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王羲之,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图片发自App

  现在通过查资料得知,王羲之之所以在我国书法界的地位如此之高,是因为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而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有:一是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是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是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图片发自App

  而提及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人对他的技法的学习,有时则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魏晋风度)的理解和把握。唐代立国之初,太宗李世民为政治文化统一的需要提倡南朝文化,其于书法,极力推崇王羲之。为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可谓不遗余力。李世民“尊王”的审美倾向,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的书法创作,使初唐书法笼罩在尚“意”书风之中。如果说李世民和“初唐四家”的书法创作还仅只是侧重对王羲之书风的继承,那么盛唐的颜真卿、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则完全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弘扬与创新,使唐代书法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奠定了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而宋代有成就的书法家“苏”、“黄”、“米”、“蔡”同样抓住了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精神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图片发自App

元明两代书家大多集结在复古主义的大旗之下,亦步亦趋,刻意描摹王书,在观念和形式上没有太多的拓展。从形式上看,他们是王羲之书风和魏晋风度的代表,但其艺术精神实则背离了张扬个性、表现性灵的魏晋风度的审美趋向和王羲之书风的内涵,使书法本体的发展陷入了沉滞的阶段。至此以王羲之书风为审美典范的复古思潮主导下的“帖学”的消极影响一直延伸到了清中叶。清中叶后,因“小学”的盛行,文人研究汉魏碑刻,并从汉魏碑刻中领悟到了不同于王羲之的粗旷、豪放、朴拙、大气、宽博的美,于是,“碑学”兴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