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故事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到了勾践即位时,已有二十多代的历史。勾践之父允常在位时,曾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吴王阖庐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在檇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公元前496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并阐明理由,越王不听劝阻,执意进军。结果被吴王包围在会稽。勾践追悔莫及,求助范蠡,范蠡建议他向吴王求和,哪怕做吴王的奴仆,也要设法先保全性命。于是,勾践派大夫种前往吴国求和,吴王将要答应,被伍子胥劝住。

      后了解到吴国的太宰嚭十分贪婪,便用重财诱惑他,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在吴国和越国的矛盾冲突中,太宰嚭和伍子胥意见不和,多次争论。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最终还是被谗言迷惑,认为子胥欺骗自己,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趁着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的时机,越国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吴王只好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最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自杀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句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离开了越王,从齐国给大夫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长颈鸟嘴,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何不离去?”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赏赐给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种于是自杀身亡。

      这就是流传甚广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读《越王勾践世家》对这个故事的渊源可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其实感觉越国和吴国实力不相上下,两位国君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两国都有贤臣良将辅佐。越国有范蠡和文种,吴国有伍子胥,所不同的是吴国还有一个贪婪的太宰嚭,坏了大事,致使吴王听信谗言,让伍子胥以身示国。只能说吴王用人不当遭致亡国。越王勾践虽然经过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最后却在成功之后成为“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迫使文种自杀。实在令人叹惋。真是伴君如伴虎啊,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还是范蠡境界高远,能进能退,智者无敌,活得实在通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王勾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