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雪啦
今天气温骤降,早上先是下起了“盐粒子”,后面干脆就变成了漫天飞雪。
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冻得不出门了。调皮的孝文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和几个男生练球,再次过去警告他们,教室里人多拥挤,不可以做这样危险的事。女生们像一只只毛茸茸的小动物,穿成小球,几双小手捂在带来的暖宝宝上。
蒋老师送来了比赛的名单,要求填写中午上场的队员。这么冷的天,如果中午还要冒雪打比赛的话,孩子们估计得冻感冒。我就决定如果比赛还继续的话,我班就弃权好了。不能为了逞一时之勇,让孩子们生病。不过,球赛果然还是延期了。子强是校队队员,早就习惯了风雨无阻的练习方式,对此还不屑一顾,追问我:“老师,那我班得到啥时候才能跟一班打比赛?”
我请婧涵画了两张“请随手关门”,一张贴在教室门上,一张贴在办公室门上。
越不动越冷,明天要不要拖着这群怕冷的小姑娘们一起出去绕着操场快走呢?
找方法
今天下午考第五单元,第五单元是有听力的。
考完以后,我又开始跟张老师吐槽这个玄学的问题:每次轮到放他录好的听力材料音频的时候,孩子们的正确率总会很高。同样一个普通话等级下,我身为一个语文老师,读书语速放慢,声音抑扬顿挫,重点词句的时候还会刻意加点重音,但是孩子们错得总比听音频要多。
讨论了一下,觉得可能孩子们识别陌生文段的时候更多的注重内容,太富有感情的朗读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如果改用没有感情的人工合成音似的朗读会更容易让孩子们集中于文段本身。决定下次听写的时候,再拿孩子们试试看。
这次的小白卷依旧是错误百出,每天我们都在一边写一边帮忙修订试题。这套试卷用错别字、漏掉的划线和多余的下划线逼着孩子们必须去研究出题人想干什么,研究自己加点、自己划线、自己把漏掉的词句补齐,也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高阶训练。
孩子们答题的速度差距太大了。子涵二十几分钟就写到了阅读题,已经在作文审题了;同样时间下,小楷写了四分之一的试卷,直接跳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整个大题去看课外阅读。看完课外阅读的文本以后不答题,折回去看第一大题中某一题他拿不准的说明方法。我看不下去了,指点了他一下让他集中注意力。再过五分钟,我眼看着小楷又看完了一边课外阅读题,不动笔,再折回去看第二大题。等他准备去答阅读的时候,前面两遍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再开始看第三遍……可想而知,小楷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是怎样的。还是得学会找方法呀。
童年的安全感
下午孩子们考试,我改完作文本,接着去看保罗G的《安全感》。
在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提出,人是由本能和早期经验决定的,他把“我”分成了三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本我、超我和自我。在这个学派中,潜意识和童年时代的经历更容易被分析。
把一头小象拴在一个木桩上,小象会乱撞,但无论如何都挣脱不了,慢慢它就知道自己无法挣脱,即使它长成大象,也会认为自己无法摆脱木桩,这种影响是由不得它的。同理,如果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你是不被需要的/多余的”,“你是次要的/不被重视的”,二三十年后,他觉得可以自我掌控时,却早就忘了,到底为什么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多余的/次要的/不被重视的。他会只记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多余的(抑郁、自残、失败上瘾),次要的/不被重视的(广泛性焦虑/走到天涯海角都感到不安全)。
除了内化父母形成的超我,我们还会根据其他人投射来的标签来组织超我。比如总是听到“你怎么不知道努力?”超我就会内化这个角色:“哦,原来我是个不努力的人。”听到“你怎么老是迟到?”超我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是个拖拉的人。”我们会通过不断地重复进行确认,深信不疑后身体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
伦敦大学调查显示,批评胖人太胖,会使其发胖概率增加六倍,参加研究的2944名英国市民被分为两组,被不断吐槽“你太胖”“一身肉真难看”的小组平均发胖0.95公斤,而没被骂的小组则轻松减重0.71公斤。
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看的书越多,学习的理论越多,就更明白儿童心理的重要,更能警醒自己,日常谨言慎行,用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温柔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