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孩子一生幸福

学习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经过了这几天的学习,对"学共体课堂"有了感性的理解。 “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最终答案是唯一的,就是孩子一生幸福。”这是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的黄喆老师在今天的演讲中的说到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让我想到了很多,可以说“学习共同体”和“新教育”的愿景几乎一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老师幸福,孩子也是幸福的。(个人理解,若有不正之处,请指正!)

幸福,怎么才能幸福?这是我所要思考的,同样也是大家所思考的问题。孩子们走在校园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课堂上充满欢乐。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共体课堂带来的魅力,虽然观摩的是数学课堂,偶尔也到语文课堂串场,希望在课堂中寻求出属于自己的方式。思绪很多,有些困惑,有些迷茫,更多的是收获。

高深的理论在课堂中得到运用,学生的学习从表面的虚假学习到深度学习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在共同体课堂中,不以程度高的学生学生进行评估课堂效果,应该彰显每个孩子的个性,重点是培养孩子协同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反馈,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的对教学进行改善,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教师成长的保障。

在共同体课堂上,“倾听”是课堂的准绳,是每个孩子都能闪亮的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存在的价值,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梳理这几天的学习,一些思路在脑海中慢慢的形成,为我的美术课做了一个规划,在我的美术课堂中,营造一个艺术的氛围,从孩子们身边的喜欢的事物入手,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这个课堂,通过孩子们的交流对话,深入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关注每位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以及在生活中得到认可,由于个体差异,重点关注相对薄弱的孩子,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能勇敢的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6月初,接触了学共体课堂,现在处于浅显的了解阶段,在自己的课堂上,只有偶尔的几次尝试,没有深度的理解学共体,无法体会其精髓,导致课堂效果的不理想,经过这几日的学习,在理念上有所提升,明确了自己下一步的方向,首先是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声音,回归教育的本质”通过倾听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课堂的设计也要逐步的贴近孩子!再则,从孩子视角出发,从孩子身边出发,搭建一座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使孩子放下戒备之心,和老师交流、沟通,为教学任务的达成做好情感铺垫,促使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教学,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创造”。

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课堂的转型,不是通过读几本书,听几场报告,或者说观摩几节示范课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调整,要历经几个循环,我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倾听、观察”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做到?反思自己,真正的做到“倾听”了么?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做到了“倾听”?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学会了“倾听”,我认为知识的串联也能迎刃而解,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

今天的会议结束时,赵主任也说过,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控制讲的时间,把时间放在学生。由教学生学习,转化为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可以想象这个转变过程,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把时间交给学生,可是孩子不知道怎么运用这些时间,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处于浅表学习状态,甚至于是虚假学习状态,看似在学习,其实心中不知在想的什么。这是普遍现象,是学共同课堂转型前期必然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给予学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感,小组内协同关系的自主形成,满足孩子们在获取知识后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课堂的设计,要让孩子感兴趣,根据主题,我们的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主线,根据主题和身边的学习道具,设计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们感觉到“好玩”,这需要我们对教材的分析透彻,对课标的理解准确,知识点进行整合,吃透美术学科的本质,让我们每位老师都能拥有讲抽象概念转换成具象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后,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不断反思,不断的改善,我们的教学设计会更加贴近孩子,孩子会真正的喜欢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上一定会是幸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孩子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