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

李玫瑾教授在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说:“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 长的问题在婚姻。有子女的婚姻已经不单单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说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那 么,家长的问题是什么?是婚姻。家庭养育中的很多问题,往往源 于父母的婚姻危机。她在本篇中举了两个实例,一个是上海25岁男青年在大好年华不出门,不去工作,而是蜷缩在家里,像一个废人般苟延残喘。他的身世是刚上初一,家里就着了一场大火,让他失去了双亲和外婆,而这把火竟然是他的父亲放的。原来他的父母婚后一直不和频繁发生争吵。事发当晚,父母再次发生争执,他父亲就持刀将妻子及岳母刺刀,然后烧上汽油点火,包括他父亲都被烧死了。他虽然被关父亲关在厕所里,但全身仍有50%被烧伤。另一个是一个女孩儿,她与闺蜜相约自杀,当她帮闺蜜结束生命后,自己已没有力量和勇气自杀了。女孩的父母在他四岁那年离婚了。不久他的父母都重新组建了家庭。而他去哪个家都是多余的人。所以,他认为自己属于爹不疼,妈不爱的孩子……直到遇见闺蜜,他俩属于同病相怜,所以相约“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两个悲惨的例子都能从原生家庭中隐约找到影子。大多数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三代家庭:父母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和子女 的家庭。所以,要从自己做起,建立一个良性的家庭传承模式。

以前见书中说过,“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当时就觉得此话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总结为: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子女就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子女及其周围的人。代代相传无穷尽也。我想这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还有可能写进基因,隔代遗传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