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论语后,开始读资治通鉴,今天在顶楼房间读了大半天,被正史的故事牢牢的吸引。
那些可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啊,只不过写历史的人有个人的见解而已,历史都是人书写的,而人,都是有人性的,人之初,其实并不性本善。
自古以来,连古代君王都想复周礼。商汤以70里地得天下,周太王以100里地得天下,他们用的都是王道,意思就是收复天下人的心。
而战国期间秦国孝公到始皇帝,一共是四代人,通过不断战争,得到天下,并且又实行暴政,王朝仅仅存在了2世。
所以,不论孔子,孟子,还是张居正,王阳明,在读四书五经做注解的时候,都支持王道,规劝帝王要推行王道。
但,我想,这个世界上,得有王道和霸道同时存在。
历史告诉我们,人世间从来没有长久的和平,人性会把和平推向战乱。也没有长久的战争,然而,仁义和王道是不会终结战争的,只有赢家终结输家。
所以,人性的善与恶都要接受,并与他们共同相处。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真的是凭自己统一六国的吗?读完这本艰深晦涩的资治通鉴,我突然觉得,有一句话说的挺对,叫“上帝要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
六国被灭,有秦国自己几十年的努力,也有六国自己的失误。
01、统一天下的战略
秦国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在西边,蛮夷之地,被其他各国看不起,觉得这个国家的人,长得丑,又穷,秦国君主下决心要奋发图强,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商鞅改革,强秦之路。
这时候,秦国就有了狼子野心,要统一天下,可以说,秦王一家最开始就把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定下来了。
几代人都在努力实践,矢志不渝。在范雎给秦国定下了“远郊近攻”的战争策略后,秦国在统一的路上更加顺利了。
它和远方的齐国做朋友,攻打近身的魏国、韩国,通过与韩国的上党一战,引发了赵国的自取灭亡,最后逐个消灭六国。
02、六国不团结
六国君主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合纵抗秦,如果真的合纵了,秦国是不可能统一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是双雄逐鹿。历史就会被改写。
如果合纵起来,那么就一定要有一个国家为主,来统筹这件事,主动承担责任,要有牺牲精神。
在六国中,赵魏韩三国地理位置在中间,枢纽位置,也是历史发源地的中心,民心所向,如果以其中一个为首,来合纵,其他国家附和。
就不会发生魏国还会和齐国、楚国、韩国打战的情形,这些国家一打仗,秦国就坐收渔利。
读书是为了要运用,我读论语后,觉得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大概就是修身养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学习要因材施教,要去实践。
读资治通鉴,能用到什么方面呢?我现在最深的感悟是对人性的感悟,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感悟。
01---人们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02---人们总是低估做一件事需要的时间,从秦朝开始,人们做事就追求速成,我们今天不更追求速成吗?
03---最了不起的行为,不是一举成功,而是从不犯错。
04---读书,要代入自己,否则就是看热闹,什么也学不到,比如,如果你是卫国南子,你会如何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在武则天还没出来的时候治理国家?
05---人要自觉,要随时知道自己是干啥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
06---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学会带着问题前进,努力做时间的朋友,把问题留给时间去消化。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