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穿透时代的教育

70后的师父,80后、90后的徒弟,00后的学生,每一个年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几个年代的人,秉持各异的特性,怀揣不同的心愿,在同一个场域——学校,做着同一件事情——教育。这会产生多少误会、别扭?师生对立就成常态了。教育缺乏温度,缺少温情,可以知道根源了。

20年前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教育学生要勤学、苦学、拼了命学,考上大学,离开这穷乡僻壤,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20年后,几个当年的学生。有当年的学霸也有学渣,有当年把老师的话奉为宝典的,也有把老师的话当成空气的,相约回到这穷乡僻壤,把家乡变成了果园+农庄。

10年前我使劲教学生学会“五笔输入法”,五笔打字是电脑教学的主要课程。10年后,当年被逼着学五笔的人全在用拼音输入法。

立足当下,满足功利的教育,总会被未来打脸。满足当下的时代需求是不是教育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都以当下的,甚至是过去的评价标准安排教学。

老子当年的生活、教育应该也有丰富的内容,但都失传了,惟有留给后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道理,依然是滋养我们精神的营养液。

叶圣陶所处的时代,物质匮乏,教育落后。没有黑板,更不用说多媒体了。然叶老的教育理念却依然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宝典。我们工作室成员相约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

为何大师的教育不会过期?几千年、几百年过去都不会被时代打脸。因为有“道”,“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今天我们的教育也应该着眼未来,着眼学生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接未来的教育应该重“德”“性”“情”。“德”即个人的品德、社会的道德。“性”即人性,心性。“情”即情谊、情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穿透时代的教育)