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秋节:生活需要仪式感

今天想应景写点什么,无奈,脑子里印象特别深的童年记忆,居然那么寥寥。

是的,在我们老家,中秋节除了给长辈送礼品,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还有什么讲究呢?

有时候一家人也聚不起,聚不起就算了,就改天,改着改着,就散了。

我的儿时,父母在村办大型工厂上班,效益很好,时常发福利。月饼有没有不记得,但是水果什么的还是很常见,家里自己也会准备过节食品。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吃不完的点心。至于猪肉这些,我妈每年养一头猪,居然很少想着拿去卖,都是腌起来,慢慢吃。那腌得冒油的腊肉,我家吃不完,我妈有时候还会拿去送人。

父母兄弟姐妹多,过节都是自己给长辈心意,除了春节,各家轮流请客,其余节日,吃饭都是小家庭自己吃。当然,平常日子,哪家有事情,需要帮忙,大家才聚在一起吃饭。

端午节,我妈会煮很多白水棕。哈哈,有些江浙孩子去湖北读书,回家就吐槽:湖北人吃粽子居然是白水棕,什么都不包;喝豆浆不放酱油却加白糖……呵呵,一方水土一方人,果然不错,我喜欢白白的糯米粽子,清清爽爽,只有米的清香。当然啊,一年还只能吃一次,因为自幼都不大能吃糯米。

母亲包粽子,先把糯米泡发好。然后拿把椅子坐在对面,把包粽子要用到的线都缠在椅背上,然后开始包。水灵灵的棕叶子,两片拗成圆锥形,往里面放糯米,再三下两下折好,紧紧地扎上线。再接着包下一个。一出神的功夫,哦,天啊,一个个结结实实的粽子挂在椅背上,像一个季节过后,一粒种子经过成长结出的累累果实,让人不禁感慨颇多。

母亲也常常帮不会包粽子的阿姨包粽子。同样的操作,在母亲手下那么轻巧熟练,可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大伙啧啧称赞我母亲能干的同时,我脸上无限自豪。

可我徒有自豪,自己什么也做不来。我妈对我的教育是:好好读书,以后都买的,这些什么事,哪里有读书好!

哎,一呱啦的家务事,看着欣喜,对母亲充满感激,但真是不知如何说起。反正我现在,人到中年,对这些活,真是一点也不会。

买的食品有买的好处。月饼终究是做不来的。两毛钱一个的带酥壳的月饼,薄薄的馅,吃起来不腻。直到现在还是最喜欢这种。然而,也渐渐不能吃完一整个。

父母做完活,家里来了客,就拿出所有好吃的,烧好一顿饭,孩子们散去自娱自乐,大人们就弄起一张麻将桌。

小时觉得无所谓,野地里随便走走,就很好玩。等到长大,就索然无味,终至于对这种节日印象不深。

求学的日子,这些节日还没有假,很多时候在学校里过。偶尔,中秋晚上会下雨,陪我们自习的老师,给我们扯扯闲篇,大家放松片刻。如若没有雨,下了自习,匆匆望一个月亮,才想起一年又到了这个日子。

一年又一年,一晃已中年。不知不觉中,孩子也大了。好吧,早起更完,今日吃完早饭,尝过月饼,带娃耍子去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中秋节:生活需要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