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一提起唐朝,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纵观整个唐朝历史,贞观之治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人人皆知。那么对于李世民这个名字不陌生,那么他本人的经历以及他的作为,与他对历史以及唐朝的影响,你又了解多少?可能两句话也说不上来。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帝王,玄武门之变让让我们给他贴上“不仁”的标签,而贞观之治又让他显得如此重要。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我们就结合历史上的一件件事,来细说一下这位帝王。

      他的出生是非常高贵的,他的父亲李渊与杨广是同一辈的人物,但是独孤皇后(杨广妈,杨坚妻)与李渊的母亲都是亲姐妹,这对姐妹还属于当时北朝的的超级世家大族。两位夫人分别生下了杨广以及李世民(李世民爸是李虎)。李世民也凭借这层关系过的非常舒适,而且自己也非常有能力,活的风生水起。他从小就习武,练就了一身武功,并且非常有进步,这也为他的军事才能打下了基础。很快就到了隋末大乱,这个时候,他主打武将,与自己的父亲以及兄弟一起征讨四方,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进展,长安也被攻了下来。

      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关于李世民的长相。在传统的图片当中,他面部和祥,身体微胖,站立挺拔,而最具记忆点的就是他手拿腰带的动作,不仅非常酷,而且还非常显的格外“老实”。但其实,李世民有胡人的血统,他的长相也是比较吓人的,据说胡子又密又硬,能把人扎的生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面容来,想想李世民的本性是什么样子。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还有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情,就是唐朝到底是谁建立的?有人就会说:唐朝当然是李渊所建的呀,人家可是唐高祖呀,在历史上也算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帝,并且是当时文官所记载。但是仔细想一想,从李渊从太原起兵最初到建立初,土地都是由李世民所打下的,战功非常显赫。不管是对中原的瓦岗寨,还是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人,都是他一手一下下亲自消灭的,其中还包括非常危险的虎牢关大战,兵分两半,分别战一边,最后还大获全胜。并且李世民在这个时候也展现出了无比出色的军事天赋,被封的武官数真的是数不胜数。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理清一下思路。其实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并不是由一个只打仗的人建立的,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竟然是一位将军,这怎么说得过去?将军内外都可以主持吗?它可以一手把握全局吗?可以将形式全部顾及到吗?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再说说李渊,如果他是这个王朝的建立者,那么史书上应该有很多关于他的记载,但为什么史料上记载的东西却如此之少?李渊在整个的过程中都是他一起主持内外,且发起人还是李渊,唐政权也是李渊建立的。而李世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东征西讨的将军,只是一个辅助,而李渊才是真正的创立者。应该是在李世民即为后,更改了史料,足以帮助他强化了自己的存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固政权作用。这就是后世之人不重视李渊对唐朝的影响, 只重点探讨了李世民。

      接下来就是他最大的争议事件了:玄武门之变事件(李世民在一天等待李建成以及他的弟弟李元吉入朝时,乘机用弓箭杀死了两位亲兄弟,李渊大惊,李世民也逼迫他父亲进行让位,就当了唐太宗)。这件事放在现在来看,是极其不符合道德标准的,甚至有人就借这个事情来判定李世民是一个小人,重视权利而图谋不轨,最终还得到了皇位。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在即位之后做的还不错,至少没有如同暴君一样的形象以及形式,所以不敢肆无忌惮的“喷”。但是把这件事情放在当时的朝代,以及当时李世民在亲属与皇宫之中所位的处境来看,他这样做是有它的道理的。他由于多年在军中工作,所以非常爱惜人才,直至后来还开设了文学馆,收罗四方的人才,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代表人物,甚至还有名相魏征。但是同样有非常大的功劳的太子李建成却因为李世民的工业而有意向削弱他。而且当时的朝廷还分成了三拨人,一波就是李渊旧部,两波分别是李建成以及李世民的势力。可能李世民并不出于夺嫡而有此举,在之前,杨广夺嫡是因为他的确有非常大的实力,他的即位会看起来更合理,形式都有他掌握着他的老爸隋文帝杨坚也认可他这样做,最后通过大做文章与言语诽谤而夺得皇位。但是李世民的处境与杨广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李建成同样有很大功劳,而且实力不分上下,但是人家李建成可是太子啊,早晚不行举动总会被干掉。于是李世民就显出他残酷、果决的一面,直接杀了两兄弟,而且是亲自杀!而且自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而当上皇帝后,唐朝就很少有太子可以安心的、无风险的登上皇位。正是因为李世民这一举动让唐朝皇室继承变得非常“困难”,气氛一直在弥漫,唐的39位皇帝中只有19位是顺利当上皇帝的。但是想想这个举动李世民也是迫不得已,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再不这样,哥哥、太子李建成就会杀了自己。也正是因为此,唐朝的开国历史变得只有李世民一人独照,李渊、建成都只占史料一小部分。

      再然后就是他的登位了。我认为他此时最应该解决的就是避免像隋朝一样二世而亡,把国家治理的安安份份,与民休息。但是现在隋末的气氛依然存在,是一个对皇帝来说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就是迁都问题:是否继续呆在洛阳?还是去曾经的旧都长安?隋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迁都洛阳而远离的对政治有很大影响的关陇集团,而集团叛变而导致。要知道,李世民爸李渊就是出生于关陇集团的。所以,关陇集团不仅可以提供人才,还可以政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给予他们一些安抚。但是身为皇帝,就甘受他们的控制吗?不。所以在迁都后就开始一步步削弱他们的能力,最终完成皇帝的独善其身。而且迁都可以有效的应对北方的突厥,因为中原已被打的服帖,南方又得益于杨广的帮助,但是北方由于碎末的大乱而使边境变得不稳定。那么他这个时候该如何治理国家呢?需不需从外界给自己找些约束?毕竟自己还是个大老粗,想要治国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就开始寻求外界的帮助,设立了让任何时人都可以进谏的政策。于是乎,朝廷上下一片繁荣,臣子们没有进行拍马屁,而是勇武的进谏,虽然李世民忙不过来,但是他还是愿意听从人民与臣下的建议。在政策方面,他以隋炀帝为例,学好不学坏,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都是隋炀帝留下的好东西,但是在作为上全部反其道而行之,这就造成了他们俩之间的明显差别。他给予大臣一定的权利。并且它还曾经想去登泰山封禅,但是出于民众考虑,最后有没有做。并且在对民的问题上也做了极大改善。为什么隋朝时的粮食储存也不少啊,在长安的粮食储存库有可供百姓食用10年的粮食,为什么最后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呢?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粮食在长安?就是因为只在中央有粮食,其他地方都没有!大量的税赋,就会造成中央粮仓堆积。唐朝时,也开始修大型水利工程,发展人口,贞观年间人口从280万户涨为390万户,说服也没有那么重了。

      在对外的问题上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在贞观初年,本来在隋朝时被打得服服贴贴的游牧民族—突厥又开始骚扰边境,重新开始发动一定的战争,使边境人民民不聊生,并且这里的人加起来也不及整个国家的1/20。那么在这时,李世民要采取什么政策呢?现在可是贞观初年,由于迫不得已发生玄武门之变,刚上位,就发生外族侵扰,他的政权还没有得到一定的稳固,人心惶惶。而且用于战争的可用物资还非常少,也是历经了隋末的大乱之后所有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还是非常不利于国家以及百姓的,如果发动,就会出现和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一样的下场,打胜了,当然是侥幸,并且创造了奇迹,如果打败了,国家将不保,还会损坏你的名誉(本来就不高)。所以在这个时候要采取与突厥和谈的政策,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自己朋友。但是这样的局面当然坚持不了多久,好在唐朝是农耕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起来,会使别人游牧民族要快很多,并且有效很多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无论时间多久都是一个样子,因为他们只是在利用草原上的一切物质来生活,并没有去“创造”。所以很快啊,很快啊,在贞观三年,李世民排名将李靖率领20万军出征东突厥(对了,这位大将就是托塔天王的原型,在西游记里,托塔天王也叫李靖),一共出征了两次,终于夺回了一些户口与土地,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突厥手下人势力。虽然西突厥还是一个隐患,但至少现在安全了。在对待,这群纳入中国版图的突厥人上,李世民采取了用当地的首领作为当地的都督府,同时,让这些都督府进朝廷来护卫自己,从而产生对唐朝、帝王的敬畏感而更好的归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在贞观后期对待西藏地区由藏民所建立的吐蕃上,也是尽了大力。李世民派自己的养女,就是那位文质彬彬的文成公主,带了大量的经典书籍、宗教佛像、器具、科技物质来到吐蕃,嫁给了当时吐蕃的王松赞干布,不仅是民族上的融合、交汇,也帮助吐蕃完成了实际实力的逆袭,更是完善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而且在对待西域上,也是做出了不少举动,继续经营汉朝留下来已经荒废多年的丝绸之路,对外族开放,并且文化的局限相当于没有,而且繁盛的景象让数不胜数的外国人来到长安定居多年,阿拉伯人、突厥人、日本人,甚至还有西域各国的人民在长安随处可见。

      然而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李世民恰巧碰到了一个阻碍。由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长子李承乾原本非常好学,并且乖巧、听话,谦虚,而被李世民所喜爱。但是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好女色,还有了不少坏习惯,再加上跛脚与长孙皇后的病逝,他甚至成为了一个小人,并且开始图谋不轨,发动政变。最后,由于计谋泄露,所以太子之位被李世民所废,立15岁的李治为太子。

      在他的晚年,由于贞观初中期,李世民所创立的各种约束自己的势力(谏官权利,三省六部制,以及朝廷对外开放政策)都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开始出兵四兵四处征讨。在此时,由于多年的用兵,百姓又开始出现隋末的些许征兆,而且李世民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坏。幸好由于他的“短命”,这种现象才没有持久。他还嫌长的皇宫太热,在你身上又修建了一座宫,但是李世民还嫌这个宫太小,于是就又建造了一所。在病后,他还由于长孙皇后的去世,爱臣魏征的去世,以及太子之位的交换,让他大受刺激。他也开始向秦始皇一样找灵药,寻仙丹,求长生不老之术。后来由于错吃了药,加重病情而去世,享年52岁。


      那么李世民到底是不是一个明君?在我看来,是。对于一个盛世来说,他好像并没有像隋炀帝杨广一样,做出非常多巨大的伟业,但是,他同时没有让国家与百姓的负担过重,进谏的氛围让朝廷非常祥和,并且在对待内外上都做出了非常多的妥协,在此基础上有完成一些小伟业。但纵观他的生平好像没有做出什么多大的事情,但是因为在对待国家上,却名流千古,并且有贞观之治的号称。

      ......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