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宋代古画,记录了《兰亭序》失传前的画面

在艺术史上也存在不少个“未解之谜”,其中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最最让书法迷们关心——《兰亭序》究竟是何时何地怎么失传的?它最终到底去哪了呢?

千百年来《兰亭序》都被视为是书家圣经,它于书法而言无异于如同是至高宝藏,不仅书家们想找寻到一睹真迹光芒,连文物贩子收藏大咖做梦都想找到关于哪怕是关于它的碎片。

△兰亭摹本

自从王羲之洋洋洒洒写下这三百余字后,便成为了书法界流传最多的“范本”,即便在它失传之后更是成为了某种标准般的示范,上至大师下至刚刚持笔的孩童,可以说但凡拿过毛笔的人都知晓其存在。

目前普遍认为该作自被创作出来之后仅仅存世三百年左右就消失了,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再也没有面世过,也就是说它彻底失踪失传了,但它的曾经存在绝对是毫无争议的。

△故博馆藏《萧翼赚兰亭》

关于《兰亭贴》到底是何时何地、究竟是怎样失传的前因后果,史家虽然留下有多个版本的释疑,但都只是限于“传说”的范畴,很少有可以有确凿的辅证能支持其“传说”,由此也让后世更加对这个千古谜题感到好奇。

不过,有一件事却在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争议:它是在唐初就失踪了。至于它的下落说法基本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它至今还静躺某处只是后人尚未找到,一种说它早已灰飞烟灭片角无存。

△宝岛藏《萧翼赚兰亭》

在故宫藏有一幅八百年前的古画,它将《兰亭序》失传前最后一次面世的画面记录了下来,也是《兰亭序》在世间最后一次露面的身影。

同样的古画还有另外两幅,分别藏于辽博和宝岛,三幅画大同小异全部是画下了同一件事情,三幅古画均出自宋代(其中辽博为北宋本、宝岛为南宋本)。

虽然三幅画均以描绘《兰亭序》最后存世的画面,但其实只有辽博所藏的那幅画具体对《兰亭序》进行了描绘。

△辽博藏《萧翼赚兰亭》

这三幅古画的名字都叫《萧翼赚兰亭》,但他们并非同一作者、更非“原创”画作,不管是谁创作了这些画,可以确证的是他们都是临摹一位叫阎立本的唐代名家。那么咱们先来聊聊这三幅画到底画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这三幅画中所绘人物数量各有差异,但画面正中无一例外是对坐而谈的两个人,一个和尚一个文人,这是画中的两个主角,坐与高背椅的和尚是辩才,坐矮凳者为文士萧翼,两人似在品茗畅聊人生宇宙。

△清代丁观鹏摹本

其中辩才为主萧翼为客,辩才赏识到访的萧翼遂热情接待陪他煮茶论人生。辩才虽一腔赤诚,但萧翼却是心怀鬼胎。

辩才乃王羲之直系后人,《兰亭序》此时正传入他手,辩才视其胜过性命从不轻易示人,连当朝太宗慕名想借去学习学习也一再拒之,而萧翼这次到访正是想设计把《兰亭序》弄走献给太宗。

辩才非但不知还引其为知己很是信任,在辽博馆藏的画可以看出,辩才当时还命侍从取出《兰亭序》准备拿给萧翼欣赏。

△侍从手捧《兰亭序》

由于辽博馆藏之画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未得到很好的保护,画面大部分已经无法正常观赏,但在清代还有一位叫丁观鹏的人临摹了一幅高度一致的画(见图六)。

这幅清摹本可以清晰地看到辩才的侍从右手夹着一卷《兰亭序》、左手搔头,站在萧翼身后,似乎只等辩才示意他便会将《兰亭序》递给萧翼。

△画中煮茶人

除开故博馆藏的那幅之外,其余两幅画中左侧均为两个仆人正在煮茶,当时辩才已经年迈力衰很少长时间会客,由此可见辩才对萧翼非常热情。

而萧翼也由此得知了《兰亭序》的存放之处,不久他便趁机将《兰亭序》带走不辞而别直奔京都,献给了朝思夜梦的太宗。

此画最初的原创者阎立本,大约是在太宗生前、萧翼得手不久之后创作的,当时萧翼因此成为功臣深得太宗宠信,因此阎立本此画在记录这一“偷窃”过程的同时又必须抬高萧翼,故画名中用“赚”代替“窃”。这就是有文字和图像记载的史料中,《兰亭序》最后一次面世的情形了。

至于此后《兰亭序》到底是因为太宗爱之太深搂着它共葬陵寝了,还是太宗后人私藏损毁了,仍然有待专家们的努力发掘。

(文:路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幅宋代古画,记录了《兰亭序》失传前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