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1.你必须成长,才能陪孩子成长

2.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都能从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中找到答案。

  和父母相处的方式,也会投射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绪处理方式,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模式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

3.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4.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的作者认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积极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

5.所有关系都是原生家庭关系的投射

6.在我的人生经验中,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大多是轻松得来的。 如果你使特别大的劲儿,想获得一样东西,要么是因为它不够美好,要么它根本不适合你。

7.在亲子关系中,冷暴力是让孩子最为恐惧的一种方式。它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成为噩梦的一部分。

8.斯德哥尔摩效应,指的是人质被绑架后,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慢慢地,人质有可能会爱上绑匪。

家庭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父母对孩子越不好,孩子反过来对父母越好。表面上,一切都是正常的,但实际上,所有的伤痛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

9.养育是复杂体系。 养育孩子,绝不是“别人怎么做,我照做就行”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就能概括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感受,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10.在生活中,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来自外部的规范时,孩子就没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了。因为他所有的行为举止,只源于明确的指令和规定,他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就无从谈起自信和独立的养成。 大量的家庭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就在于此。

11.好奇与求知是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

12.养育孩子也是一件应该充满好奇心的事情,大人要用对待生命体的态度来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对待机械体的方法来解决单个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13.放养绝对不是简单的承担父母责任的方法,那样父母就无法帮孩子建立起复杂体系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内核了。

14.我个人认为的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

15.一个人能学习,证明他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也证明他内心有足够多的能量。 一个心中没有能量改变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对学习有兴趣的。

16.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深刻地体验过幸福、轻松,没有感受过被宠爱时,他就容易走上那条艰难的路,因为这条路才是他熟悉的,他习惯了受伤害。

17.当父母说“你肯定怎样”的时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诅咒。 这种诅咒完全表达不了爱,父母所表达出来的就是“我对你感到很失望,你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的感觉”。孩子得不到爱的能量和祝福,到最后,他就会选择过痛苦或者平庸的生活。

18.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只有你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 亲子教育中的第一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 在无条件的爱中,不需要交换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19.没有要求才是家

20.如果能把孩子内心的力量调动起来,让他自己主动去成长,他就会自发地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1.全家都不使用“不爱”的语言,孩子有任何情况都会非常坦然地告诉家长。比如,学习的情况,他想要什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随口说出来。

22.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23.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中也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24.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往往也会较高。一个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自然能管好自己。

25.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另一个叫作“价值感”。

26.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在公众面前做领导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去努力地学习、改变自己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价值感?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 。

27.让他意识到他所做的事真正有价值,让他意识到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况。这时候,他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很高。

28.这种对自我的评价,我通常叫作“自尊水平”。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他的自尊水平,自律性越高的孩子,自尊水平就会越高。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他觉得自己就是没用的,就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去干坏事。

29.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心中的火焰。 怎么点燃? 发现亮点,并且提出表扬,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而应该赋予它意义。

30.一个家可以这么轻松、愉快地管理起来,不用那么费劲儿。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费劲儿的事情往往都是错的。

31.简·尼尔森(Jane Nelsen)——《正面管教》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32.内向的孩子有很多优势: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热爱学习,善于创造性思维,擅长艺术创作,情商高,精于谈话,乐于自处,谦虚,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是一个好公民,珍惜长期的友谊

33.当孩子被父母当作一个成年人时,他的自尊水平才能提高

34.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喜欢在别人做对的事的时候,想让对方反思为什么之前做得并不好。这时候,他就得到了负面的反馈。

35.所有的美德背后,都是成长型思维

36.我不断地思考:在无条件的爱和价值感之外,还需要加入的第三根支柱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终身成长的心态。

37.如果一个人具有终身成长的心态,他就会觉得每一次都是学习的机会。

38.积极的语言互动,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心态

39.钝感力提醒我们不要对周围的世界过于敏感:别人的评论、要求对我影响不大,我的核心是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得更好。

40.一个人立足社会,终身成长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41.培养终身成长的心态是有规律和方法的。 具体的方法,首先要建立无条件的爱和价值感,这两个是前提。如果没有爱和价值感,孩子就会生活在评判之中。

接下来,要学会表扬孩子。记住,一定要表扬他的过程和动机,而不是表扬结果。

42.家长应该强调的是从过程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而不是整天去强调结果、排名,强调你孩子是不是足够聪明。

43.无论是从挫折还是成就中,我们都能学到东西。 这时候,你才不用天天向别人证明自己,因为没有人在乎你的种种细节。人们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整天盯着你看,注意力也是一种投入。所以,管好你自己的事,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不要背包袱,轻松上阵。

44.不管教的勇气的核心是:我们大人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最终一定是要靠他有自觉性,他意识到他的人生是要靠他自己来掌控、学习、打造的。大人需要有耐心,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对孩子表达感谢。

45.叛逆的背后是无助

46.当一个孩子已经出现了叛逆的症状,形成成瘾性人格,或者是大喊大叫地和父母吵架,父母该怎么做? 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唠叨,停止大喊大叫。 为什么停止唠叨? 很简单,唠叨没用。之前唠叨了那么多年,都被证明是没有用的,就赶紧停止,还有什么舍不得的?立即停止唠叨。哪怕先放任不管,都好过使劲儿地唠叨。 为什么要停止大喊大叫? 因为大喊大叫能促使你们双方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

47.想让孩子改变,自己就得先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亲子间的互动方式不改变,孩子就不可能改变。

48.一个人做事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他要有对现状的认知,还要有责任感。父母帮孩子认知现状,让他肩负自己的责任,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49.在管理公司的时候,如果不能让员工自己建立责任感,那么其他的方式导致的结果经常就是:告知无效,批评无效,吼叫无效。

50.所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问来调动孩子,让他清晰地意识到现状是什么,让他意识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选择。父母如果能学会提问,而不是用告知的方法,对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会有莫大的帮助。

51.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学会三条: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保护孩子的安全。 第二条,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沟通。 第三条,分享父母的成长经历。讲一讲你当年有没有犯过错,有没有走过弯路,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怎么战胜困难的。 父母只能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找到他人生的使命。

52.人这一辈子永远都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关键是怎么“静待花开”。如果你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关心他、理解他,和他积极交流,和他一起旅行,这也是一种“静待花开”的方式,所以这个词的含义要看怎么理解。

53.孩子不要去批评和指责父母,而是要对父母表示感谢,对父母持肯定的态度

54.你不需要像父母管你那样去管他们。当然,父母生病住院,你当然要帮忙,这是尽孝,但是你不能做父母的父母,这一点非常重要。

55.一个家庭中,秩序很重要,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次第。你心中有了次第的分别,家庭才有秩序。有了秩序,家庭才能稳固。孔夫子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意思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恪守其道,承担好自己应担负的职责。父亲承担父亲的责任,做孩子的承担孩子的责任,大家都不要越权。当孩子的不要妄图做父母的父母,只要学会把爱给你的孩子就对了。

56.那我们给父母的应该是什么呢?给父母感谢。只有用感谢才能唤回爱。这里要注意,是感谢,而不是原谅

57.而真心地感谢你的父母,是知道你的父母给了你很多,你才会充盈起来。

58.你应该先为父母感到放心,而不是着急介入。为什么要这样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孩子不能介入父母的感情生活。如果孩子介入,会把他们搞得越来越乱,父母会在孩子身上寻找父爱和母爱。

59.万一孩子扮演了父母的父母的角色,父母就会很自然地扮演子女的角色,会闹得更厉害,把孩子消耗得更严重。 你必须学会在他俩吵架时置身事外,知道这和自己没关系。两个大人之间喜欢吵架,这不是孩子的错。

60.别老想着纠正父母,也别去做父母的父母,这会使家庭的秩序变得很混乱:父母会过度依赖孩子;孩子会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还会觉得有两个家需要照顾,又得照顾上边的家,又得照顾下边的家,累得半死,觉得人生了无生趣。

61.他们的爱在你身上,你在,这就是意义。 这份爱该往哪儿去?你要把这份爱给你的孩子,然后在你的孩子身上,让爱流动下去,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

62.孩子特别懂道理,跟父母不断地讲课、讲道理是最没用的,只会导致父母非常焦虑。

  想开点儿,记得孔子的提醒:色难。

  和颜悦色是对待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

63.我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在书中都有答案。

64.我们要学会:

  第一,和焦虑相处。知道焦虑并不纯然是一件坏事。

  第二,用做事来应对焦虑。

  第三,做事之后多看到自己进步的部分。

65.古代的东西好在哪儿?古时候的人可以集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用很多时间透彻地思考一个问题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挺奢侈的事。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东西,向内在用力,不断朝里探寻,去看见自己的变化。

66.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家庭关系要好,而且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67.实际上,给孩子带来最大安全感的是:父母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有自己的追求,父母的人生在孩子看来是很棒的,孩子才会对人生充满了希望。

68.所有人改变世界最长的路径就是想通过别人来改变这个世界,而改变这个世界最短的路径就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

69.当父母对一件事焦虑时,孩子就会对这件事敏感,他改变起来就比较困难。

70.我们无法改变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觉得气馁,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人生很有意思的背景和剧本。

71.我们要不断地向这个社会强调,单亲家庭不是问题。

72.除了给他爱、耐心、等待,我们其实没有特效药。

73.所有的无力都来自关注不能解决的东西。力量来自你身边还有这么多事可干,觉得可干的事很多,随便干点儿什么都能够带来那种传达爱的感觉。

74.《论语·子罕篇第九》中看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的忧愁多少取决于他对“我”的看法有多大:心中的“我”越大,烦恼就越多;心中的“别人”越大,烦恼就越少。

75.复杂的形态也是有底层逻辑的,就像人类的进化靠的是三条:遗传,变异,选择。作为人的成长,那简单的三行代码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感受是,首先,孩子心中要有坚定的无条件的爱。其次,这个孩子要有价值感,他要知道自己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是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是终身成长的心态,他能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正是自己成长的机会。

76.要知道爱是传承,爱不是对等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不能还给父母生命,因为父母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根本拉不住。父母给你的爱,你可以再给孩子,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77.要改善你和你父母的关系,让你真的成为一个被爱的人,你才有足够的能量去改变这个社会,改变你自己。

感悟:

1.对孩子要有耐心,不用急于指责和催促,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2.给孩子必要的纠正,不要过分焦虑,静待花开

3.不要介入父母的感情生活,不要当父母的父母

对父母要感谢

4.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不断学习育儿知识,不断成长,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