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文学系列讲座第四讲
作者:顾月华
2020年12日3日星期四晚上,由顾月华策划、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联合举办,由陈曦、纽约桃花、南希和顾月华为主的工作团队,在云会隆重推出:极光系列的第四道极光。
第四讲由北美地区著名小说家陈九担纲,题目是他的新书《卡达菲魔箱》。
陈九,工程铁道兵出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和纽约石溪大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美国运通公司及纽约市政府。代表作有小说选《挫指柔》《卡达菲魔箱》,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曼哈顿的中国大咖》,及诗选《漂泊有时很美》《窗外是海》等。第14届百花文学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及第5届中山文学奖获得者,居纽约。
2002年在美华协进会见到陈九,他出了一本诗集《偶然》,我竟然也收到了一本,扉页上写着他与友人通信中的一句话:我的存在彷彿是为了道出你心中的渴望,去和你分享一种美好。
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文友圈里又多了一个有活力的人了。然后我们每个月在纽约文艺协会中聚歺,他是一个好写手,小说散文诗歌都行,他文字散发强悍原始男人味,喜欢坦诚直面对女人与性的吸引及兴趣,书里的他看似有点色,其实他生活中一纯爷们,陈九是从美的角度来欣赏女性的,首先是他文字的精美心地的善良及心灵的坦白,而且他极尊重身边的女性。
陈九还有一本散文集《域外随笔》,前半本写他在中国,聊聊回家那些事儿,后半部写他在纽约,说说纽约那点儿事儿。这前前后后我都有共鸣,我常写些不得不说又不敢多说的文章,陈九更委婉些,感想却是相同的,又应了我常想说的,去喝过洋水的人喝的水似乎一样,但吸收的营养是不一样的,回馈的更不一样,有的是血,有的是奶,有的是屎!我们对金钱与价值观都很相似,成为我们常常喜欢谈论与宣扬的题材。
他引用美国石油大主洛克菲勒的名言:「每项权利都必然包含着责任,每个机遇都必然包含着义务,每种获得都必然包含着职责」,批判社会上的富人和富二代。
陈九的文字真诚,出自他的肺腑,所以能引起共鸣。最近他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内伤,他这样说: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感源于从不快乐中追求快乐的冲动,内因才是根本。不是有这么句话么,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改动一下,幽默的内核是寂寞,倒十分贴近我的心境。
既然幽默源于追求快乐的本能,我必须好好活着追求快乐,再把不懈的追求变成与君同悦的幽默文字呈现于世人,只有你快乐我才快乐,这是我的宿命,我认了,无论漂泊让我错过什么错过多少,都错不过我对远方的血浓情感和美好祝愿。
我也哭泣,只是不会让你看见。
陈九为什么偷偷的哭,那是一份对故土对亲人永远的思念和牵挂,那种隐忍的感情和伤痛,不会消失或淡化,但是它们让陈九,让我们利用自己的文字,变成不快乐中的快乐。
我与陈九的命运中有许多巧合。
2008年陈九与我同日担任纽约作家笔会正付会长,数年后同日辞职。又过了几年,2016年同时分别担任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长,和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我觉得这些偶然还不神奇,最神奇的是我读他的新书《卡达菲魔箱》,读到一篇文章时,惊跳了起来。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怪〈七五八七〉,写在2015年,他们铁道兵在一九七五年八月七日去参加了河南省特大的救灾任务,当我看到他们从河北赶往驻马店的鉄路上时,想起那一年我也正从郑州坐上了省文艺慰问团的大卡车,往驻马店赶去,车上装满了大蔴袋,里面是城市居民日夜赶制的烙饃和蒸饃。这样的救灾任务非常艰巨和困难,这样少的命中率会发生在两个不是河南人的身上,这实在太神奇了。是一个奇迹。
大水冲毁了铁轨,桥梁,路基都被冲毁了,想不到面前的陈九当年就在铁道兵中间,象战神面对淮海战役,千难万险地完成了接轨通车任务。赔上了连长和战友的生命,看着火车从南到北在注目礼中通过。有这些经历的人是重生过的人生。
陈九说:原想漂泊可以重塑人生,恰恰相反,已被铸就的灵魂是无法改变的,鋳是浇注,在金属加工上,唯有铸件最难变形,而远离只会将记忆扩大,越远扩的越大,直到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在我身边载歌载舞,直到生命终结,有人抱怨孤独,呵呵,肯定因为青春太过自我,有过一次壮丽终身不会孤独,有过一次奉献永远不会庸俗,这是命,就看谁能赶上。
我也在差不多日子里写下〈水从天上来〉回忆了黄河也提到了这次水灾。河南的水土养育了我十八年,我有无数次接触底层生活的机会,那儿诉说着不同的黄河故事,充满了灾难,那水土也把我重新浇鋳过了,原来我与陈九七五年开始,就有一根命运的共同金线,浇鋳在各自的身上,出现在我们的作品里,产生出不同的效应,但是后来我们对文学的爱好,和同样的价值观,最后又一起在云会交集,发出了今天晚上这第四道极光。
主讲人陈九是一个说话不用草稿,却能信口开河的主,去年年在绍兴的新移民年会上,有一场著名作家与大学生的见面大会,台上坐了一大排当今名家,陈九的发言硬是说把严歌苓的锋头都给抢了,事后陈九一直自责惭愧,今天晚上,我们来听听他讲了什么?
这疫情当道的岁月,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自己喝闷酒嘛又没意思,这些年从最早的到现在自己出了大概有15本书,现在还有一本《野草生长》最近就要出来了。
陈九一上来先不谈他的这本书《卡达菲魔箱》,而是感谢书的后面四位推荐人。夏坚勇是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说:陈九的小说具有好看的故事,又流溢着哲理品格和诗意的温情。作者生于天津,长于北京,现定居纽约,津味儿,京腔儿,加之老美的嬉皮士风格混搭在一起,有如牛排红酒,那叫一个爽?好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好,卡达菲魔箱肯定是其中的一种。
金宇澄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斯乃安文学奖获得者,他说:陈久的常德道大胖一看就喜欢,我曾在东北农场务农七年,认识不少天津的兄弟,熟西天津方言,读到他笔下的语言,倍感亲切,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语言,小说作者根本的任务之一,是对于语言、句色的敏锐与拿揑。这一点陈九做的非常成功。
人民日报杂志副主编徐则臣这样说陈九:作品卡达菲魔箱以独特视角和个性语言,讲述了中国留学生潘兴在纽约打开卡达菲魔箱的传奇经历,故事引人入胜,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但作家并未于此止步,他更关注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生命形态,以及迸发出的异彩,这是一部富有能量的作品,他强大的辐射力使故事语言人物,乃至意蕴的的空间都充满了文学光芒。
任芙康先生这样说:气定神闲的陈九,住在纽约的长岛写小说,只要连续读他三部中篇,相信你一定庆幸自己遇见了一位货真价实的高手。翻检他编织的故事,题材里,情思里,文字里,无不氤氲开、或曰喷发出罕见的气场,堪称大手笔。他就是写小说的料,一个响当当的陈九正出现在我们面前
陈九说:我很感谢这本书的推荐人,感谢作家出版社再次把出版的机会赐予我,一个海外的写作者,海外写作者的意思,不光指居住海外孩子,我们想得到一次书籍出版的机会,文章发表的机会,将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等待,更多的冥思,遐想,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日子就这样有一搭无一搭的过去,企盼的心情让文学之梦越来越浓,也越来越有含金量,因此一旦机会降临,我们的心充满喜悦,都想像拜把子那样单膝下跪向家乡父老致敬,所以就是用这种心情,来表达我对出了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中,给我各种支持的这些人的一个心情。
卡达菲魔箱这个这个故事的主角叫潘兴,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一个抽象象征,在这个故事当中所走过的这个路上,故事一环套一环,而且有大量的情感和这个景色的描写。
第二个故事哗啦胜轶事谈的是一个悲剧,就是讲华人在美国参与政治的这种状态,一个华人他去竞选,遇到一些问题,这个主角叫王彼德,他是一个搞电脑的专家,他正好和这个搞竞选的华人中间发生了一段冲突,发生一段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和外围的外国人,在老外帮你处理这些事故,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你就可以看到这种文化的互动,你就可以感到这个在一个华人的心里边,他的那种把握不定的一种游移,他无法判断是道理重要?还是文明重要?是文明重要还是族群重要?他整个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是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是患得患失进退失据。这个故事并没有写谁胜谁,实际上最后是以这个王彼德被他自己主动的进监狱结束,故事讲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的那种在在美国这种强大的政治机器下,华人所处的这种状态。
我現在写的两个故事,比较以前的风格,我个人认为是有一些风格上改变的,我过去写的老史与海啊,挫指柔啊,实际上都写了一种英雄主义色彩,总是要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总是要成为一个胜利者。但是在这些故事里边呢,却不是这样,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都是悲剧。这是我认为我在写作风格上或者说我的人生思考上,是一个转变,也可能它体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或者我自己都不能看到的我自己都不清楚的一种悲哀,一种是非常深的悲哀,象直觉一样的反映出来,并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解释,日积月累的有了这么一种感觉。
我每当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最初我对这个这件事情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有一种情绪,升起一种极其浓烈的戏剧性,我于是我觉得我的写作完全是在为我的情绪服务,完全按照我的情绪去叙述,去遣词造句,去叙说故事。实际上是完全是为了满足我的这种情绪,当我的情绪说够了,说没了,说满足的时候,我的故事也该结束了。
正是恰恰是我能够把通过我的文字把这种情绪确实的写进去了,而且把它传染给了读者,读者在看我的东西的时候,产生了跟我一样的一种感觉,当我们的感觉合拍的时候,这个读者就说哎呦九哥你写的好。
哲学是哲学的抽象,而文学是文学的抽象,所有的艺术都是抽象,都必须抽象,概括它就是一个各种符号,我可以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我设计的潘兴穿着中山装出场,潘兴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唱西河大鼓,暗示潘兴他骨子里他的世界观,他的理解是有传统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什么东西都是这样暗示在作品里面,所以这个历史的轴就出来了。我们有二次元去构思,必须是二次元的,为什么?他要么发生在今天,要么发生在过去,他必须得发生在一个时间段。
最后我们再谈一下我们面对的语言,我相信很多人在等着这个东西,语言这个东西啊千奇万变,100个作家有100种写法,但它的本质是不变,他的标准是什么?语言我们不谈好坏,我们只能谈这个作品好坏,因为语言只是这个作品好坏的一部分,它服从于这个作品的好坏,但是它有一个标准,它的标准是什么呢?它必须得让读者读得舒服,那么怎么能够让语言读的舒服,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要靠自己的理解作家,我们说作家必须细腻。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巨变的这么一个过程,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巨变是什么呢?语言的变化你必须得敏感,你如果对此不明白,作家都是业余的,没有一个作家是专业,但是读者,每一个读者都是专业的,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需要专业的作家,但是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专业的读者。
中国语言它有自己的规律还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从汉乐府到这个五言到七绝七律,中国语言它是有音调的,它的音乐性你必须得有所了解,你看我现在说话,你们认为是不是音乐呢?不是音乐?我跟你讲我现在说话就是音乐,再扩大一步语言有长短,那么段落也有长有短一样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体会,今天分享给你们。
最后再说一下方言,我认为方言呢是是个性的一种工具,是体现个性的工具,你如果应用的不好,可以不用,因为这里面方言就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方言在方言当中虚词的使用,这个介词的使用,这个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我只是建议这个语言自己用下功夫去体会,要用爱女人一样的这种感觉,去爱用这个方言,用追求女人的这种这种细腻去追求,无论怎么多都不过分,好吧,今天我就说这么多,非常感谢。
为陈九讲座担纲嘉宾的是南希,题目《陈九小说的语言特色》
她的发言相当精彩。下面摘选其中部分内容:
南希对陈九老师新书的感受主要有四点:
第一是他的幽默。他的作品带着天津和北京地域文化的达观/开朗/爽快和幽默。这种豁达敞亮在他的笔下,又和纽约国际化大都市的移民大熔炉的独特地域文化,冲撞在一起,混搭成了陈九独特视野和风格化的叙事风格。
陈九的天赋表现在,他能够把一切主题都转化成清晰的视觉意象,生动翻腾的场面。他还有一种肆言无忌的幽默感。豪放自如,使任何悲剧在他笔下都能体现荒诞。
另外,他的嘻笑怒骂幽默是很感性的,但在感性的后面,还有很深刻的命运思考。他的人物在面对命运的恶意嘲讽,有各种表现,有的是游戏其间,有的是与之抗争,有的甚至是以死对抗。所以他的作品闪耀着救赎的微光。
第二是文化冲突的戏剧性展现,如《卡达菲魔箱》,陈九小说集合了神秘,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还让我想到一个2003年的美国小说《达·芬奇密码》,连题目都很像。我等一下会在后面单独谈这个小说。
第三就是他的语言特色。语言生动,活灵活现,有“吐凤喷珠”之才。他不属于词藻华丽一类,完全天马行空,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一个作家,语言是他的一个标志,是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因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与作家的关系是血肉相联的部分。陈九老师的语言有很多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他的激情澎湃,他的生动,他不拘一格的描写,还有文字声音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南希特别提到音乐性,语言的“声音感”和“音乐性”,不是书面语的。声音出自身体,它远比书写更为本原。比如《卡达菲魔箱》中的这个声音,是把身体的官能全面打开,视、听一起在大脑的沟回里激荡。
南希谈到音韵,汉语本身就是一个声音系统。她说我们今天写东西不讲平仄了,我们读东西也不读出声来,但我们嘴里不发声,声音也还是响在脑子里,所以还是要讲声音的,它和情感有关。作家情感的起伏、呼吸的节律,都包含在声音里头。
而陈九小说里,常出现一小段对话,用楷体标出,非常奇妙的,像排比句。以示声音的变化和停顿,展现了一种情绪和剧情的节奏。所以,陈九老师的小说有声音,还是多声部多重奏,有的从头唱到尾。
因此关于描写,陈九还有一个出色之处,是他的描写有现场感,有画面感。而且经常出人意料,在他的声音出现休止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静音,而是出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强音,一个并非静止的一个画面。非常震撼人心的,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作家的才华所在。
第四个感受是陈九笔下的人物具有传奇性,令人过目不忘。他的小说,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而不是以故事写人物,他善于展现文化碰撞的戏剧冲突,善于运用典型细节,使冲突迭起,使故事打着滚地向前翻滚。读陈九的小说,你会感到轻松愉快,幽默,好玩儿。有的时候哈哈大笑,乐不可支,但似乎又黯然神伤,这种阅读感受是非常奇特的。因为他的人物有一种孤独感。灵魂上的孤独被他刻画得很深刻。他的人物小如尘埃,但却是在热烈深情地活着。有着强大的意志力,饱满的热情,推土机一样的往前推,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是富有生命力的人物,令人肃然起敬。
陈九有人縁,有才有情有义,这个讲座相当成功,内容充实,学术气氛浓厚,大家意犹未尽,让我们一起期待两周后第五讲的主讲人陈瑞琳的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