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蓄能

今天,跟炳叔和校长说,我胜任不了书院编辑部的工作了,终于卸下一块石头,其实,不想离开,却又没办法好好工作,只能,暂时暂停,回去好好蓄能,期待更好的回来。

想不到这么快就八月了,在书院里呆了八九个月,算个老手了,可是搞得自己四不像:

不像作者,全都是自己找选题,自己写;不像编辑,微头条写出错别字,干货整理得不及时,选题都过不了,改稿没能力;不像妈妈,前半年请了小姐姐负责家务和教导孩子,自己撒手写写写;不像医生,总是急急忙忙上班,因为早上一写就停不下来,总是想着赶紧回家赶稿子,不考职称不写论文不评副高。

我总是想,我在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啊,我得投入很多,我从来没有坚持这么久的,可是,现在我想停一停,缓一缓。

我觉得自己总是不能很好的坚持一件事情,一定是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骑行:骑完了西藏318,我就把自行车丢了(借给闺蜜被她搞丢了),然后,就没再骑过了。

跑步:跑完了一个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就没再跑了(因为疫情所有的马拉松都停办了),然后,就没再跑不过了。

写号:自从在书院当编辑写稿改稿,我就停更了,因为真的没有时间,然后,号就差不多废了。

看书:除了因为找素材写稿拼命看完的书,其他买回来或者收藏的书,都没有系统的看完。

育儿:精养模式转化为粗养模式,为了更多时间找选题写稿,让孩子看了太多的电视。

所以,现在,我得把自己规划好来,不能随心所欲了,想到什么就干什么,头痛抓头,脚痛抓脚,一点规划都没有。

我得把事情的轻重缓急排一排,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其他的都给我缓一缓:

跑步:所有的健身活动中,最适合我的就是跑步了,什么跳绳、瑜伽我都没能坚持下来,所以我一有时间就要多去跑步,这样我的身体才能跟得上我的大脑。很多时候,我想早点起来看看书,调好了五点的闹钟,六点起床;六点闹钟响了,一躺下又是七点,不是我没有毅力,而是我早起以后一整天都没有精神,集中不了精力去干活。追根到底,就是身体跟不上大脑,每次想做点事情都觉得很累很累,我知道,我的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了。

育儿:虽说育儿先育己,但小家伙已经有叛逆精神了,知道如何跟大人斗智斗勇,还特别会泼赖滑头,特别难搞,总是大吼大叫后,发现孩子也跟着大吼大叫,脾气差得很,看来,硬的是不行了,只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更多的爱,把她引导到正确的道上。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作为父母,还是希望孩子走好路,走更少的弯路,最好是自己学会选择,如何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些自己花了前半生得来的经验,要如何潜移默化给孩子,确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看书:以前觉得自己看的书很多,比身边的小伙伴多了去了,可是现在写起东西来,才发现自己看了个大概。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每次写稿都要去翻找看过没看过的书,总是不能好好地看完一本书。《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最后选择了去国外读书,也正是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她已经是个足够好学勤奋的人了,可还是意识到自己的学识不够,最后选择进修这条路:三十而已,我们缺乏的是重新开始的勇气。我想好好系统地看看书,好好整理一下手上的所有书,然后写些读书笔记,不至于白读了。这半年来,我看了二十几本电子书,十本左右的纸质书,虽然数量不多,可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可是我觉得还不够,而且没有系统地消化好。有些好书,值得再看;有些没看完的名著,得继续看完。

写作:校长说,不要丢掉写作。其实,我最不想丢的就是写作,刚刚有了点眉头,无奈精力有限,身体跟不上大脑,每天昏昏欲睡,只能慢慢来了。也好,慢慢来比较快,以前我都是一气呵成,花光了我大量的元气,我得先修炼好内功,才不会走火入魔,才能真正享受写作这件美事。

夜班时忙中偷闲完成了今天的日更,因为后天要开始负责PCR的主要工作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负责,要穿着防护服呆在实验室里六七个小时,之前只是进修,现在就是实操。也好,起码不用值夜班了,熬少点夜,人也精神点,不然迟早会神经。

自勉,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8-11 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