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manner引发的思考

新年次日,我来到manner,点了一杯桂花拿铁。作为一个喜欢喝咖啡,却不怎么喜欢喝拿铁的人,在浏览了两遍菜单之后,甚至还确认了一下上一次来这里的下单不是这个,才点一次了确认按钮。

不久,就收到了取咖啡的通知。从桌面拿起来,不重,略温的手感,不是我想要的热热的那种。取下口盖喝下第一口,首先,真的很温,就快凉了的感觉,其次,入口就感受到拿铁自带的奶泡,浓浓的奶味,再喝一口,可以确定这杯咖啡调制的甜度不够,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甜。至此,今天的manner之旅结果已出,不好喝,有点失望

新年的第一杯咖啡带来了这样的开端,口腹之欲的不满足自然而然,更难受的是心里的懊悔,不应该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点了一向不看好的拿铁,甚至懊悔不该加这里,如果去旁边的xingbaba,现在就是午饭后静谧时光的享受。不过,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后悔药吃,继续刷着各种信息流,继续一口一口喝着。

温咖啡的好处,就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喝,一口一口在舌齿间流动,很快就喝到杯底了。拿铁的浓浓牛奶味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桂花香味,若隐若现,余味绵长,心头累积的怨气也消失殆尽。回顾一下这个冬日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厅的一个角落,发生的一起心情起伏的喝咖啡事情,前前后后就半个小时不到的经历,像是我过去30多年的人生中无数次重复经历里面的再一次上映,先是茫然不知所措,接着草率作出决定,最后开始懊悔之前的决定,在事情没有彻底败坏失忆之余,又开始推翻不久之前的懊悔,觉得结局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不堪。所以,这些事情究竟是应该懊悔还是不应该呢?为何类似的场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的人生中复现?我此刻在复盘是为了找到原因还是为了找到杜绝的方法呢?

这是一件非得要分出对错的事情,既然兴致到了,还是要认真完成复盘这一件事。背景:这杯桂花拿铁没有满足我今天喝咖啡的欲望,原因:

1.下单桂花拿铁不是我最原始的欲望,显然在浏览菜单时看到更吸引我的橘味拿铁。

2.之所以不选择橘味拿铁,是因为它更贵,远超出了我来manner的期望。

3.甚至我选择桂花拿铁,也是超出我对manner咖啡的售价预期。

4.从我来到manner,坐下来,打开手机下单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就一直有个无形的标准,在我每一步的行动决择中参与衡量,品牌,环境,价格,咖啡口味等,而在每一次的细微对比中manner都未获得我的首要认同。

5.我从取咖啡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反悔:默认是小杯,大杯要加5 块,但是大杯的实物并不大,至少和心中的标准相比。纸杯太简陋。奶泡味太浓。不够甜。没有桂花香等等。

我之所以推翻反悔:

1.咖啡喝下来,还算顺口。

2.咖啡厅的一隅确实给了我冬日午后的阳光温暖。

3.在喝咖啡的过程中,我浏览到了一个好的技术分享链接并且关注了作者。

4.最终我还是花费了比心中标准更少的价格

突然想起一句话:因为没有了期待,所以没有了失望。没有期待可不是我追求的人生态度,但是播种广收的跷幸心里却是我经常的毛病。拿铁通常是原来的样子,人却可能临时变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杯manner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