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 旅英华人的政治觉醒

《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英伦漫忆》

作者:辣舅舅罗比

(个人wx: rob828,本系列拟写30篇完整文章,约15万字。欢迎交流)

伦敦街景

第一章 第三节

3.3  旅英华人的政治觉醒

半个多世纪以前,新华社最早派驻到伦敦的首席记者彭迪,半夜在伦敦的寓所接到一个电话。

“喂!我这里是电报局, 你是彭迪博土吗?” 电话那头问。

彭迪确认身份后,电报局的人说:“彭迪先生,你真是个名人。”

原来,伦敦电报局当天刚刚收到从北京发来的一份电报,收报人的姓名地址是简单的几个字:伦敦彭迪,没有具体地址。

“这样的电报对我们来说是不常有的, 除非是发给那些很有名望的人,例如,我们的首相。 瞧, 你不也成了名人了!”对方调侃道。

彭迪事后推断,北京的同事估计忘记了他在伦敦的具体住址了,就简单写了“伦敦彭迪”作为接收人。这就相当于你给一个远在异国的人寄信,信封上只写XX市XXX收,却不写地区、街道和门牌号,相信送信小哥看到这样的信,只能一脸懵逼。

没想到,负责为本市几百万人传送电报的伦敦电报局,还真的根据姓名查到了彭迪的具体住址,将电报如期送达。

那时是50年代,在英国的中国人寥寥无几,以至于电报局不怎么费力气,就准确定位到了彭迪的门牌住址。

今天,在英国的华人华侨保守估计超过40万,中国留学生约18万,散居在全英各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海边,若再有这样的越洋电报(或信件)出现,其命运可想而知。

活跃在英国的华人华侨,早年主要是来自香港和广东一带的移民,在英国以经商、打工以及开店为生。而如今,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越来越多,这些新移民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业领域多为金融、法律、文化、教育等专业领域。伦敦金融城,目前是在英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在英华人的分布有多广呢?只要看看中国驻英使领馆的分布就差不多明白了。目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设在伦敦,这是我国在国外的规模最庞大的驻外使馆之一;在曼彻斯特、苏格兰爱丁堡、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都设有总领事馆,服务于当地华人华侨,并与当地社会开展各项交往。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馆开馆那天,我也在场,外交部长王毅亲赴北爱参加了开馆仪式,北爱地方政府领导人也出席道贺。

在苏格兰,当地华人华侨每年都组织春节庆祝表演,苏格兰的大学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学子前去留学。

华人数量虽已不少,但在英国政坛仍然属于比较边缘的存在。2015年英国大选,英国议会下院产生了历史上首位华人议员——麦大粒(Alan Mak)。

麦大粒出生在英国,父母来自广东农村,60年代来到英国,在英国多个城市从事过餐馆和快餐店工作,后来全家定居约克郡。麦大粒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在竞选议员之前是一名律师。律而优则仕,这是西方社会从政的一条常见路径。

以往,在西方社会生活的华人,常给人留下不关心政治、从政意识淡薄的印象。如今,这种情况正发生明显的改观。越来越多的中国新一代移民,开始热心当地公共事务,参选参政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在近年的大选中,曾涌现出十余名华裔候选人同时参选议员的盛况。

我曾采访过从大陆移民到英国的一位华人候选人王鑫刚。生于1980年的王鑫刚是黑龙江人,2001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赴英国和美国留学,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商学院分别完成工程硕士、金融硕士和高管课程,后于伦敦金融城某投资银行担任高级经理。

“我非常希望我参与英国大选的经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华人参政,提升华人社区在英国主流社会的声音,”在中国出生和长大的王鑫刚这样看待自己的竞选意义。 

他说,一直以来,华人在英国经济领域发展得非常好,在教育方面的成绩也很突出,但在政治方面,华人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吸引更多华人参与英国主流政治,为华人社区发声。

“目前英国华人比较欠缺的,就是迈出来,参与政治;一旦参与进来,你会发现,其实政治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它可以很简单,也很有趣”。

虽然王鑫刚当年没有当选全国议会议员,但却在他生活的英格兰萨里郡当上了地方议员,这对他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好消息”。(今日打卡:1539字



以下为注释,不包含在打卡字数当中

此为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

本系列写作思路:在3-4天的时间里,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有层次写作,每天写超过1000字,三天不少于3000字。三天的内容加起来,大致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最终计划完成约30篇完整文章,预计总共15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0) 旅英华人的政治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