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烟火漫卷》

一部关于黑龙江的小说。

“无论何时,为黑龙江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无论寒暑,伴着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带着夜曲的人们。”

小说分成两部,上部写早晨,下部写夜晚。

语言很精美,最初的环境描写就给人一种很阳光明亮的朝气,从春夏的做富贵梦的朝露到冬天日出前的小雪花,引出来咱们的主角。从天上到地上,从似乎不染尘世的天幕到最为热闹世俗的菜市场,于是,我们所有的焦点都自觉不自觉集中在这小小的喧闹的菜市场上,集中在这烟火气中。

批发蔬菜者、经营早点的人;固定的铺面,流动的摊床;天一点点变亮,人也一点点变多变得繁杂。各色人物描写过后,我们的主角姗姗来迟——是众多小人物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角色——无数个黑龙江开着二手救护车的其中一个名叫刘建国的人。

翁子安与刘建国。翁子安听说刘建国的故事(找孩子),想结识他,找病友要了他的电话,在医院脱离危险后,雇了刘建国的“爱心救护车”。刘建国对翁子安的第一感是阴郁。

翁子安不拘小节,爽快,听说了刘建国的故事就立马行动,与之结识了解;很大方、有钱,吃饭主动结账,给双倍价钱,听说一个新结识的累伤了腰病友骑一辆破旧摩托在城市奔波就送了他一台半新摩托。

刘建国在找人,寻找丢失的孩子(从他手里丢失的朋友于大卫和谢楚薇的孩子),找寻的过程中,刘建国已经近七十了。

一次和翁子安出行遇到一只不想飞的鹰,刘建国把鹰送给了他的助手黄娥。

父亲刘鼎初(文化人、专家,动乱时期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被真疯子打死),哥哥刘光复,妹妹刘骄华

第二章给鹰捕鱼,捕鱼的同时回忆了黄娥的一些往事。第三章讲于大卫的母亲谢普莲娜的往事,父亲于民生丢孩子的经过。

第三章开篇是榆樱院的环境

“安葬了大哥,刘建国的心有被抽空的感觉。父母不在了,大哥也不在了,人生原来就是不断失去亲人的过程啊。”

小鹞子死掉了,挣扎在未干的塑胶跑道中,没能再飞起来。

感觉修辞确实用得有点多,感觉是各种生动的语句堆杂在一起。虽然能想象出来可能这些句子读出来很美,之前看《文学的故乡》里边迟子建的一期,纪录片中便有一些取自其文章的句子,很美,也很喜欢。然而大量的比喻排比等各种修辞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整段很美的话,这美便不会为人所关注,反倒会成为些许败笔之处。当然,对迟子建而言,这佳句兴许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不为其他,单纯而言,确实很形象——对于哈尔滨这样的都城来说,这日历就是一部世纪宝典。

看到后面感觉还行,没了之前觉得文字很繁琐之感,挺好的,能看出来迟子建的风格,哈尔滨冰城的景与人。

有些东西,感觉写来写去写的都是自己所在城市最最最平凡的小事情,莫名觉得,如果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城市也有很多写头,不为别的,就为那是你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些韵味,在作家笔下,加上作者的理解。就像人们说济南不说是济南,而是老舍的济南;人们说哈尔滨,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迟子建。一个地方被打上了人的烙印,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城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子建《烟火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