一切。

回答:我很感激你为我做过的一切,但是这并不能补偿那些(殴打,责骂,言语伤害,侮辱,酗酒等)带来的伤害。

记住,对峙,和面谈的目的,不是为了激怒父母,不是为了报复,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你能直面父母,直面童年的阴影,和童年的阴影做个了断。如果能重塑你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当然最好不过。

既然是有毒父母就会有面谈无法继续的情况,也会有父母表面上答应,然后反悔的情况。这样你就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与有毒父母保持必要的距离,既不亲近,也不断绝。别让他有控制你,伤害你的机会。

今天我们说了三种《原生家庭》的有毒父母,分别是操控性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面对有毒父母我们能做的事就是让自己冷静,在父母身体健康,年龄不算太大,没有突发性疾病的情况下。首先写信,说出自己成长过程中,在家庭里遭受痛苦时心里想法。然后选合适的时间与父母面谈。敢于冲破父母的权威形象,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来进行交谈,与自己童年的心理阴影做了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在为"命苦"而惆怅,"认命"不如"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