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春分上坟


农历的春分过后,开始上坟祭祖,是我们陈村一带有别于全国很多地方的上坟习俗。一般春分过后就上新坟,其它上坟可以延长到清明节之前,比清明节上坟祭祀,要早一个农历节气,而且上坟的时间段也相当长,这种区域性的独特上坟方式,不知源于何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

春分之日昼夜平分,尔后渐渐昼长夜短,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农事也就忙碌起来。上坟就要去墓地,而墓地多在农田,有庄稼作物,早一点上坟,即减少了对田地庄稼的踩踏和焚烧损坏,也体现了对祖宗缅怀的恭敬之情,农村人在遵守耕读传家,以勤为本,恪守尽早不尽迟的做事原则,敬完祖先,就可以开始一年紧张的劳作了。民间就有早清明晚寒衣的说法,意思就是在清明与十一这两个祭祀活动时,前者宜在节前,后者应在节后,自然也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总结的经验之道,可见无论是官方或民间都对上坟祭祀都特别重视。

中华民族历来以孝德治天下,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敬天地,敬祖宗,敬父母,亲兄弟,睦友邻,得以保障这个民族长盛不衰。从历朝历代看,都重视祭祖活动,并做了规范规定;各个姓氏也有大的祭租方式要求,一个家庭更是如此。陈村陈氏先祖自宋末在此扎坟立庄,就在墓地立碑旌表了丧葬、祭祀、族规等规制,遵循了周朝以来的昭穆制度,虽墓碑损坏,但碑头一个大体"穆"字,“永远证"下的先辈名讳和族训族规早以印刻在后来人的心里,每年清明前的陈氏子孙集体上坟的情景,至今很多老人记忆犹新,这种孝道文化,对本族及邻近村庄的影响也很深远的。 

春分上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它有别于其他节曰的祭奠,如重大节日、周年忌日等,它庄重肃穆,涉及本族本家所有男丁,其时间和议程都是固定下来的,届时所有子孙会统一时间到达墓地,在本族长者指挥下,进行扫墓、敬香、烧纸、叩拜、植树等内容的活动,有的还在坟地就餐进行礼乐与先祖共享,会进行较长的时间。陈村陈氏历史上全村陈姓男丁,每年都是统一在穆凹坟上坟,并分发献食,然后才会去上自家的小坟。我猜测穆凹坟此地之所以叫穆凹坟,就源于先辈立碑上的穆字,而穆字正是来自于昭穆规制,先祖陈德排行老二,排位归穆的序列,其传统文化的意义凸显的淋漓尽致。

在农村很多人把上坟理解为说坟,是不正确的,但也反映了上坟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没有真正认识上坟的意义。大的祭祀活动都会有祭文,并记录祭祀情况,上坟也一样,长者要向后辈介绍先辈的墓穴位置排列,先辈的功德和传统家风,敬告后辈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先辈念及的希望得以实现等等事项。更要细心了解墓地树木植物生长及地理变化情况,及时扫墓清理,或进行修缮,保证祖宗灵魂居住墓地,整洁清新,这也是风水堪舆传统文代的要求。

上坟更能体现一个家庭家族的家教家风。哪一家祖宗也希望子孙后代们团结和睦,兴旺发达,因此,上坟时后辈们一定要统一一起上才好,分开上,各上各的,自然不好,我们村一带一般不上重坟,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这不仅是祭祖尽孝心,更要有家庭家族观念,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如果这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日常相互关爱,相互帮衬呢!祖宗有灵,岂不寒心。因此,上坟一定要虔诚、虚心、庄重、友善,要相互体谅、宽容、协作、步调一致,为子孙后带起个团结向上的榜样,促进子孙后辈团结拼搏,携手共进的好家风,这才是上坟的真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族居一起的习惯大大改变,大多年轻人已经远离家乡,参与上坟的祭祖时间等条件,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上坟的形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一些上坟的习俗与禁忌知道很少,使这一传统可惯受了很大挑战,但无论如何变化丧葬形式,如何变化上坟方式,后辈人上坟祭祖的内容都不会变,唯希望我们后來人,能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科学地环保地去上坟,虔诚地简洁地去祭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把传统文化发扬广大,筑梦当下,继往开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村故事Ⅱ春分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